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脾气为什么很犟?

2024-12-14 06:42: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回答2:

从出生起,孩子就显示出了性格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哭,哭声高亢;有的孩子哭几声就止;有的孩子哭起来,嘤嘤泣泣,让人生怜人的确存在着先天的秉性。但要知道,在性格的形成中,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3岁前,是培养宝宝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此期基础打得好,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豁达、开朗、乐观、随和的人,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做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平时要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当孩子使性子时,当孩子哭泣时,当孩子做什么事没成功而发急时,你一定要提醒他,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怎样做。其实,大人在做事不成功时也会发急的,但是,急对解决问题并无任何帮助。正确的方法是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孩子,我们可以提示他正确的方法,并且可以示范或暗助,让孩子知道,急躁是没用的,想办法才能做成功。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如果孩子哭闹,我们应该找找孩子哭的原因,因为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地闹的。找到原因后,对孩子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给予满足,对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要跟他讲明为什么不行。父母在讲清不行后,就一定要态度坚决,使孩子知道,闹是没用的。当然,态度坚决不是说态度生硬。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随自己的情绪而时常变化的,今天心情好,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明天心情不好,孩子并没有怎么着,就对孩子一通呵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性格乖戾。宝宝在两岁之后,自我意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他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张强行压制,孩子就可能要坚持己见,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犟了,不听话了。其实孩子犟不犟,与父母的态度关系很大,父母如果总是要摆出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加以肯定或诱导,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应该注意,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父母对他的评价有关,有些父母在孩子闹了一两次后,就对人说,这孩子,特别犟!他呀,怪脾气,跟他爸(妈)似的。孩子就会想,我是一个犟孩子,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当然也是这样。将自己划入犟的行列之中。如果我们说,这孩子性格好,从来不胡闹,孩子也会自己约束自己不胡闹的。角色定位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很大,所以,对孩子要多说赞扬的话,每个孩子都特别看重父母的肯定。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是不固执的,但也不是没主见的。让宝宝发表意见,认真听宝宝的想法并加以实施,孩子就会有主见。好脾气,应表现在能与人友好相处上。在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如果发生争执,父母要注意不能过分偏袒自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学会协调、学会谦让,也学会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在哭,另一个女孩在哄他,旁边站了几个小朋友。我过去问了一下,得知那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别的孩子不同她玩了。而那个哄她的孩子平时跟她最好,所以看到她哭就哄她。这说明,孩子们已经自己解决了问题。但正在这时候,那位哭的女孩的母亲来了,质问道:谁弄哭静静了?有孩子说:王珊不跟她玩了,她就哭了。那位母亲转而对着哄她孩子的小姑娘斥道:你为什么不同她玩?我们还不同你玩呐!说着拉着孩子就走了。她身后留下几个撇嘴的孩子。我知道,在短期内,她的孩子不大可能加入小朋友的游戏中,也不大可能获得孩子们的友谊了。所以说,让孩子成为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父母首先要大度、开朗、温和,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回答3:

很多孩子都有主见性强、完成欲望很大的事,爸爸妈妈尝尝抱怨孩子的这种犟脾气,但是这份看似顽固的倔强和执着,里面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孩子很容易对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标准的事情耿耿于怀,有着一股锲而不舍的执着。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件事做完,并会对没有做完的事情念念不忘,这也被成为紫格尼克效应,人会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事情都比较健忘,因为心中的完成得到满足,但是未完成的事会在脑中萦绕不已。这些也是身体中的一些本能反应,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回答4:

  • 孩子不听话,最主要是因为孩子已经到了渴望得到尊重的年龄,但如果孩子的要求却经常不被允许,总是被家长说“不行”、“不可以”、“不能那样”,基于这个,孩子会因得不到尊重而情绪不稳定,出现故意与家长作对、不听话的情形。

  • 对于这个问题,您要理解孩子的成长特征,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觉得烦躁,要知道您的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情绪。希望您能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情绪。

  • 尊重孩子,注意多倾听孩子的意见,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她觉得被平等对待和尊重。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注意不流于说教:“我不是早跟你说过”“你应该这样”,不妨用故事、寓言以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引导,这样更便于理解。

  • 平时您应该多和孩子沟通,比如放学回来,问问:“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妈妈一起分享一下吧”,或者饭后多陪她散散步,问问“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啊,妈妈可以怎样帮助你呢?”

  •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比如让孩子自己去管理时间,制定一份生活作息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少用“你必须”、“你懂什么”之类命令式的口吻。

  • 6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要求孩子做到某个要求的同时,自己首先要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