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多居住于山林地带,依山傍水、形成一个个山寨,又因为其聚居地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湿热多雨,这不仅为土家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空间,也为土家人修建美丽的吊脚楼创造了条件。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家吊脚楼便应运而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土家吊脚楼却是个例外,因为它是有脚的,吊脚楼一边建于高地,而另一边则临空,由几根木柱支撑,成“吊脚”样式;也有直接建在平地上的,那是用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柱,把楼房从地面上支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吊脚楼从外形看,多为九柱落地,只有绕楼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悬于空中,整栋木楼像人吊着一只脚站着。横梁对穿,实为一种典型的穿斗式建筑。其楼台悬空,上层宽大,整个制作工艺复杂,做工更是十分精细考究。
吊脚楼一般是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可以用来贮存粮食。上层的三方都有阳台和扶手,平时可以用来/挑花刺绣,读书写字,接待宾客,非常舒适实用。土家人自己也把吊脚楼称为“走马转角楼”,或“转角楼”。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吊脚楼就如奔腾怒嘶、开疆拓土的马。更有意思的是,吊脚楼的外观与马也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半空悬吊的木柱,精美的雕花栏杆及门窗。屋顶歇山起翘,高高翘起的檐角,颇似腾空欲奔的马的雕塑。
至于土家吊脚楼的建造,也是相当考究,总的说来,就是吊脚楼建造五步曲:第一叫“伐青山”,就是要选择出上等的木料,这木料,我们土家人多选用椿树和紫树,因为“椿、紫”通“春”,“子”,有吉祥之意,预示着“春常大、子孙旺”;那第二步就是架大码,就是将选好的木料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支架上,劈成合适的结构与形状;第三步叫做“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住啊,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就是立屋竖柱,在这之前是一定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待到了这一天将柱子立起来,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整个吊脚楼的筐架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最后装板壁,板壁装好了,新房子就可以住了。这土家掉角楼,不用一钉一铆,但结构非常严密,整栋楼房浑然一体,十分牢固。
(版权所有,转载注明百度jialongwill)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角楼也很多。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文化内涵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 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我在湖南湘西吉首市吉首大学遇到一个土家族教授,他坚持称土家族的吊脚楼为“转脚楼”。他说土家族的转脚楼,楼角挑高比苗族的吊脚楼要高一些,弯曲度也大一些。这个据本人的观察确实属实,不仔细看基本不会注意。另外,苗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一楼为客厅,二楼客厅的位置是半开放式的,即二楼客厅没有正面的墙壁,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木栅栏。苗族吊脚楼木栅栏有凳子栅栏是人体脊柱弯度。也就是常说的美人靠。(苗族盛装银头饰很重,大概有1KG-2KG,服装穿戴也复杂,有重大节日时,苗族女孩穿上盛装后很累的,但由于穿戴复杂,所以也不脱,只是在美人靠上休息的。)土家族头饰相对苗族轻很多。二楼的木栅栏是直的,一般也带有坐凳。
总结一下
1.苗族吊脚楼和土家族转脚楼,楼角稍有不同。
2.苗族二楼半开放客厅栅栏是弯曲的,土家族二楼半开放客厅栅栏是直的。
其他地方区别不大了
只要注意以上两点,基本上就能区分苗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
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