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义士可敬!
做人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在他人面前要学会谦虚而有平等的意识,对国家要尽到自己的忠心,对朋友要能讲义气要能真心的去帮助。
忍耐,可以成就一个人。
人生中感情是最重要的 人一辈子只能交到一个半朋友
赵氏孤儿》的悲剧内涵
《赵氏孤儿》的故事,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后经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而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来各种地方戏曲也把该内容编成各种剧目在民间演出,有越剧、京剧、豫剧、话剧、潮剧、秦腔等,因此这个故事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可以说深入人心。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该剧改编成《中国孤儿》,在西方世界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这个剧目所留给观众的,也许是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君思想。
今天陈凯歌把该作品改编成电影,那么又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呢?特别是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如何看待二千多年前的这场家族复仇的故事呢?
陈凯歌没有复制原有的故事,没有将忠君的思想发展下去,而是揭示了人性的双重性,程婴在原戏中,并非草民,而是与赵家有着从属关系,因此他有报忠的含义。而影片中的程婴抚孤出于无奈,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最后故事的演化,他的复仇的方式,也并非简单地处理,而是想让罪人受到心灵的折磨,其实在折磨对方的同时,他本身也在受到心灵的煎熬,这种感情的磨难,达到了“悲剧”所具有的特征:撕开人的心灵的伤痛。与此相对应的反角屠岸贾其实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由于自己欲望的膨胀,企图铲除自己所有的“敌人”,但是真正的敌人却是“自己”。当他看到穿着铠甲的程勃,酷似赵溯再世时的神态,他的心灵中感到的失落是巨大的,同时,十几年来对他的关照,以及那种“干爹”的身份,实在也令他难以割舍这种情感,这时人的“爱”的本性,和欲望中产生的“兽性”相交织着。因此“人性”的悲剧就在这种心灵的冲突中产生了。
陈凯歌在前半部影片中,展现的是现实的悲惨,那种人间的相互残杀暴露了人性的阴暗心态,这是悲剧的起源。而在后半部中,着着展示的是情感的悲伤,程婴那种“忍辱负重”的生存;屠岸贾那种没有“亲情”的孤单,便悲剧从外部转入人心深处。这其实是悲剧的真正内涵所在。
中国的戏曲是一个丰富的宝库,现代人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特别是元代的杂剧,简直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比,王国维曾在《宋元戏剧考》中认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认为《中国孤儿》“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因此陈凯歌以中国传统艺术作为素材,并通过电影将之发扬光大,实在是难得可贵的。
评论电影名称:《赵氏孤儿》
君子报仇 十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