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帝王姓姒,商朝帝王姓子。
姓,起源于古代的部落,有一句古语是“天子因生以赐姓”,姓是为了将有共同血缘关系的部落人们聚集起来,同一个姓的都是一个大家族,不仅仅限制于个别家庭。古代的姓多是女字旁,比如说“姬”“姜”“姒”等都是女字旁,这是因为在更早的时候,部落都是母系社会。
夏朝,是我们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启,夏朝的建立终结了五帝时期的禅让制。大禹,在历史记载中姓姒,那么他的儿子启,自然也是姓姒,所以说夏朝传承了十四代的帝王都是姓姒。
商朝,建立者被称之为商汤,商汤姓“子”,名履,所以叫“子履”。子姓部族人被尧封在一个叫“商”的地方,因此子姓部族也被称为“商族”。商汤带领部落的人,陆续灭掉了邻近的一些小国家小部落,比如说,葛国、韦部落、顾部落等,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最后子履高举义旗,灭掉了夏朝暴虐的帝王“夏桀”,终结了夏朝的统治,收服了四方部族,建立了强大的商朝,三千诸侯大会共同推举他为“天子”。
而我们所熟知封神演义故事中的商纣王,故事中称他为帝辛,这是他的帝号,其实他的姓名叫做子受,子受暴虐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大臣离心离德,最后被周武王带领的诸侯联军击败。至此,姬姓建立了周朝。
再普及一下,我们熟知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做政,但是有人叫他“赵政”,其实这都是对他的一种侮辱性称呼,秦始皇出生在赵国邯郸,为了保全性命,讨好赵国,他的母亲对外一直叫他“赵政”,这是秦始皇的切肤之痛,秦始皇的真实姓名应该是“嬴政”,秦的始祖姓嬴!
禹,夏族,姒姓,有崇氏,因治水有功被拥戴为“夏后氏”,“后”是早期王称。
《国语·周语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
商代的统治者为子姓氏族。相传商人的始祖简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领契,故以子为姓,同时整个部族以凤鸟为图腾。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常有“王族”“多子族”等名称。据专家考证,“多子族”应是商王族的同姓分支,即小宗。商人往往在钟鼎铜器上多铸族徽铭文,这就是当时的姓氏标志。这种族徽铭文形象醒目,有较浓郁的象征意味,有些专家认为可视为后世图章的滥觞,目前我国考古出土中已发现的殷商族铭,有六百多个。
实际上早先时候的姓和氏是有区别的,直到战国才出现了姓氏合流的趋势。
简而言之,两者之间的区别大约如此:因生赐姓,胙土命氏。
在原始社会以及早期国家时期,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说文解字》也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姓的产生大约是随着氏族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氏族的产生又以族外婚为标志,姓是氏族标志,用以“别婚姻”。同一姓即是同一祖先的后代,我们知道最先出现的是母系氏族,所以我们会发现,早期姓氏大多从女,如姬、姜、姒等。
氏从姓分化,随着人口繁衍增殖,原来的一个部落必然繁殖为若干新氏族,原来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成为这若干氏族的共同标志,而这些氏族之间为了相互区别又产生了各自的新的标志,这就是氏。
但是到后来氏的产生不仅仅是出于这个途径了。
到夏商周的时候,进入了阶级社会,姓和氏的命定有了一定的规定,与“封土建国”(分封)的制度关系密切。所以氏到这时候又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其实在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内部出现等级分化,氏或许就已经具备这种“别贵贱”的作用了。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知乎”,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商朝的建立者被称之为商汤,即成汤,商汤子姓,名履,所以他的名字应该叫子履才对。而商汤是子契的第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
据记载,夏朝的帝王姓“姒”,商朝的帝王姓“子”,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夏朝的帝王本姓姒,名文命;商朝的帝王是商汤,即成汤,商汤子姓,名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