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是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一个民族,种族上属于东亚蒙古人种,是数个现代国家和地区的主体民族。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台湾人口97%,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3.4%。
汉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总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8.2%,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然而在中国大陆汉族与部分少数民族的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扩展资料:
汉族作为一个族群,直到汉朝才有了“汉人”一名。“汉人”得名于汉朝,最初本意是指“汉朝之人”,而汉朝则得名于汉水。但在汉朝早期,因为秦朝的强大影响,其邻居更多的将汉朝人称作“秦人”。
“汉”作为汉族的族称应不晚于南朝初期。唐朝在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交往中自称为“汉”,自称为“汉国”、边界称为“汉界”,其人民称为“汉人”、“汉民”,也可称为“华人”。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学者杜家骥说,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汉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汉族的汉文化为今日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汉族有数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数千年间,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及韩非为代表的四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
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
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
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的血缘构成十分复杂,但基本是以蒙古利亚人种,也就是所谓的黄种人,为主体,是文化范畴。
汉族属于黄色人种,是数个现代国家和地区的主体民族。他们一般认为是在中国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所以也被称为“炎黄子孙”。
在历史上,汉族曾与许多民族接触,如匈奴、鲜卑、乌桓、羌、蒙古、回纥、达斡尔、满洲等,这些接触对汉族自身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根据人类遗传学研究,汉族属于东亚蒙古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