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前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

2024-12-02 17:25: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 择业时的心理准备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使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时,在学校和专业等问题的选择上存在着多种情况,尤其是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还有的是家长、中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建议的等等。因而,从总体上来讲毕业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所能从事的工作等问题都处于不满状态。等到即将毕业,尤其是面临择业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更难以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中职毕业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2.树立竞争意识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拥有了一定的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也同样拥有了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意识无疑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人。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依靠人才市场来调节,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观念,不会主动在人才市场中"推销"自己,不善于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时机,那么诸多良机势必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此,将要毕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竞争心理,树立竞争意识,以便在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以利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3.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青年人趋于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青年个性发展和心理成熟程度的集中体现。只有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并且把握好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很显然,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取得择业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4.增强心理承受力
毕业生择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互相碰撞的过程,又是在择业的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请记住,一次不成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毕业生只要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失败原因并加以改正,成功是必然的。
二 择业时的思想准备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讲,改革在给他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毕业生要在就业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要做好自觉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
有些毕业生片面地认为,实行"双向选择"了,自己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实行自主择业以后,仍然需要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自己。自觉适应社会,一方面要了解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给毕业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以使自己的思想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还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使自己正确地选择就业目标,及时地调整工作意向。
2.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毕业生都想找到一种称心如意的职业,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但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这首先就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少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得更多是"我想干什么"或"我愿意干什么"等,而很少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客观地考虑目前"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因而往往会由于缺乏足够的择业前的思想准备而使自己陷入误区。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能力和专业特长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在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3.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艰苦奋斗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条成材的途径。许多单位的工作条件还不十分理想,工作环境也还比较差,因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并且要立志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来改变周围的面貌。社会,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并不喜欢那些只会享受而没有艰苦奋斗思想的毕业生。
4.要做好"从大处立志、自小事做起"的思想准备
大部分毕业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长期以来,他们在家有父母亲照顾,在学校又有老师管理,尽管在校期间,很多学生逐步学会了生活方面的自理,但社会与学校之间毕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刚毕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一定不能过于心高气傲,而要放下架子,甘心去当小学生,并且要正确对待专业对口问题,从普通的工作岗位干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虚心地向长者、有智者学习,逐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三 择业时的知识准备
用人单位在考核、挑选毕业生时,不仅重视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十分重视应聘者基础知识面的广泛性、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甚至还有应聘者的社会知识等。所以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注重择业前的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第一步是知识积累。临近毕业,要进一步查找自己在知识积累、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知识准备的第二步是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毕业生要将两年积累起来的零散的知识流一梳、理一理,围绕自己既定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可协调发展和更新的动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还可利用周边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有利的学习环境,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四 择业时的能力准备
1.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是毕业生起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仅使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有条理,可以应付一些突发困难,而且也为一个人打下了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毕竟比学校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如果一切都唯别人是依,那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2.实际动手能力。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销售、生产第一线,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你的才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毕业生必须着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学术功底很扎实而动手能力却不强,那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
3.社交与合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科技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毕业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做到既不损害有关原则,又能促进事业的成功,这的确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每个毕业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和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好的社会合作能力等等。
五 择业前的信息准备
择业前,毕业生在做好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等各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收集需求信息的准备。
毕业生收集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l.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招生就业办是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工作指导的职能部门。多年来,他们与各用人单位,都保持着密切的、长期的工作联系,掌握着很多用人单位的资料介绍和社会需求信息。而用人单位对他们有信任感和依赖关系,在长期合作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稳定而可靠的供需信息网络。因此,从招生就业办得来的信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
2.学校分管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老师。他们是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同一定范围内的相关用人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就业指导经验也比较丰富。一般来说,学校的招生就业办所收集到的社会需求信息也会及时地通报到他们那里,因此他们也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3.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常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自己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这些都是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4.亲朋好友。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可以与在各地各单位工作的亲朋好友联系,以便了解情况,收集社会需求信息;也可以通过熟人和工作在各地各单位的校友了解社会需求信息。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或单位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择业者即毕业生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社会需求信息往往也比较可靠。
5.通过网上获取社会需求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毕业生传统的求职择业方法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不少毕业生已开始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社会需求信息。在网上的人才信息库里储存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以供用人单位查询。这种途径往往可以立竿见影,有些用人单位在网上查阅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后,也许就会和他们进行联系。
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社会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