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的野生黑木耳吗?(一)

2024-12-27 14:02: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精品秋木耳(袋装养殖)
当然,首先要有柞树了,大小都可以。但一个必要条件是,柞树必须是在三九天、三伏天死亡或被砍伐的。也就是说,哪怕是在这两节气里的柞树上掉下一个树杈,也可能长出黑木耳来,而在其他的节气里死亡的树木,无论多大的柞木,都难长出木耳。
如果恰好有柞木在三九天或者三伏天的失去了生命,或者是人为这么安排的,这些柞木躺倒在地上,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采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寒来暑往三年时间,一般就会长出耳朵,被称作黑木耳。
这么说似乎有点故弄玄虚,但实际上却比较符合东北的林木采伐特点。为了便于运输,采伐都选择在天寒地冻的冬季进行,地面冻结实了,方便爬犁和车辆行走;树木的浆汁冻住了,方便斧锯的砍伐。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在林区人的观念中,一般只有高大、笔直的松树等针叶树种才被认为是木材,枝杈较多的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除非有特殊需求,多数都被作为碍事的杂木予以清除。简单点说,就是在一大片选定的作业区内,为了方便松木的运输,以及为了日后植树的需要,松树作为主要木材被放倒后,杂生其间的柞树等阔叶被当做庄稼地里的杂草一样也被一同铲除了。松木材运下了山,这些阔叶树木的枝干则被间隔着整齐地码放在山间,一条条从山顶延伸到山下,这个过程称作“清林场”。原本郁郁葱葱的一大片山坡,清林场之后,就变得光秃秃的了,远远望去,如同一大片等待耕种的庄稼地,而那一排排的阔叶杂木,就像庄稼地里的垄台。开春后,在相邻堆积的杂木的中间空地上,则会被重新栽上松树。
清林场也不一定都是因为松木被砍伐之后才进行。如果那片山上阔叶杂木较多,也会被当做清理的对象,全部砍伐之后,作为植树的备用林地。
这些被当做垃圾一样丢弃在山上的杂木,如果距离居民区近一些,又方便运输的话,粗大一些的,就会作为烧柴被人们运回家烧掉了;如果距离较远,或者不方便运输的,只能扔在那里任其腐烂,但不会被遗忘的。
小时候,我所在林场的山里,阔叶杂木中最多的就是柞树,柞树也是我最熟悉的树种。一方面,柞木还会长木耳。另一方面,柞木是作为烧柴的首选,因为它木质坚硬,抗烧;纹理清晰,容易劈开。松木纹理也清晰,但易燃,不抗烧;桦木和椴木劈起来易碎,烧火烟大,火苗不旺。另外,因为柞木的木质好,像斧把、锨把、镐把等日常用具的木柄和刨子等多数都是柞木的。
因为清林场之后的山坡留有大量的柞木枝干,而且没有了大树的遮挡,光照充足,三年后的夏季,人们重新来到这里,就可以像在自己家地里收庄稼一样,沿着一条条的木头堆积带采拾木耳了。
这样的野生黑木耳是人工采伐的衍生物,数量比较大。其次是夏季在山里修运材公路,也会放倒一些柞树。但这样产生的黑木耳较少。至于大自然馈赠的野生黑木耳,数量就更少了。比如,夏天雷雨季节,雷击劈到了柞树,或者黑瞎子“坐殿”掰掉的柞树杈等等,这样长出木耳就更少了,一般是可遇不可求。如果发生山火也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的话,过火的林地有时候也会成为野生黑木耳的主产地,但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而几率更是极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野生黑木耳的生长,主要还是在人为作用的结果。有了人们大量毫不珍惜的砍伐和对木材的低效率使用,野生黑木耳的交易才会形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