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着让别人理解你,为什么自己不去试着理

2024-12-16 22:44: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总想着让别人理解你,为什么自己不去试着理解别人呢?

一旦某部电影涉及到中国的现实问题,那评论必定是两极分化的。一群人说深刻真实值得反思,另一群人说别有用心狂黑中国——如同《潘》的剧情,每个人都想要别人来理解自己,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怎么去理解别人。

就像李雪莲,有人说她是胡搅蛮缠的法盲,有人说她是被迫害的弱势群体。站在局外人角度看,这样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有趣的是双方“遇到杀父仇人”般的狂热斗争精神。成天跟港台同胞讲一衣带水血浓于水,自己窝里都带不动,还指望带谁呀?

这样的斗争似乎有让人精分的危险——我有一个朋友是坚定的爱国小粉红,每天读完《环球时报》后在微博大战公知,成天“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在黑中国”挂在嘴边——然而这次她却站在李雪莲的一边。“这样的事儿在中国难道没有吗?怎么能这么对待一个受伤害的女性?你们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估计因为她自己是女生吧。

这不如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点,帮亲不帮理。比如电影里那位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却叫嚣着“你法盲啊”把李雪莲推倒在地的公务员。假如李雪莲是他的姐姐或者妹妹,他会这么做吗?也许他是90后独生子女,不熟悉姐妹这样的概念——如果闹假离婚打官司的是他的父母,他会觉得他妈活该是法盲吗?

也许他会,“再生一个不是要跟我争遗产”?新闻里已经有人用退学和自杀做威胁,逼她怀孕的妈妈去流产了。

假如说是你父母,你帮谁?

中国自古是重视感情和道德的,比如有句俗话讲不能“得理不饶人”——你占了理,还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你和现实有任何接触,就会发现“讲理”,或者说“法制”,在很多时候是一句空话。小到学校单位中那些不能得罪的“关系户”老员工,大到谋杀外国人却没判死刑的大律师——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占理却受委屈”的时刻,然而在李雪莲这里,他们却说“你法盲啊”——仿佛“理”在中国是畅通无阻的——不服你上法院告我去。

川普在中国打了几年的商标权官司,一再败诉,然而成为美国总统后短短几天,他神奇的胜诉了——有些人会说,你太幼稚了,这是下大棋的政治需要——无关法制。其实,我是坚决支持建设“法治”(rule of law)社会的,但是当我们处在法制还没有建成的“初级阶段”,是否应该保持一些作为社会润滑剂的传统感情和道德,是否应该给予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一些温情?是否可以尝试去理解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

倘若负心薄幸的陈世美被认为聪明有头脑,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被认为愚昧是法盲,我们珍惜的那些价值观不再被珍惜——而这一切全是以法制之名而行,那法治是不是也太冤了?

我们从西方学来了工业,却没学来环保,反而连中国传统中道法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都丢掉了,造成了污染和雾霾,毒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我们从西方学来了法制,却没学来法治,反而连中国传统中锄强扶弱的观念都丢掉了,就会造成偏见和狭隘——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毒害着我们的心灵,撕裂着我们的社会。

长此以往,将酿成更大的社会危机,看看大选中的美国就知道。重要的不是谁当总统,而是精英和底层互不认同,社会分成了互相敌视的两部分。川普能化解这个矛盾吗?估计很悬。上一次的价值观撕裂是以南北战争收场,这一次呢?连这种化解机制都没有,只有层层隐瞒和推诿的我们呢?

划船的时候,人向后划,水向前推,船就前进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向前和向后,保守和进步,都是相对而言的,并无优劣之分,社会的前进是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人类的价值观也许永远不会趋同,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愿人和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纷争。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在于治理的权力究竟属于谁。

李雪莲逃避计划生育被认为非法,那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呢?因为某人说“人多力量大”造成人口爆炸,当时反对他的“人口论”被无情镇压。现在看到未富先老老龄化危机又开放二胎——两口子要不要生孩子的事情,让人拿着空调遥控器一会调高一会调低,跟猫狗似的做绝育——能否先让说人多力量大的来道个歉?

为了分房假离婚,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住房是“分”的,就像有些家里的老人还问“工作分配到哪里了”,想买你也买不着,它是整个计划经济的一环。计划经济,大饥荒,大清洗的三部曲,能否有人先出来道个歉,起码先承认有这些事情吧?

现在又有好些为了买房贷款假离婚的,就是猫和狗,也知道找个窝生仔,人关心的事情,无非是房子和孩子。自己不想办法好好治理,反而没事就折腾人民,拿人类的婚姻爱情子女当儿戏,是不是先出来道个歉?

多少罪恶都以法制之名而行,身在其中,懵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