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接待服务能力
无论是从事何种公共服务工作的公务员,都需要首先具备处理各种公众咨询礼貌接待公众的服务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和公众直接打交道的公务员来说尤为重要,它相当于政府最一线的前台服务。这一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公众发生关系,不仅关系着后续服务能否顺利开展,更关系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关系着公务员、政府乃至党和国家的权威与形象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接触日益增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务员所担任的服务角色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要求公务员必须对各种政府信息了如指掌,并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和态度把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给需要它的公众的手中,做好与广大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工作,如政策咨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政府各类信息的发布、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咨询、公众信访接待,以及其他的来访接待等。
第二,业务服务能力
除了咨询接待工作外,公务员还要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与公共服务职能相对应的社会服务,诸如城市规划、城市水电建设。公共交通运输、教育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城市环保、医疗卫生、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公务员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这些工作与公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因而,对公务员的业务服务能力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有履行职能的专业能力,向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还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现场处理、现场组织的能力。
对于公众来讲,不管公务员的服务态度有多好,只要是没有解决问题,都不会得到认可的。公众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办成事、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这也应该是服务的终极目的。
第三,管理服务能力
公务员除了履行直接服务职能外,还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职能,这些职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公众,而是一种间接服务的方式。这种管理行为渗透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政府行为中,服务行为与管理行为往往相伴出现,相互交织。同一个政府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从这一个角度看它属于管理行为,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变成了服务行为。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管理与服务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些行为可能是重管理轻服务,有些则恰好相反。如工商企业登记工作,对在其中工作的公务员来说,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职能的管理行为,又是为社会公众进行公共服务的行为。
影响和决定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公务员个体的特质。是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必须具备的特殊素质的要求,这种素质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坚持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学历、知识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包括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等,这是提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条件。
二是服务对象的特质。是公务员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公务员要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务对象的不同素质、不同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态度等。之所以要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因为公务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是互动的矛盾统一体,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在与他们打交道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培养和锻炼的。
三是环境要素。包括目标、任务、组织结构、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在内的环境要素,这种中间的环境因素意味着任务的提出与实施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从而聚集出一种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不仅仅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它同时要考虑到他所处的群体的素质,还要考虑到它所面对的环境。这三方面的匹配情况、互动情况决定了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1、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明确公务员的工作宗旨。
2、领导干部必须熟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
3、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努力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电子政务知识。
4、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
5、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提高领导干部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
6、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
7、必须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