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饺子”,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北方民间对饺子的喜爱程度。 从过大年开始,三十(除夕)晚上,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饺子,取“交子”之意思。过去我们老家还讲究腊月三十要吃“素饺子”,初一才吃肉饺子呢。三十的素饺子,还要给出嫁的“姑奶奶”留一点。 初一,初五也是“法定”的吃饺子的日子。接下来的正月十五,饺子和元宵一起吃,美其名曰“星星赶月亮”,也是重要的民俗传统。 过年这段时间以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日子要吃饺子,首先是冬至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其次是入伏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是北方很多地方的习惯。这两个大节之外,有的地方,立冬也要吃饺子。 除了固定日期以外,后有一些固定场合是要吃饺子的。 北方不少地方有个风俗,出远门吃饺子。家里如果有出远门的,在出行前一般都是吃顿饺子为其送行,一是留个念想,二来祝在外平安顺利!还有说法是: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就是家里来了客人就包饺子,一边包一边聊家常。 也有地方的习俗是嫁出去的姑娘该回娘家吃饺子。 再有就是过生日头一天晚上吃饺子,第二天吃面了,这是常说的催生饺子接生面。 饺子不仅是主食,还可以下酒,所谓的“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春节,冬至, 立冬,基本上是这三个日子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很多地方都一定要来盘饺子。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的陷逐渐多样化,有芹菜、茴香、韭菜、猪肉、牛肉、鲅鱼、三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