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锅头的酒名来源于该酒的酿造工艺。二锅头酒是北京的传统白酒,属普通白酒。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如今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
所谓“二锅头”就是原材料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却不烈,真的醇厚绵香。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数量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至25度左右断酒。后面流出的谓“酒稍子”。“酒稍子”不能喝,只有10几度。流至1、2度,蒸馏结束,所得“酒稍子”,回底锅随下次蒸馏回收,5度以下提炼食用酒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从考古工作者在昌平雪山村发现的鼓腹侈口商圈足酒器"红陶樽"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后昌平的酿酒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公元一三九○年明朝燕王朱棣出征塞外,阴寒袭侵,王染寒痹,军心思返,幸得昌平州民献得美酒抵御风寒,北进凯旋后王称帝,御旨州民多酿好酒以供膳用,使得昌平自明清以来就成了进贡宫廷配置"莲花白"、"玫瑰露"等御酒酒基的源地。 清代诗人吴延祁诗云:"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顾名思义,二锅头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酿造工艺命名的白酒,指蒸酒时将第一次锡锅内放入凉水冷却流出的酒为"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经凉水冷却流出的酒为"酒尾",掐头去尾取第二次经冷却流出的酒,称为二锅头酒。二锅头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那时北京成为金的"巾都",女真族将"酿糜为酒"的技艺传入巾都,并传来了蒸酒器。二锅头是由本地"烧酒"发展而成,在北京古称"烧刀",昌平老城的人都知道。 二锅头酒做为北京特产,是我国百花盛开的酒坛上的一枝名花。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九日,做为革命老区的昌平县人民政府,在建国前夕,首先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将原来分散的"瑞升泉"、同泉涌"、"聚通"、"等多家老酿酒作坊合并,成立了昌平县酿酒厂。一九五八年为纪念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来昌平修建十三陵水库,酒的商标定名为"十三陵水库"牌,至此诞生了第一个有品牌的二锅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