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很多地方如果你问人路,都要收1到10元钱不等,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025-01-04 14:33: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问路收费拷问公共资讯服务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5-08-11 04:59:2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日前,一位市民向媒体投诉:设在北京西站的“北京向导”向问询人员收取1元、2元数额不等的“问路费”。据了解,“北京向导”是政府批准的合法企业,咨询收费已经多年,而且“收费是政府部门批准的”(8月10日《新京报》)。

  看似一件小事,却引发热烈讨论,据某门户网1万多名网友对此表态,其中87.19%的网民强烈反对,认为在礼仪之邦,给人指路是举手之劳,收费不合适,6.8%的网民认为无可厚非,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有6.02%的网民非常支持,认为这比私人指路收费正规多了,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大多数人的着眼点,认为收费行为与传统的社会公德相悖,因此有人戏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将来要改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先收问路费”。

  “北京向导”收取“问费路”与社会公德有一定关联,它反映出道德领域过多渗入了市场经济要素的现实。虽然与私人指路收费相比,“北京向导”收取的1元、2元不等的咨询费并不算高,但是,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城市品位的细节。这个细节折射出我国当前许多城市公共资讯服务的落后。依笔者之见,收费的“北京向导”的出现,与其说是对社会公德的拷问,不如说是对城市公共资讯服务现状的拷问。

  近几年来,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确让人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何去何从。而像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情况更糟糕,不要说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找不着北,就连本地人也常迷路。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就是“问路收费”的现实背景,“职业指路人”、“收费带路”应运而生,填补了政府公共资讯服务落后留下的空白。

  要解决收费的“城市向导”带来的尴尬,出路在于政府要发展和完善现有的公共资讯制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更为便利的公共服务。近几年来,各大城市在完善公共资讯服务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地名查询系统、开通公交路线网络查询等。但是,与社会公众的需求相比,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仍然显得落后而低效,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快公共资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笔者以为,就收费的“北京向导”而言,将其收编、转化为政府管理下的公共服务机构是最好的选择。

  “问路收费一元整。”这是昌平区东小口一家修理店店主明码标出的问路价。虽然开出了价单,但是每天来问路的人仍不下二三十人。

  昨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该修理店时,一位司机正急匆匆地跳下车向店主打听去怀柔的路。店主指着“标价牌”说:“看好了,我是要收费的。”“收费我也问!”司机答道。在问清楚方向后,司机掏出一元钱往店主手里一塞,急匆匆地走了。

  店主说以前他是不收费的,可是问的人多了,不仅耽误他的时间,还分神,有好几次他在修鞋时回答别人的问路,一不留神就戳到了手。“这哪行啊,他们问完路就走了,我还得自己掏钱买创可贴。”

  记者就此事询问交警时,一位交警透露,这个问路收费点的存在和附近道路标识不清有关系。

回答2:

你问的肯定是拿着个牌子写着认路的,那种是职业的,因为上海地方实在太大太搞了,即使是上海人也很难分清楚哪条路。我到从来没有碰到过问人家路要收费的,因为本来出去走到哪里不认识肯定会问别人的,所以如果有人来问路的话我也会尽我所能回答,否则没有这个氛围的话,我看都难以出门了,一般来说随便路上能找到上海人的话肯定会加以指点,因为他们也会碰上路盲的时候

回答3:

我在上海呆了多年,以前是遇到过有人指路收钱的,而且电台还为此事做过专题报到,但现在基本没碰到这样的人,已经有三五年了。其实如果你真遇到这样的人,不要理他就是了,免费为你指路的人多的是,大家都这样,他要收钱也没的收,没市场时间一长他自然走人。

我也是从外地来上海定居的,选择上海的原因之一是我刚来上海问路时那些热心的阿姨大叔大伯让我感动,他们巴不得把你送到目的地,真是太热心了。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定居上海。

回答4:

知道在外环和机场附近有指路收费的,
觉得很正常,
只是担心别人把你弄到偏僻的地方敲诈,
对于真心为你指路,
可以为你减少弯路,
很好啊。
你没有在茫然之时给你帮助很高兴吗,
给点小费又有什么不好啊?

回答5:

老大,你问错人了吧,我怎么都没有听说过啊,我问路没人向我要钱啊,人家向我问路我也从来不收钱啊,肯定是你问的对象不对,不是上海人吧,拜托不要破坏我们上海的形象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