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是不是这个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A: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 B:重农抑商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C:保证赋役征收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
本课测评: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原因:A、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B、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等,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 影响:A、“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B、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学习延伸: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答: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比较有道理的。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调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A、政治上,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获得一定财富的工商业者也无法实现其对政权的要求。
B、经济上,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政策,又对商业征收重税;同时两朝对国际商业贸易严格限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始终没有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
1.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我们会发现,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变得强大甚至出现盛世,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统治阶级调整了经济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例如:
1.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材料一 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人,要罚做奴隶。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奴孥”。
——《史记》
2.西汉初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一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纪》
3.三国曹魏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材料一 196年,曹操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第二年,曹操下令推广军屯和民屯。经济相对落后的江淮,河南两地屯田较多。曹操通过屯田,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太祖(曹操)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三国志》
4.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材料一 唐初社会经济凋敝,洛阳以东直到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全国人口锐减,政府掌握的户口不到隋朝全盛时的1/3。唐太宗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的措施,农业连年丰收,出现了“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5.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材料一 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还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
6.清朝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材料一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梁启超曾说过:“中国历代变法繁多,仅只限于农耕而已”。其实我们从以上材料中不难发现,中国封建社会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又有着“抑商”的因素。如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西汉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史记》)。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清朝顺治间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
中国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探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在封建社会,由于农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且工商业的发展还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重农抑商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的来说,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后期则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