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来到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常常会被五颜六色的化学试剂所吸引。硫酸铜溶液发出了漂亮的蓝色,重铬酸钾溶液就像熟透了的桔子一样橙红,高锰酸钾溶液显深深的紫色,二氧化钴溶液的粉色却十分清淡,三价铁盐总是一幅黄褐色的面孔……真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这些离子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离子是否能显色,跟它能否吸收可见光有关,而能否吸收可见光,则取决于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如果核外的电子亚层都处于充满状态,即没有未配对电子时,结构比较稳定,不易接受光能的激发,不易吸收可见光,是无色的。上面提到的那些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层结构,却不那么稳定,一般都含有一个未充满的d亚层,有数目不等的未配对的电子。这些不稳定的电子易受光的激发,而发生跃迁,也就是吸收和反射某些波长的可见光,显示了不同的颜色。
其中,离子的颜色变化多端,与不同负离子结合时显出不同的颜色,如溶液中Mn2+为浅粉色,但Mn(OH)2呈白色,FeO和FeS则呈黑色。这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负离子的半径愈大,外围电子愈松弛,形成的化合物或原子团颜色就愈深。
除了负离子可以影响过渡金属离子的显色,水分子也有一定的影响。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显漂亮的蓝色,可是,当我们把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在试管里加热时,那漂亮的蓝色会逐渐消失,同时,产生的水汽遇冷变成液态便从试管口滴了下来,就像是为失去漂亮的颜色而流下的泪水。此时,试管里留下来的只是白色粉末。
不仅水分子的存在会影响颜色的显示,水分子数目的多少也有显著的作用。例如,氯化钴结晶体,在常温下是CoCl2.6H2O,呈粉红色;加热至52℃以上失水,就成为紫红色的CoCl2·2H2O。继续加热到90℃,变为蓝紫色的CoCl2·H2O,再加热会全部失水,而成为蓝色的CoCl2。
参考资料:http://218.63.248.165/RESOURCE/XX/XXZR/ZRBL/KJXY/4228_SR.HTM
这关系到离子的频率,轨道,层数对光的影响。因为以上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对光的折色的和吸收不同,所以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对光的折色的和吸收不同,所以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呵呵。。。。。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的,但是呢。。。。离子是本身有颜色的。。。。。。然而和不同的离子再结合会有不一样的颜色哦
按照现汉上颜色的定义,它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形象,所以有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