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朝与清朝在对待游牧民族方面,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明朝可以封纳西族的木姓王,也就是电视剧《木府传奇》中的木氏。木氏为大明王朝的西南边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朝对从沙俄回归的土尔扈特族也给予了优待。同样明朝对蒙古族是处处防范,甚至铁血政策。清朝对准格尔部也采取了铁血政策。所以这两个王朝的民族政策没有区别。明朝之所以修筑长城防范蒙古族,是因为明朝是元朝的终结者,而蒙古族挥师中原的志向,从明朝建立到灭亡,从未消失,所以明朝不得不采取修筑长城的政策,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前,对蒙古族是主动出击去消灭蒙古族的有生力量,不是修筑长城。朱元璋时期,有徐达和蓝玉等人数次出征蒙古,明成祖朱棣更是六次出征蒙古,最后死在征战途中。其目的就是消灭蒙古族的作战力量。简单点就是灭族。只是后来土木堡之变使得明成祖等皇帝征战训练出的骁勇善战的明军主力被消灭,整个明朝只剩二线部队,为了巩固统治,不得不采用消极的防御策略——修筑长城。清朝不同,清朝的崛起与蒙古族密不可分,所以清朝与蒙古各族都有联姻关系,孝庄皇后就是蒙古族的。所以清朝对待蒙古族是优待的,但对于不听话的蒙古族,像准格尔部清朝亦会采取镇压手段。清朝不修长城,是因为康熙的深明远虑,当时有巡抚上奏,请求户部拨银修缮长城,康熙却认为长城不可靠,因为明朝就是想用长城阻止满族南下,结果江山照样断送。另外他出于对沙俄的防范。最后才有“我朝不修长城,乃使蒙古为我长城”的结论。为了使蒙古的“长城”稳固。康熙又修筑了“承德避暑山庄”,通过“木兰围场”的方式拉拢蒙古各部落。不得不佩服他的深明远虑,你看清末的时候,为什么沙俄和苏联都要求蒙古独立,因为蒙古一旦独立,中国北方将失去战略缓冲,进入中国腹地将易如反掌。直到现在我国的国防政策依旧重心在北方。
清朝。明朝是从元朝走过来的。而元属少数民族。明刚刚使汉族拜托少数民族的控制。明统治者大力加强边防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没有清频繁。毕竟清的统治者也是少数民族。从俩朝人对长城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明每代皇帝都会修理长城。而清从康熙中后期开始由康熙亲自宣告用不修长城。所以是清朝。
是”明修长城清修庙“把,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对游牧民族非常严厉,就是应为万历朝鲜战争,明朝的万历帝放纵了满人才酿成大祸。而清朝是游牧民族的政府,入关之时开、见人就杀,见财就抢,见城就屠......灭了明后严厉压迫汉人及其它民族,说道更有利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的话不太好说,因为明朝是以汉认为主,满清把人都杀光了又怎么能巩固呢?要不是他们以不从者斩的话,汉人能屈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