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其物质形态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影响而过渡到结晶的状态。
所谓“结晶”就是多余的葡萄糖从溶液中析出。蜂蜜结晶与结晶核多少、蜜的浓度、贮藏温度及蜜源种类有关。蜂蜜中葡萄糖结晶核多,就容易结晶;蜂蜜波美度越高,含水量越低,过饱和程度越多,就容易结晶;蜂蜜贮藏在5-14°C条件下,很快产生结晶,高于14-20°C可以延缓结晶。
不同品种的蜂蜜,因其成分不同,在结晶性状上也不同。 有些品种易结晶,有些不易结晶,如油菜蜜、龙眼蜜、黄芪蜜易结晶,洋槐、枣花蜜不易结晶。
蜂蜜的结晶纯系物理现象,并非化学变化,因此对其营养成份和食用价值毫不影响,结晶蜜不易变质。更便于贮存和运输。但是,因为结晶的蜂蜜会使消费者误认为是“糖蜜”。它可以通过高温加热破坏晶核的办法来防止蜂蜜结晶,殊不知蜜蜂营养成份已被破坏,已无活性物质!让我们认识蜂蜜,认识结晶,然后接受结晶吧!其实结晶蜜应该是一种浓度较高的好蜜。
一般情况下都会结晶,好的蜜就会结晶
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往往蜂蜜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是掺入白糖而造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变化,不是掺糖的结果。
蜂蜜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葡萄糖、果糖过饱和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其结晶的速度与其含有的葡萄结晶核、温度、水分和蜜源有关。
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存在于花蜜中和贮存过蜂蜜的旧巢牌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内含有的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也受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粘调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结晶不是说放冰箱里就马上结晶,是一个长期的物理过程。
蜂蜜的结晶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如紫云英蜜、洋槐蜜、枣花蜜、土蜂蜜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蜜、棉花蜜、向日葵就易于结晶,新鲜产出的就是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宜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使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
其他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层,这种半结晶的蜂蜜其营养成份也未发生变化,只是未结晶蜂蜜含水量相应增加,因此这种蜂蜜不宜长期保存,应及时食用,但品质没任何问题。所以并不是蜂蜜就一定要结晶或不结晶!
综上所述,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份,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结晶并非影响蜂蜜质量。但是市场上确实存在掺白糖的蜂蜜也会结晶,区别的方法是白糖结晶粒坚硬、手捻不易粉碎,而蜂蜜结晶粒手捻易粉碎。
去养蜂场问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