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从小养成的个人卫生(衣物、身体等)和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的饮食睡眠习惯等同样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进餐,定时睡眠,动静交替,使儿童体内各器官有节奏地活动,就能使儿童在进餐时食欲旺盛,游戏时精力充沛,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睡眠时睡意来临。这样孩子吃好、睡好、玩好、学习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有利于健康成长。同时,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使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作什么事情。这样幼儿就能积极自觉地去做应当做的事。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自立自信及人际关系的形成,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和教师辅以赞同和鼓励,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自信,自信的孩子也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教会幼儿懂得关心、爱护他人,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这些都为幼儿以后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以后的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事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让幼儿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幼儿在以后的事业中有所建树。
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进行着不知不觉地反复的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恶习。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入小学提供必备条件,更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孩可别偷懒 成长期影响未来
新生儿刚诞生于这个世界上,完全靠着人类的本能生存,没有日夜、规律等概念,吃饱睡睡饱吃,但随着年纪慢慢成长,爸妈就可慢慢培养婴幼儿各种生活上的纪律、规矩,帮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长大之后可以受益无穷,不要以为很简单,这可是不容易的任务喔!
幼儿规律生活如何培育?
1、过小不必强求
虽然孩子大约三个月后就可以慢慢分出昼夜,但这阶段还不适合培养规律生活,因为他们的需求,不太可能可以照着我们的步调,所以爸妈还不必太过灰心,等年纪大点在试试。
良好的习惯很有用 妈咪别放弃培养!
2、幼儿认识早晨
等到孩子慢慢可以睡过夜的时候,妈咪可以尽量在差不多的时间叫醒幼儿,并让他们感受的阳光、看看户外这白天的世界,然后养成刷牙洗脸、吃早餐的固定习惯,对于往后长大身体机能及口腔健康都有帮助。
3、白天尽量活动
可以多安排室外活动,带小孩出门去玩耍、散散步、公园溜滑梯等,运动对于成长发育也是很棒的,白天让幼儿多抒发,晚上也可以比较好睡觉,有助于规律的生活。
4、晚餐洗澡时间
孩子的晚餐、洗澡时间尽量不要太靠近睡觉时间,因为吃饱饱的状态肠胃还无法休息,而洗澡则是会提振精神,孩子很可能会恢复活蹦乱跳,又困扰着大人该怎么安抚哄睡。
5、睡前习惯培养
拉着幼儿一起做这些事情,例如刷牙、关闭所有电器电灯,让睡眠的空间保持黑暗,在灯光下睡眠是不利于褪黑激素的分泌,还可以与孩子聊聊天讲讲今天发生了甚么事情等,减少小孩对于睡觉或是黑暗的恐惧。
6、正餐慢食定量
别让孩子暴饮暴食,对肠胃是极大的负担,长时间下来恐造成胃食道逆流等影响生活的状况,最好是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并且要细嚼慢咽,才不会饱足感一下上升太快,一不小心又吃太多了,少量多餐也是可以的。
淘淘妈唠唠叨:
培养习惯重要
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一生呢!看过许多大人吃饭很快、或是没有刷牙的习惯,导致肠胃、口腔问题,一问之下才知道从小就没有这种习惯,长大后要改变是比较不容易的,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从小做起,省掉未来许多冤枉路!
1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
1.习惯成自然
孩子一旦从小养成好习惯,这些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他。一个品德良好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具备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一个学业有成的学生,必然具有傲人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培养良好的习惯最重要,这是家长们都需要注意的。
2.三岁看大,五岁看老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可塑性非常强。此时的儿童宛如一张白纸,外界的刺激给他留下的印记非常地牢固,会对他将来造成很大影响。这个时候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一生都大有好处。
3.良好习惯益处多
拥有优秀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好,而且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加大方、勇敢地与人交流、沟通。如小朋友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2
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
1.饮食习惯
孩子可以正确地使用餐具进餐;就餐时保持安静,不四处张望;进食全面,不偏食挑食,不浪费粮食;知道根据需求饮水。
2.睡眠习惯
孩子能做到早睡早起;睡前排尽大小便,避免起夜,从而保证睡眠质量;会尽量仰卧或右侧睡,以免压迫心脏。
3.自理能力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学会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文具等,各类物品分类存放;可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洗脸等;可以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孩子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孩子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1. 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2. 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
3. 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忽视,孩子要在他们信任的亲人的引导下培养良好的习惯。父母是最好的人选。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