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期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些地方的女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打耳洞,更多地方的女性都是要等到出嫁前后才会去打耳洞的。虽然时期和地方不同,但是打耳洞的原理大概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些工具来使耳垂的痛感降低,然后再用尖锐的东西穿刺出一个小孔,也就是耳洞。打耳洞戴耳环这一个习俗其实并不是从汉族人开始的,此族的人曾经出现过因为丈夫不在家里而不守妇道、良贞有失的妇女,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开始给出嫁了的女子打上耳洞戴上耳环,以表达警示和告诫。后来慢慢的则演变为在女孩子幼年的时候,由母亲或者女性长辈给她打耳洞,来表达自己对于女孩子未来一生的祝福和希望。等女孩子到了适龄的年纪,她的母亲会开始准备给她打耳洞的东西,她们会用黄豆或者米粒来反复揉搓耳垂,来使打耳洞的地方的痛感逐渐降低或消失,然后再用针穿刺出一个小孔,并且留下丝线,等到时间一久,耳洞就打好了。除了用黄豆和米粒,古人还会将两端尖尖的铅条变成一个圆环,然后挂在耳垂上面,久而久之,铅条就会把耳垂给打通。
用针穿刺耳垂会比较痛苦,但是不容易发炎。如果用铅条打耳洞的话,不会太痛但容易发炎。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女孩子在冬天的低温室外多待一会儿,直到耳垂变得麻木了,然后再用黄豆或者米粒来揉搓,等到耳垂不注意的时候再穿刺。打耳洞戴耳环的意义早就已经从警示和祝福变成了现在的时尚,时代虽然在变但是打耳洞的方式和原理却都是共通的。
是的。据说,在古代,是由老人们来打耳洞的。他们用两个细小的米粒在耳朵上研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直到耳朵被穿出洞来,有的时候还会用绿豆把耳垂上的肉压的稍微平整一些,为的是把耳朵上的神经弄得麻木一些,然后再用烧过的发烫的铁针穿过去就有了耳洞。
在古时候,穿耳戴环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人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一书中说:“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这段话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穿耳戴环在最初并不是贵族妇女所为。
古代女子是这样打耳洞的。用两个绿豆对头儿捻耳垂,捻麻木了再用锥子扎。
她们从小就打耳洞,古代女子打耳洞都是选个吉祥日,拿银针扎出来的。
古代女子打耳洞,一般都会直接用消毒的银针刺进去。用银针打耳洞,不容易过敏,也不容易感染,还是很安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