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师职业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时代也赋予教师职业新的内涵,传统的教师职业理念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教师职业理念有四个方面重要的转变要求。
一、从教育型到教育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一些僵化的条条框框仍在制约着师生头脑,阻抑着人的潜能的发挥。在学校里,将学生更多的是作为教育的对象来看待,而教师则是以一种教育者的姿态出现的。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成为服务贸易中的一项,会逐渐走向开放。学生将从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教师则从教育型转变为教育服务型,学校成了提供服务的主体。学生的权利和要求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必然的选择。中国入世给了我们向世界学习的机会,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同样会置身于国内外竞争的大环境中。谁提供的服务越好,越人性化,越符合国际标准,学生就越愿意接受谁的服务。推进人性化建设已成为今后学校发展的方向。学校必须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如风的学习、生活氛围,让这种自由式教育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受旧教育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师中明显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使本应平等的师生关系,容易向着教师本位方向偏移。比如在教师中有的以教育者自居,崇尚师道尊严;有的不尊重学生人格,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缺乏爱心、责任心,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等。现在教育既然成为一种服务,就需要有服务的态度和精神。商场、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把顾客当做上帝,通过星级服务赢得顾客,赢得市场。中国入世后要求我们必须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教师工作艰辛而平凡,教学工作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眼光应该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尊重和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我们教师高度自觉的、文明诚信的优质服务,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当然,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当代教师必然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强烈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教师的自我价值也才可能在服务社会的创造性劳动中得以实现。
二、从消耗型到发展型的转变
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人们用来赞颂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然而,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他人带来光明之时,就一定要毁灭自己吗?为他人牺牲的“蜡烛精神”尽管崇高,值得赞扬,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显得过于悲壮凄凉,似乎教师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消耗和淹没。显然“蜡烛观”缺乏一种振奋,缺乏一种激励,忽视或者淡化了教师职业内涵的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学生成才与教师自身发展对立起来,也成了一些教师无所作为、安于现状的最好借口。实际上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过程已不再是消极的知识输出和简单劳作。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活力的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内容,在每一次重复中,都会有新的灵感、新的启发,都能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教师职业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职业。教师面临的学生千差万别,教育内容千变万化,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去探索。教师不仅要付出、要给予、要燃烧,同时也要收获、要索取、要发展、要创造。教学形式、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等,无处不在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和成长发展的轨迹,一位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去,而且也要从职业中求得发展。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必然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达到高度和谐和统一。
三、从输出型到学习型的转变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学,人们往往习惯于心目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形象。而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内容相对变化小,一个新教师经过2—3年的轮回教学,可以说就能应付自如了,在今后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很容易使自己满足于输出型教师的地位,而对知识更新的动力不足。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知识更新异常迅速。西方流行这样的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你拥有的知识就要折旧80%。在现实教学中,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常有知识上的捉襟见肘经历。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权威地位正在下降。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已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教师永恒的生活准则。不学习就会落伍。当前课程综合化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达到知识广博,一专多能?教师是授业者,更是学习者,我们必须从以往满足于现有知识输出型向今后永不停止的学习型教师转变,争取拥有大量丰富、多层面、多侧面的知识,真正成为知识广博的学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才有可能具有创新能力,厚积才能做到薄发。
四、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
中等专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程序相对变化小,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到课程进度、教学时间等,一般事先都有较具体的规定,教师个人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至于为什么这样教,很少有人提出质疑,缺乏积极主动的深层反思和研究,基本是凭着自己经验的积累工作。而教师的经验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就容易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固执状态而难以改变。美国心理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多次机械的重复而已,永远停留在经验型教师层面上,不可能提高升华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面上来。参与知识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职业内涵,学校需要的是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群体。教师反思与研究应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内容进行的探索,结合实践是研究创新最实际最直接的途径。教育实践的动态性,决定了研究的复杂性,教育经验是教育科研的原材料,而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理当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力量。教师只有将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孜孜不倦地探索,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思考,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