有关万有引力的问题

为什么有质量的东西就有引力呢?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
2024-12-30 04:22:5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引力并不是某种吸力之类的,而是空间的扭曲造成,人类因为没有3维以上的感觉器官,所以我只能以3维的概念来举例。
假设我们所处的空间 就是铺在你家床上的床单。而地球就是一个放在床上的苹果。因为苹果有重量,所以床单(空间)被压的凹陷了下去,这样也就好理解了。
这样如果吧一个樱桃放在苹果不远处。樱桃必然会顺着那个凹陷滚落到苹果边上。 这就是引力,所以, 质量越大的星体,因为他把空间的压出的凹陷也就越大,引力就越大。所以根据这个3维模型的形状,我们把他称之为“重力井”。
同样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设想某个铁球质量极大 ,大到这张床单支撑不住的地步。会发生什么? 床单被压穿出了一个洞。 或者我们换一个东西想象,把床单换成一卷布,一只蚂蚁从布的一头到另一头,就必须沿着卷起来的布一圈一圈的爬。而如果质量大到能压穿布,就能直接到达下一层。 这就是虫洞。穿越空间。

回答2:

这个涉及到量子力学了,引力子的关系吧..

回答3:

万有引力定律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两个物体之间是如何吸引的,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个迷。引力子、万有斥力、亚光子海洋等假说,都存在缺陷,都没有圆满地解释引力的来源。假设(1)空间中分布着以一定速度,做类似分子热运动的微粒子;(2)物体在微观结构上是不连续的,组成物体的粒子之间有空隙,可以让部分微粒子穿过;(3)微粒子传给物体的动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说比较好地解释了“万有引力”的来源和计算公式;“万有引力”是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在两物体连心线上产生相互靠近的力的一种等效表达;“万有引力”系数G仅对地球附近天体精确;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之间的中介物质有关;不存在引力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1547.htm#7
http://tieba.baidu.com/f?kz=485081017

回答4: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 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这个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均成正比,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万有引力定律传入中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