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寻找突破口
想要迅速找到对方的痛点,应该先找到对方伤心的来源所在,这个时候如果对方主动向你倾诉,先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再开口说话。但是如果对方没有主动告诉你她的烦恼,你可以试探询问,如果试探未果就不建议继续追问下去了,你可以通过她周围的人旁敲侧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从而对症下药,知道要朝哪个方面或者哪个话题安慰她。
2、语气真挚,态度真诚
安慰人的时候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千万不要展现出随便的态度或者暗示对方矫情,让对方认为你根本不把她事情放在心上。特别切忌说“没关系,没多大点事”、“下次努力就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类空话,这种话对对方来说成效基本为零,可能还会让对方反感。正确的做法是站在对方角度提出真正有意义的方法,即使这些方法不一定百分百有效,但至少让对方看到了你的努力,让她知道还是有人关心她的,这样会让她心里舒坦很多。
3、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
安慰一个人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我们应该尽量用幽默的语言打破沉重的话题,减小对方的心里负担,让她从一件悲伤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暂时忘掉烦恼。所以说安慰人不能只靠嘴上说说,只有行动才是最快让一个人从一件事中缓和过来的方法。比如可以约她爬爬山、跑跑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神经,或者可以约她看喜欢的电影、陪她逛街等做她感兴趣的事情。相信这种陪伴式的安慰比起只是口头上的安慰一定事半功倍。
主要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想到家里面的事情,所以你就不要谈家人,可以计划一个周末郊游。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很多人要么好言相劝“别哭了,坚强点儿”。要么帮助分析问题,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还有人会批评对方:“我早就给你说过……”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能使人得到安慰,还会使对方更加伤心。因此,安慰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抚慰。
要倾听对方的苦恼
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对于苦恼的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恼。
安慰人,听比说重要。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如果我们对他的遭遇能够“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帮助。
要接纳对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有道理了。由于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专家说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暂时放下自己,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评断。
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
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对方走过的路,了解其抗争的经历,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慰。
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实际上,在安慰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决方法都很可能会失灵或不适用,令对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预、不给见解,倾听、了解并认同其苦恼,是安慰的最高原则。
另外,陪对方走一程也是一种安慰。对方会在你的陪伴下,觉得安全、温暖,于是倾诉痛苦,诉说他的愤恨、自责、后悔,说出所有想说的话,当他经历完暴风雨之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的遭遇时,他会真心感谢你的陪伴,也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走过来的。
避免模糊性描述
当朋友想你倾诉时,你的回答是:“这真的是太糟了”,“你真的很不幸”,“这真的是太倒霉了”。可能你表达的初衷只是向对方表示同情,展露出你对他的关心,但实际上这种毫无实际效果的反馈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敷衍或是虚伪,所以在安慰一个人的时候要避免出现这类模糊描述,结合具体事件出谋划策,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掌握时机和尺度
你闺蜜觉得自己今天的妆容很差劲,你和她说”这和平日的你不太一样,我觉得这不妨是你的另一番风格“这样的安慰一定让她很舒服。别人向你表述他出门踩到脏东西的恼火时,你回应的是”天哪,你真是太倒霉了“显然会让他十分的不高兴。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安慰一个人,为什么效果差之千里呢?因为掌握的尺度不恰当,有时候我们难以判断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安慰。当爱人或者是挚友、亲人,处于情绪的低潮期时,我们都会主动关心。但有一些原来受到伤害的人,再次受到他人的关怀和安慰会让他们产生被小看的心理。所以,我们掌握安慰的时机和尺度是极为重要的,要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度的、恰当的安慰。心理学家建议:如果没有在对方的表述中确切的的收到需要言语、物质、精神帮助的信号,只要保持足够耐心的倾听就好了。如果他十分明确且强调自我的、主观的感受,你在他的表述中收到了需要帮助的信号,那么请一定要给予其安慰。这是非常必要的,且有效的。
不要盲目的打断对方
在别人诉说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和自己感同身受的事情,大多时候我们会用“我懂”,“我也这么觉得”来打断对方的表述。虽然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向对方表示我们同病相怜,但往往会带来的是迥乎不同的效果,他们会觉得你根本没有在听,觉得你十分的不重视,要多站在表述者的角度去思考。即使你与倾听者有着相同的经历,当你作为良好的倾诉对象最重要的就是要足够冷静,因为相同经历并不相等于感同身受,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倾听是抚慰的开端。关心他人,先从聆听开始吧。
人生在世,命运就显得神秘莫测、有些不如意、烦恼,甚至不幸和痛苦很多。因此,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那么如何安慰别人呢?这里有许多策略和方法以及讲究。千万不能莽撞,不能显得没有一点修养。
如果你的朋友生病住院,你去医院探望.并说:“安心地休养一段时间吧?你不久就会康复的!从实际效果看这算不上安慰,除了医生,病人不会从任何人那里听到这话而感到宽心。
安慰一个死者的家属,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提及死者,让其家属忘记那些不可挽回的不幸,何必为表示你的怜惜而重又提起别人的悲痛呢?减轻他们痛苦的比较好的方法,便真诚恭听以及问问对方今后生活打算怎么办?
面对挫折,不同人的心理是不同的,不如意的人与如意的人相比较,会产生自怨气馁的复杂感觉,往往灰心、泄气,而伴随这件心理而来的,是人人都会寻找安慰自己的理由。于是.当她环顾四周时,发现有人比自己更加不如意,更会产生自得感,就能有效地排除人们的嫉妒,失望消极情绪,而代之以“知足”至振奋的情绪。
你的朋友失意之时,你不妨采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说说还有比你的朋友更失意的人,在冲淡他的失意感。当然.这决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让失意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以图东山再起。
不悯之感,当人蒙受不平时,他的地位往往最软弱,而心灵往往最敏感,特别是那些平时自尊心很强的人需要别人给他安慰,却害怕别人给他怜悯。
如果你对你所要探望的病人一定要安娜几句的话,那么第一不耍装成你怜悯他的样于,没几个人受得起别人的怜悯的。因为你越怜悯他,越使他觉得自己的病是一种痛苦,所以你要用相反的方法,你多幸运呀,但愿我也生一点小病,好让我也能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几天,听了这话,我想起每天繁忙的工作,不觉为自己生病能暂时摆脱一切而私自庆幸起来。
那一年上海流行“甲肝”,如果你去探望一个甲肝患者。临走的时候,应该对病人说,“你的危险时期已经过去了,好了以后你将不会再害肝炎病了,你比我多了一重保障”我想这话一定会在病人的心里闪出光亮的。
不激之慰:安慰别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火上浇油,把人家刚平息的情绪又激发起来。一个人失恋了,伤心不巳,希望能自拔,安慰者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应该帮助人家分析分析对方的缺点,让失恋者内心产生一些平衡。但有的安慰者却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故作高深地来一句:“我早就看出她不是个好东西,他这是存心骗你,当初说爱你的那些活都是假的,你不知道他这是在利用你呀”使失恋者伤心之余,又多了一份窝火和寒心。
一个人被上级批评,正确的安慰是对他表示同情与惋惜。可有的安慰者却不分是非曲直,推波助澜,如“经理一定是出于打击报复才批评你的”“一定是你办公室里某人把你卖了。”如果这些话是为了迫令被安慰着的情绪说的,还算有情可原,可如果是故意这样,就只能说明是心术不正了。简单的安慰于事无补,也肯定不会取得积极的效果
不劝之感:在日常生活里,需要安慰别人的机会很多,一个女孩受不了苦恼的折磨哭起来了,你不要立即去劝她不要哭,这是不能解除她的痛苦的。让她好好地哭一会儿,使她的感情得到了渲泄的出路以后,你的几句勉励就胜过几百句劝她不要哭的活了。
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是给别人安慰。这算得了什么呢,何必为此苦恼呢?如果你仅仅说这两句话,而不能解释这为什么算不了什么,那么你还是不说为佳。因为他心里可能会说;“你懂得什么?你只会说风凉话,难道我是为了不值得的事情自寻烦恼吗”
所以,安慰的首要条件是同情,我明白你的痛苦,不过在人生的旅程中偶然的苦恼是难勉的,我们希望四季皆春,今天虽然下雨,明天阳光依然会降临大地:这样的活,不是更为得体吗?
但是最佳的安慰方法,还是在安慰中寓以鼓励,一位记者家里住房紧张,三代四人同居一室,房里只胳摆一张小书桌,一次他用朋友诉苦,说他干了几十年的笔墨生涯,至今家里都放不下一张宽大的书桌,这位朋友听了却安慰说了句比较简单的同情更为深挚的话。他说“世界上伟大的杰作都是从小书桌上产生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巴尔扎克也曾豪迈地说:“我即使居住在火柴盒里,心灵也能主宰整个天空。”这不是阿Q 精神,也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理想的远大、不为居室小而烦恼,从事着理想的事业,目光高远!—
v当朋友情绪低落时,你就真诚的拥抱她,给她精神上的安慰,当朋友情绪不好时,你就不要说话,让她冷静一下,过后尽量把她的心结打开,或则带她出去走走,唱歌。喝酒,让她把心声吐出来,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