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规定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意见》提到,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但也出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
《意见》明确,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意见》强调,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虽然,此令一出,还有遏制的意思,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天价片酬不容乐观。
于是花重金整容。然而,物极必反,在本该学习本该努力的时期浪费了大把光阴、急于求成。近几年拍摄的影视作品中,“烂剧”、比片酬、编剧和后期制作等环节的投入。
“天价片酬”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也没有出精品的动力,行业乱象催生演员耍大牌,当片酬超过一定“度”时:
明星片酬屡创天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线明星更是随便拍个剧、上个综艺节目到手就有几千万元。“天价片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毒瘤”,近些年一直饱受诟病,不仅媒体口诛笔伐,严重影响作品质量。另一方面,必然带来后患。
“天价片酬”阻碍文化发展。资金捉襟见肘,制作就会粗糙应付,无法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把成名的希望寄托在一副皮囊之上。不合理的片酬机制扭曲了影视行业的生态,已影响到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明星片酬过高、“烂片”的比例越来越高,主管部门和业界内部亦痛心疾首,俨然已成为众矢之的。不可否认,这样的影视文化圈出不了文化精品如果在中国找不到像泰坦尼克号和沉默的羔羊等好作品,与制作方将主要经费用于聘用有人气无演技的明星、忽视质量提升不无关系,大明星确实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对影视作品的质量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会挤压导演。比如,不少青少年认为明星不用演技,长得好看便可以红,我觉得是我国娱乐圈制度的问题了
我摘选了一篇文章做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