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3分钟内演讲有吗

2024-12-29 03:54: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明辨是非 崇高的卑微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岛,它老认为自己很卑微,有一天它自惭形秽地向上帝诉苦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让我生得这么渺小可怜呢?放眼世界,几乎任何一块土地都比我长得高,别人总是巍然而立,高高在上,甚至耸入云端,显得那么壮观伟大,而我却孤零零地卧在海面,退潮时高不了好多,涨潮时还要担心被淹没。请您要不将我提拔成喜马拉雅山,要不就将我毁灭吧!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这样可怜地活下去了。”

“且看看你周围的海洋,它们占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也就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在那下面,它们吸不到一点新鲜的空气,见不到半分和煦的阳光,尚且不说话,你还有什么要抱怨的呢?”

小岛顿悟:“请饶恕我的愚蠢,维持我崇高的卑微吧!感谢上帝,我已经太满足了!”

修身养性:世上当然有如喜马拉雅山般的伟人,然而普通人毕竟是多数。平凡如你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卑微也是一种福,因为所有的伟人都是从普通人中走出来的。

明辨是非 小和尚的答案

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伴。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未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又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等待师傅的夸奖。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傅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拿出一个都不是正确的答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并非因为做得不对,而是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修身养性: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固定的答案而去争辩是非。

明辨是非 行不在服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请求与先生相见。”

墨子说:“请他进来吧!”

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他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尊称他为公孟子。

只见他头戴着青布冠,穿一身儒生的服装,腰带上还插着笏板(笏板,是古代朝会的时候所用的手板,有事记在上面,防备遗忘)。

他洋洋自得地问墨子说:“请问先生,作为君子是穿上某种服装之后才有所作为呢?还是有所作为以后才穿上某种服装呢?”

墨子回答说:“人有作为没有作为,不在于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如何。”

公孟子进一步追问:“凭什么得知这样的道理呢?”

墨子解释说:“从前,齐桓公头上戴着高冠,腰间系着宽大的腰带,身佩金剑,手持木盾,他治理齐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晋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袄,用熟牛皮系挂着长剑,他治理晋国,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楚庄王头上戴的法冠还系着丝带,身上穿着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国,也把楚国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践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他治理越国,也把越国治理得很好。这四位君王,他们的穿着不同,但是都很有作为,建立的功业同样显赫。我凭这些懂得有作为的人不在于他们穿什么样的服装。”

公孟子说:“讲得好!我听说:‘赞赏好的主张而不尽快实行,是不吉祥的。’我愿意脱去儒生的服装,更换掉儒生的青布冠,再来拜见先生,可以吗?”

墨子说:“不必了,请你就穿这身衣服与我相见吧。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板,更换青布冠,然后再与我相见,那么不就等于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果然取决于他的穿着打扮了吗!”

一句话把公孟子也说笑了。

修身养性:一个人的行为品质和穿着打扮没有必然联系,要有所作为,就不必刻意追求穿着打扮。

明辨是非 盲人摸象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国王命令大臣牵来一头白象,让八个盲人用手去摸,然后分别叫他们说出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七手八脚地摸了一阵后,八个盲人都争先恐后地报告。摸到大象牙齿的盲人说大象形如长长的萝卜根;摸到象耳的盲人说大象仿佛一只簸箕;摸到象头的盲人说象如一块大石头;抓到象鼻子的盲人说象不过是一根木杵;抱着象脚的盲人嚷道大象明明是一只舂米用的石臼;摸到脊背的盲人说它是一张床;摸到肚皮的盲人说象是只大水缸。

最后一位盲人说道:“哈哈,你们都不对!”只见他扯着象尾巴说,“告诉你们,大象细细长长,就像一根绳子!”

修身养性:人们往往在感性认识上,只能见到或接触到事物的某些表面或局部。要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有可能。

明辨是非 泥像叹苦

路旁有座小神庙,香案上供奉着孔子、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的三尊泥塑像。

道士跨进庙门,一见老君的泥像放在旁边,便破口骂道:“好不混账,我教祖乃是玄圣之首,怎能放在一旁?”说罢,捋起袍袖,就把老君的泥像搬到香案正中。

老和尚走进庙里,合掌念道:“阿弥陀佛,如来至尊,安能在下?”念完,就哼哧哼哧地把释迦牟尼的泥像抱到中间。

不久,踱将进来一个秀才,摇头哼道:“孔夫子乃万世师表,理当居首,这是谁竟然把孔圣的像放在旁边,成何体统。”说罢,就把孔子的泥像移到香案正中。

就这样,见一个,搬一个,搬来搬去,把泥像外面的彩皮都搬落了,露出一块块难看的黄泥巴。

三位泥圣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叹息说:“你我本来好好的,却被人们搬来搬去,弄得缺腿少胳膊的。”

修身养性:现在为个人或小团体、小宗派的利益而拼命争地位、排名次的人是大有人在。一件事物,人们会给予怎样的评价,这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不是靠主观的褒贬。

明辨是非 车轮与陀螺

一天,一只金色的陀螺滚到一只乌黑的车轮旁边。它踮起小小的脚尖问车轮:“喂,黑不溜秋的大家伙,你有什么本事呀?”

“旋转。”车轮答得很干脆,“漂亮的小弟弟,听说你的本事也是旋转,对吗?”

“对呀!”陀螺趾高气扬,“我旋转快如飞,堪称世界第一。一分钟能旋转几千次,一个钟头旋转的次数,恐怕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哩!你呢?”陀螺用轻蔑的眼光看着车轮。

车轮说:“我嘛,一分钟大约旋转几百次,一个钟头不过二万多次。”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看来,我比你强多了!”陀螺显得目中无人。

车轮瞥了陀螺一眼,说:“孰多孰少,要看实质。”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陀螺疑惑不解地问。

车轮说:“就旋转的速度而言,你旋转快如飞,我根本没法跟你比。但是我旋转一次,就前进一大步;不断旋转,就不断前进。而你呢,尽管旋转的速度很快,频率很高,却始终在原地打转!”

修身养性: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实际行为,而不是单纯依靠一些表面现象。有些人的表面工夫做的很好,但是他所掌握的一些技能和本领不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而他的品行也不能和外在表现的那样美好:—切记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明辨是非 真花花瓶

以色列的所罗门王是位智慧勇敢兼具的国王,他的邻国皇后为答谢他长久以来的保护,带着贵重的礼物前来拜见。

皇后贡献的珍贵礼物有很多,包括会说话的鸟、稀奇的动物、罕见的宝石、美味的食物等。

最后,皇后献上两瓶花,并且对所罗门王说:“伟大的国王!这两瓶花之中,有一瓶是真的花,有一瓶是假的花,请用您的智慧来分辨看看,指出哪一瓶是内藏真花的花瓶吧!”

所罗门王仔细观察了很久,但怎么样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真花、哪个是假花。

这个难题似乎将以智慧见称的所罗门王给难倒了。

就在这个时候,所罗门王听见从花园传来细微的嗡嗡声,于是叫人把窗户打开,过了不久,一只蜜蜂从窗外飞进宫内,钻进其中一个花瓶里去。

所罗门王露出微笑;那只蜜蜂已经帮他解答了这个难题。

修身养性:读书不是为了死读书,而是为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透。多,常常掩盖、忽略问题的存在。

明辨是非 猎狗的脚

有一个人潜心研究哲学。一次,他带着自己的猎狗出去散步。

路上,看着猎狗走路的神态,他用哲学家的思维想到:狗是如何用4只脚走路的呢?按理说用2只脚走路就够了。狗现在用4只脚走路,它怎么知道该哪只脚先走?哪只脚后走?接下来又是哪一只呢?

于是他叫住了狗,并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它。

“我一生都在走路,对于这个问题从未想过,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现在我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猎狗说。

狗站在那儿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它的脑子乱了,几分钟以后,它发现自己动不了,摇晃了一会儿,然后倒了下来。它告诉他:“对于同样的问题,请你不要再去问其它的狗了,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脚了!”

修身养性:人生不需要全依靠经典、箴言指引,否则,你的心中就会生出许多无法解开的疑团,思想也会因此背上负担。

明辨是非 邹忌比美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离的不远,有一户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邹忌。

邹忌也是一个长得还算魁伟漂亮的男子。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你看我比那个徐公哪个漂亮些?”

妻子答道:“当然是我相公漂亮了,他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徐公是名闻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问他的小妾:“你看,我和徐公比,哪个漂亮些?”

妾也回答:“徐公虽然漂亮,但他离您还差的远呢!他怎么能和您比呢?”

邹忌听到妻妾都这样说,感到很得意,心想:连妻妾都这样说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过了一天,有个客人来邹忌家拜访他,邹忌就摆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间,邹忌又顺便问了问客人:“你认为我和徐公比美,哪个更漂亮一点呢?”

客人的回答也同样是:“徐公没有您漂亮。”

这句话使得邹忌更加得意了,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过一天,徐公来到了邹忌家里,邹忌就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态等各方面都仔细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终看不出他什么地方比徐公漂亮。

徐公走了以后,他又去照了一回镜子,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大有逊色。

邹忌为这事夜晚睡不着觉。他想了又想,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妻子对我有偏爱,当然要说我漂亮;妾呢,她是怕我的,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客人的当面捧我,那还不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吗?”

修身养性: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被假话蒙蔽。

明辨是非 喇叭手的悲哀

在一次战斗中,一个喇叭手被敌人抓住了。敌军将领要把他处死。

喇叭手苦苦哀求:“求你们放过我吧,我没有兵器,没有杀死你们军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只有这支铜喇叭,我应该没有什么过错。”

敌军将领回答说:“这正是杀死你的原因。没有喇叭,士兵可能提不起精神来,士气也就会低落,我们也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修身养性:罪恶的形成,不一定要亲手去做,有时候通过间接的方式就可以达到。

明辨是非 不知的“痛苦”

有一位老人患病,住进了医院,由于病情十分严重,医生建议马上开刀。

手术结束后,很多人非常关心地问他:“伤口痛不痛?”

“我没有感觉到哪个地方痛啊!”

“怎么会不痛呢。随便割破一小块皮都很痛,胸部上划开了五十几厘米的伤口,割断了静脉,又把胸腔骨给锯开了……这一切,难道你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吗?”

“因为,痛的时候我不知道啊!我这一生最怕的就是在自己身上插管子之类的东西,在恢复室二十四小时,医生给我插了很多管子,但等我知道的时候,管子已经拿掉了!”

老人接着说,整个手术过程,对我来说,根本没有一点感觉,是个全然的“不知”。世间上的很多事情,在你“不知”的时候,便没有所谓的“痛苦”。

修身养性:有些事情,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会少掉很多烦恼,一旦知道了,痛苦也就随之而来,因此,要想远离痛苦,获得幸福,你就应该清楚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什么。

明辨是非 忘带的救生筏

有一位骑士,胆子非常小。为了锻炼自己,他决定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于是他竭力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能够对付途中可能遇到的敌人,他带了一把剑和一副盔甲;为防止太阳晒伤皮肤或毒藤挂伤皮肤,他带了一大瓶药膏;同时,他还带了一把砍柴用的斧子,一条毯子,一顶帐篷,锅和盘子以及喂马的草料。一切准备好后,他出发了。

当他走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时,桥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马都坠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那一刻,他非常后悔:为什么不带一个救生筏呢?

修身养性:过分谨慎并不能获得绝对的安全,这样做等于是拿幸福和成功作赌注。只有打破旧习和旧规,才能够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享受做人的快乐。

明辨是非 三种选择

有一个财主犯了罪,被衙役压到了县衙。县官为了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洁,提出了三种接受惩罚的方式让财主选择:第一种是罚50两银子,第二种是抽50皮鞭,第三种是生吃5斤大蒜。财主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

在人们的围观下,财主开始吃大蒜,当吃下第一颗大蒜时,财主心里嘀咕着:“吃大蒜是最轻的惩罚了,我很快就能把它们消灭掉。”可他越往下吃越感到难受,当2斤大蒜下肚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内脏翻腾得厉害,像被烈火炙烤着一样,他赶紧向县官磕头:“大老爷,我宁愿挨50皮鞭也不愿再吃大蒜了!”

执法的衙役剥去财主的衣服,把财主按到一条长板凳上,当着他的面把皮鞭蘸上了盐水和辣椒粉,财主看得胆战心惊,吓得浑身颤抖。当皮鞭落在财主的背上时,财主痛得嗷嗷直叫,打到第10下的时候,财主忍不住钻心的疼痛,终于向县官求饶:“青天大老爷啊,别再打我了,我已经受不了了,罚我50两银子吧。”

修身养性: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并不是唯一的,为了金钱而舍弃自己的身体,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明辨是非 无芯的蜡烛

一堆蜡烛从生产车间里出来,其中有一支蜡烛的个头非常大,在整箱整箱装运的蜡烛里显得特别突出。

一位工人捡起个头大的蜡烛说:“瞧,这只蜡烛多么大啊!它发出的光一定是最亮的。谁买走它,谁就交了好运了。”

听完这句话后,大蜡烛非常得意,自己将是最亮的一个,将给人带来最大的光明,并会受到主人最好的礼遇及喜爱,那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想到这,它变得更加神气了。

果然,在商店的柜台里,大蜡烛非常受顾客欢迎,成为第一个被买走的蜡烛。

同伴们见它那么受欢迎,都非常羡慕,只有一支小蜡烛说:“不,它是支无芯的蜡烛,中看不中用。”

果然,第二天,顾客拿着那支大蜡烛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他把它扔在柜台里,说:“不能点的无芯蜡烛,它不管有多大也照样不能照亮别人。”

修身养性:价值的大小并不是靠外表来体现的,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来向人证实的。

明辨是非 财主的寿衣

一个富有的财主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在60岁的时候却患上了重病,各方求治无效,病情每况愈下。

眼见回天无力,家人只得为其准备寿衣、棺材,打点后事。

奄奄一息的财主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令下人将寿衣拿来看看。当他看到寿衣竟然没有口袋时,就喘息着问:“为什么没有口袋?”

他的家人说:“寿衣本来就没有口袋的。”

财主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行,一定要重做,没有口袋,我的财宝怎么带走……”财主还没说完,一口起接不上来,便一命呜呼了。

修身养性:贪婪的人总是在不停地索取,想要拥有世间的一切,甚至临死亦难瞑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命是一个经历的过程,其精彩与否以及价值的大小并不在于你拥有的多寡,而取决于你给予了这个世界多少,为别人留下了多少。

明辨是非 一箱地砖

有一个财主过世,即将升入天堂时,他要求上帝让他带一点东西,上帝答应了。

于是他提了一大箱金子。在天堂门口,他遇见两位天使。

天使问道:“你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财主掀开箱子,满脸得意。天使看了,非常惊讶地说:“你带一箱地砖做什么?天堂到处都是金子呀!”

修身养性:人生的价值是自己来定位的,有些人注重金钱,有些人注重事业,但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比如信仰、品行和道德。

明辨是非 老实人的遭遇

有一位纯朴的老实人,一辈子连苍蝇也没有打死过。后来,他得病死了。

当他来到天堂门外时,看见等着进入天堂的人排成了一个长队。他当然排在最后。

没过多久,一位修道士走来,为了能够尽快进入天堂,修道士说出了一大堆理由,很快,老实人被说动了,赶忙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修道士。老实人想,即使在天堂,也与人方便为好。不久,又来了一个人,同样得到了他的照顾。

后来,从后面过来的每个人都欺骗他。他那温良的名声很快在整个行列传开了,并作为一个永久的传统,在不停地替换的人群中间继承下去。

几个世纪过去了,后来人们不再请他让位,而是大摇大摆地走到他的前面。面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实人快要发疯了。于是,他干脆离开了队伍,来到了荒野中漫游。

一天,接近黄昏的时候,上帝走了出来,遇上了老实人。

“主啊,你不是把天堂许诺给温良的人吗?”老实人用乞求的语气说。

“是的”,上帝回答说,“但是,那是给勇于进取的人,而不是给等别人送他进天堂的人。”

修身养性:在这个社会中,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专一方向,没有自己的意志的人,是最容易受人摆布的,他们不可能取得事情业上的成功。

明辨是非 蜈蚣的脚

蜈蚣刚刚出现时是没有脚的,但是他跟蛇爬的一样快。

它爬呀爬,看到狮子、狐狸、还有老鼠等等好多动物,它发现它们都有脚,而且跑的都比它快。蜈蚣很不高心,它想,我应该也有脚,而且比其它动物的脚都要多,那样,谁都没有自己跑的快了。

于是,蜈蚣向上帝祈祷:“上帝啊!请赐予我比其它动物更多的脚吧。”

上帝满足了蜈蚣的请求,他让蜈蚣的身体上很快长出了许多只脚,从头到尾都是。蜈蚣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身上长满的脚,高兴的欢呼起来:“哈哈,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谁也没有我跑的快!’

可是,等它刚刚抬起脚想“飞”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有的脚走的快了,有的脚走的慢了,不是这只脚踩着那只脚,就是那只脚踩着这只脚。结果跌跌绊绊,东倒西歪。经过好长的时间的练习,蜈蚣才慢慢地学会用这些脚走路,不过,比它以前爬的还要慢。

修身养性:别人拥有的,并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如果一意想要获取,得到的也许只是负担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