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下苏科版的吧。
声现象
1、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笛子等管乐器以及热水瓶中灌水的声音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蟋蟀和蝗虫是靠音锉和刮声器发声的,而蜂、苍蝇、蚊子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风声其实是空气振动的声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它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一下,站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是有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4、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15℃的水中声速大约是1500m / s。在钢铁中可达5200m / s。
5、打雷时,闪电和雷电同时发生,为何总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因为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6、土电话的制作表明固体能传声。
7、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35HZ表示声源每秒振动35次。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一般人是听不见超声和次声的。海豚、潜艇的声呐、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它的应用有:利用其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利用它能成像可制成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它的多普勒效应可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利用它能使清洗液体产生剧烈振动可制成超声波清洗器;利用它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可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次声波可以传的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地震、核爆炸、台风能产生次声波,
8、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大,声音的音调高,振动的频率小,声音的音调低。
9、一般来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人的发声频率约为85—1100赫兹。
10、弦乐器中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弦乐器中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
弦乐器中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11、人耳能感觉得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强,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越弱。
12、响度又叫音量或声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人耳能感觉到最弱声音的强度是0分贝(又叫感觉的下限),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直接用分贝仪测量声音的强弱。70分贝以下的声音不会对人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9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13、我们闭着眼睛能区分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音色又叫音品。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14、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物理学角度: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 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的角度: 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叫噪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声音叫乐音。
15、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分贝,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主要方法有隔声、吸声、消声,最根本的是消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6、我们听见的声音是一种能,叫做声能;看见的光也是一种能叫做光能;感受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内能。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到的声音比在旷野中响亮的原因是教室中的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结果使原声加强。
17、人耳能分辨出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因此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听起来响亮,是因为声音离障碍物太近,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要想听到回声,与障碍物的距离必须大于17m。计算(340 m / s×0.1s÷2=17m)
物态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常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瑞典(国)科学家摄尔西斯首先制订的。它是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 0C表示。
3、怎样准确的使用温度计?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可测量出的温度值的范围)和分度值(最小一格的温度值);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怎样才能使测得的温度更准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0 C,体温计的特点:A测量范围35—420C;B最小分度值为0.1℃(能准确到0.1℃);C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读数后要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温度计的选择并不是刻度越小或量程越大就是好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例如测量周围空
气的温度一般用寒暑表(-20~50℃);水的沸腾实验中用实验室温度计(0~100℃)。
5、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物体的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条件是必须有温度差。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6、热岛效应的原因有A 水泥、沥青等路面和建筑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
B 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少,使水的蒸发少
C 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
7、温室效应是指空气中的气体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发出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叫做温室效应。
8、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民利用暗渠道输水有何好处?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有些医院和宾馆中用高温水蒸气做饭,为何?
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只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另一只不包,如果在同一室温下,示数一样吗?
水沸腾前水中气泡少,上升时由大变小,声音较大。沸腾后气泡多,上升时由小变大上升至液面后破裂放出水蒸气,声音变小。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冷却、加压、两者兼用。家中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加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平时看见的一次性打火机也是这个原理。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液体(氟利昂)汽化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9、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固体有两类:一类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另一类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冰、水晶、食盐、明矾、海波、固态甲苯、固态酒精、固态氮、固态氧、固态氢、各种金属都是晶体;玻璃、松香、蜡、塑料、橡胶、沥青(柏油)是非晶体。熔点是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凝固点在数值上等于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液态晶体凝固为固态晶体时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物态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0摄氏度的水和0摄氏度的冰用来冷却食物哪种效果好?为什么?
10、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吸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固体在常温下也可以升华比如樟脑丸放在衣厨里会变小。
11、水一般有3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雨、露、雾属于液态。霜、雪、雹属于固态。而云其实是液态小水滴和固态小冰晶的混合物。
12、水是生命的源泉可以用来生活、发电、灌溉、航运等。
13、谚语中的物态变化解释:(物理报32期第四版)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霜前冷、雪后寒;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落高山、霜降平原;瑞雪兆丰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真金不怕火炼;斧底抽薪
光现象
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⑴太阳、⑵恒星、⑶开亮的电灯、⑷点燃的蜡烛、⑸萤火虫、⑹月亮、⑺闪亮的水晶、⑻正在放电影的荧幕、⑼打开的电视机荧屏、(10)行星中,是光源的有123459。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如太阳和蜡烛的烛焰;按另一种分法可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如萤火虫和亮着的电灯。
2、太阳光可以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首先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光的色散现象给人的启示:1、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光是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三种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三种色光混合得到白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三种颜料混合得到黑色。
3、红色滤色纸只能通过红光;绿色滤色纸只能通过绿光;蓝色滤色纸只能通过蓝光。
重点归纳:
A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如白色物体在红光的照射下呈红色、在蓝光的照射下呈蓝色)
B黑色物体对各种色光都是吸收的——不论什么色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黑色,没有亮点
C不白不黑的的单色物体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本色,在非本色光的照射下呈黑色(如蓝色物体在蓝色光或白光的照射下在呈蓝色,在红光的照射下呈黑色。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E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我们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假想的理想模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排队列时看齐的方法、用步枪瞄准练习时的方法、一叶障目等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是我国的墨子(墨翟)和他的学生做过的小孔成像实验。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但当小孔太大时,像会变的模糊;小孔太小时,像的亮度不够,会变暗。日食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5、光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5km。研究表明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在空气中速度大于水中的速度大于玻璃中的速度(填“大于或小于)。光年是长度单位,一光年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等于9.46×1015米。
6、小孔成像中,像和物比较,像是倒立的;要使像大一些,则光屏应离小孔远些。或者物体离光屏进些。也符合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U↑V↓像↓,U↓V↑像↑)。
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小孔距离有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形状,与小孔无关
7、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8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告诉我们: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你从平面镜中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可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这说明了光路具有可逆性。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表面,另一侧可以看到耀眼的亮光;光斜射到木头表面,无论从哪个方向上都观察不到耀眼的亮光,前者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后者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无论是哪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垂直、虚像(8个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是像和物的连线垂直平分线)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关,与离平面镜的远近和平面镜的大小无关。立竿见影、水中倒影中,前者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加以解释,后者可用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原理)加以解释。如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如果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就可以先做出两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再作法线的垂线,
10、 光具有能量叫光能。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光能转化成内能;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11、人眼只能感觉到有一定频率的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如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利用红外线可制成红外线感应灯、红外线感应洁具、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测温计等。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医院用紫外线灭菌灯灭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过量的话会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因此要重视对紫外线的防护。
12、凹面镜是以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有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凸面镜是以球面的外表面为反射面的,它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有汽车的后视镜、商店中的反光镜、山区道路拐弯处的凸面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