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是如何产生相互作用的
简单地说,气候变暖使水汽蒸发量加大而导致洪涝、干旱,破坏了地表下垫面状态使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又反馈变化,使地球水圈的水循环的周期缩短(延长)而导致洪涝、干旱频繁发生和强度加激。因此,生态系统根本无法进行自然的迁移,致使原生态系统内物种的重大损失。
全球和我国生态系统现状
全球范围内,超过80%的物种的物候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发生相应的规律变化)每10年提前或延后了2.3-5.1天。仲夏之前开花的物种物候期提前,而仲夏之后开花的物种物候期延迟,导致群落植物物候期出现空白,可能引起其它物种的入侵及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全球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50%为我国特有种,脊椎动物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和14%。目前有15%—20%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我国作为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有相当数量的、携带宝贵种质资源的野生边缘种分布,其生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形势十分严峻。
全球和中国生态系统已发生的变化
上半个世纪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最为迅速的环境变化之一,它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机械性的和严峻的。栖息地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栖息地所能支持的物种数量的减少。当栖息地的面积减少到它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时,将最终导致动植物的数量减少一半。
热带雨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尽管它们只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6%,但热带雨林中的陆地和水生生境生存着人们所知的一半以上的物种。动植物的分布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推移、生物的物候期提前、极地部分生态系统发生变化;高纬海洋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地理分布改变;高纬和高山湖泊中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河流中鱼类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并提早迁徙等。
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是我国的重要碳汇,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力的作用,永久冰雪面积持续减少,荒漠面积增加,各类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就生态系统承载力而言,整个西部地区整体上还有少量承载潜力,但部分地区有超载现象。
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和中国生态系统未来变化
专家预测2100年,自然界将遭受严重的损害。未开发的森林大都会消失,随同它们一块消失的还有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珊瑚礁、河流及其它的水生生境将会严重受损。随着这些生态系统的消失,地球上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将消失,只是在这里或那里留下小片野生生境的残片,随着人类潮流席卷整个地球,它们被明智的且足够富有的政府或私有者迅速保护起来。
气候变化和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现评估到的约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加上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生态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水和粮食供应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海水酸化,还可能会对一些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珊瑚礁和红树林等沿海生态系统将受到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南、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的森林影响最大。森林生产力虽呈现不同程度增加,但由于气候变化后病虫害爆发范围可能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可能增加,因此森林生物量不一定增加,某些树种适宜面积还将缩小。年平均气温增加4℃,降水增加20%时,我国各植被地带都将变得干热,森林地带的水分仍能满足森林生长,西部草原大部将变为荒漠区,荒漠地带沙漠化加剧,青藏高原各植被地带的干旱程度大幅度增加,沙漠化趋势加强;但各植被地带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