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外的老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2025-01-05 16:03: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子女在外地的老人的心理是复杂的,无法一言以概之的。

首先,老人的心里会有一些自豪和骄傲。

毕竟能够走出家门,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尤其是对于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高等学府大门,又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的人的父母来说,更是如此。

谁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能够让父母脸上有光,还有的能够光宗耀祖,这都是父母的自豪骄傲。

其次,老人心理还有无尽的担心和牵肠挂肚的想念。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孩子长多大,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父母永远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是否有好的地方住,是否会被人欺负,是否工作压力很大,是否生活的担子很重。

总之,一想到在外的游子,父母心里便是无穷无尽的担心和牵肠挂肚的想念。

再次,老人心里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

儿女离家以后,老人心里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如此。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喜爱的工作岗位,或者无法再去所挚爱的田地劳作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孤独和寂寞。

我自己年少离家,深深地能体会到父母的那种自豪,挂念,又带有几分无奈的孤独和寂寞。每逢快要放假的时候,他们就早早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准备好迎接女儿回家。每次都恨不得在放假的那一秒钟,女儿就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所以,不管你身在何方,请不要嫌弃父母电话里的唠叨,那是满满的关心与思念。请在有时间的时候,尽量多抽空回家看望一下年迈的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便只剩下归途!" 请好好珍惜你与父母这一世的缘分!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回答2:

子女在外,老人都是很孤独的,他们一方面会操心自己儿女过得好不好,他们很想自己的儿女;另一方面,他们盼着儿女回家,又怕因为自己影响到孩子,所以他们通常都是自己在家念叨,偷偷抹眼泪。

我奶奶有三个子女,小姑姑最争气,过得十分幸福。而让奶奶最操心的就是我的大姑姑,用奶奶的话就是她从小到大都没让她省心过。奶奶是年轻的时候便死了丈夫的,爷爷去世时,听奶奶说最小的姑姑也就两岁。所以,两个姑姑都是我爸照顾大的,因为奶奶要赚钱养家。

现在子女都长大了,奶奶也老了,可怎么的奶奶都是孤寂的。大姑姑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出轨了,把她扫地出门了;而现在的老公是第二任,他们是网恋然后奉子成婚的。大姑姑嫁的很远,她夫家是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村里,小山村自然是经济条件落后的,所以奶奶也没少担心她。

人老了,最喜欢看到的不过就是阖家欢乐,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个饭。小姑姑很是孝顺,而且离我家也近,会经常来看奶奶。可是奶奶还是很挂念她。由于前几年姑姑早产生了一对龙凤胎,所以弟弟妹妹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再者小山村的交通也不是很好,所以奶奶也差不多有三年没见过她了。

近来,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对于子女,她有太多的不舍。但毕竟年纪大了,就特别想要那种儿女在身旁陪伴的感觉。所以,我常常能听到奶奶跟姑姑打电话时在偷偷抹眼泪。她想她,但她没有说。

老人忙碌了一辈子也不求儿女能让家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们最盼望的、期待的不过就是每天能亲眼看到儿女过得好,这样他们便心满意足。儿女永远都以工作忙没时间不能回家,殊不知自己父母盼了你多少个日夜。

老人都担心自己已经没用了,孩子们都不需要自己了,更甚至就是一个累赘,他们怕连累自己的孩子,他们自卑且恐惧,害怕孩子会嫌弃他们。但子女永远都不能懂父母心中的那一份孤寂,也许真要明白时,也已经迟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回答3:

报喜不报忧呗,明明很孤单过得不好想念儿女还要给他们宽心,自己过得很好每天出去遛弯和邻居相处的不错,吃好穿暖不用担心家里,事实上他们在家里能好过吗?没有儿女在家里照顾自己,能幸福开心吗?只是为了让儿女放心做出的假象而已。

我家邻居就是这样的一个老爷子,一儿一女在北京上班,老伴去世的早,就他一个人在家里。儿子在北京定居了想把他接过去,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家不想丢下和老伴的回忆坚持留在家里。可想而知他一个人的生活多么辛苦孤独了。每次回家看着他坐在楼底下晒太阳那空洞的眼神我就心疼。我爷爷要是活着也和他一样年纪,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爷爷。妈妈做了好吃的饭菜我都会给他送过去。他家里很冷清,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儿子忙好久回不来,打电话他都说什么都好。每天还出去锻炼呢。就是为了儿子放心的在外面工作不要担心他。

他也告诉过我自己一个人确实挺无聊的,冷冷清清的一点烟火气都没有,去年他生病住院了也没有给儿女打电话,而是让我妈妈帮他在医院办了手续。他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忙着也不愿意儿女担心。大病小病都不会告诉他们,就想着自己扛着就过去了。省的他们担心害怕还要请假赶回来。

子女在外的老人家都是苦累自己受着,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告诉他们,不让他们牵挂就是他们的准则。

回答4:

现在的生活当中,独居老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名词。当自己的子女,事业有成,带着孩子去了外地,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就独自一人待在那生他养他,他待了一辈子的地方。

我老公去农村支教了一年,我听我老公回来和我说,在那个地方,每天早晨起来,在去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年长的老人,搬着自己的板凳,坐在自家门,晒着太阳,聊着天。

那个镇子上面只有不到百分之20是40岁以下的人,百分之80以上全是50岁以上的人。

每天上完课以后,他最喜欢和他们坐在一起聊聊天,听他们讲他们的知识,他们的阅历和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每次他们在和我老公讲述时,其实我想也是一种快乐。每次在听我老公说,他们讲故事的时候,能看到他们的眼睛里会闪烁着活着的光彩,但他们没有事情可做时,一个人呆呆的坐在自家门前,从他的眼里看不到任何的活着的迹象。

我记得有一位老人跟我老公说过:我奋斗了一辈子,努力了一辈子,到老了,我的儿女在外地,我一个人待在老家。我想,我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应该跟他们一起去。后来我去过儿女的地方一次,我发现在那里还不如在我老家。因为在那个新的地方,孩子每天都要上班,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更加的空虚寂寞。

与这些老人交流时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孤独,就是无助。他们想跟子女在一起,但是没有办法,在那里的孤单寂寞比在家里更多。

回答5:

老人会很容易患得患失,对任何事物都要评论一番,整天哪怕就有一点小事也要当成大事来办的人。

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所以奶奶也变成了留守老人。父母在外打工基本上一年也就春节回来一次这样的生活奶奶过了十来年了。当我和我的姐姐出去上大学了以后奶奶就真的只是一个人在家里了。

每次父母回去的时候奶奶都特别高兴等着他们回来,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上街买肉买菜给父母做非常丰盛的饭菜,父母到家了以后奶奶经常会和他们拉家常。他们都觉得奶奶话特别多,但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她这些话又跟谁倾诉呢?

但是父母总归还是要到外面去工作的等到他们走的时候奶奶就特别的不舍,虽然嘴上没有说出来但是心情会失落好几天,每次父母亲们走后的那几天奶奶就拼尽全力的找事情来填满它每一天的生活,不然突然想起刚回来几天的子女们又已经走了心里就会非常不舒服。

所以说到底老人的心理状态最大一部分还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