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是在涿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保定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为首都北京的南大门。
桃园三结义的桃园不是台湾的桃园。中国台湾,有中国“市”一级的桃园——桃园市,位于台湾岛西北部,过去因市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
《三国演义》第一回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明确地说“桃园三结义”是在涿县。
涿县,古时为涿郡,后改范阳郡、范阳县,现在是河北省涿州市。
涿县,现为河北省保定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为首都北京的南大门。
扩展资料:
桃园三结义的典故: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又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之,逃往涿州范阳。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给他。
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
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入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
晕,那时候台湾还全是土著呢……
要是刘关张都生在吴国还有点希望坐船过去结义,可惜吖!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 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 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那么,三国历史上有没有过桃园结义这件事?它又是怎样来的呢?�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确是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 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从关羽 “誓以共死”一句看,似乎他们当年有过某种誓愿,但史书只说他们“若兄弟”,并没有说他们已结拜为兄弟。
可能就是根据三人“恩若兄弟”这一点,加以想象发挥,民间便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而元人则根据民间传说把故事写进了《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 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 一节,先是关羽杀了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本县县令,逃往涿郡,张飞见他状貌非俗,谈吐 有志,遂邀至酒店共饮。恰好刘备卖履后也进了酒店,几杯酒共饮之后,三人情投意合,遂 共邀至张飞庄后桃园,各序年甲,“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 弟”。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 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也有专门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情节与《平话 》又有不同,写关羽杀了趁乱图谋立为王的州尹,逃到涿郡范阳,一日到张飞的肉店买肉下 酒,屠刀却被张飞事先用千斤巨石压住。关羽搬动巨石,让张飞钦佩不已。张飞往客店相访 ,先拜关羽为兄,后又遇见刘备,见他容貌堂堂,有富贵之相,又是帝王后裔,于是与关 羽共拜备为兄,三人共到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誓共生死,同扶汉室。
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于结义的描写,就更是纯粹小说性质的想像了,做不得真。
结论:1.小说中的“桃园”,不是台湾的桃园县,而是指张飞家后院的桃树的园子。
2.它的所在地,在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
下次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哟,不然刘皇叔会死不瞑目滴!
河北涿县
桃园是张飞家后院,有桃树,故称“桃园”
补充:楼下的哥们写了一大堆,也就是我上面所写的,不过你看过中央电视台四套“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还是从哪本书上看的,我忘了)对他们三个结拜一事发出质疑,他们并没有结拜。不管有没结拜,他们的感情确实很好。
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桃园街
这个真的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