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代理家长”曾苦恼地谈道,他“代理”的小男孩正在上小学五年级。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可就是他做了错事不承认,还学会了编瞎话骗人。孩子说谎了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说谎是什么意思?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小而言之,亦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说谎了,第一是损失了自己的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却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有过一个“牧羊儿与狼”的故事,说的是当牧羊儿第一次说谎,在山冈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都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洋洋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了失信的种子,当真的狼来了,他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的时候,人家以为他又在撒谎,不来救他了,而他自己最后被狼咬死了。正如林肯说的:“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这是多么中肯的话啊!孩子小时候本来是很天真很纯洁的。可是,好些孩子为什么渐渐地学会说谎呢?
说谎绝不是偶然说说的,必定是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的。因此,要使孩子从小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
(1)孩子怕父母或家长的惩罚:有些做家长的,每逢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孩子或打孩子,体罚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家长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2)逃避现实:有时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家长;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家长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3)好虚名,要面子:一件好事本来不是孩子做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一件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4)贪利:很多孩子为了口谗,要吃东西,便说谎;又有些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学习、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筹。这是为了贪利的缘故。
孩子说谎的原因弄清了,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样纠正他,而培养他诚实的习惯呢?
第一,要了解孩子: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家长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将事情做成功。做成功了要给予鼓励。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去做事情。
第二,恰当暗示: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正的暗示,譬如有两个孩子在一起,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是喜欢说谎的,我们要对那个诚实的孩子嘉许,奖励他,使那个说谎的孩子感动,走上诚实之道;另一种是反的暗示,譬如孩子跑来向你报告一件事时,你要信任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之类的话。如果你这样说,在孩子的心灵上就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以为说谎原来是可以骗人相信的。我们必须应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孩子说谎的动机。
第三,做出榜样:做父母或家长的要以身作则,去做诚实的事,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说谎。要知道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会效仿的。有时家长还可以讲些诚实孩子的故事给他听。譬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这时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绝不说谎,终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样。
平时,我们要做好的榜样,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譬如,一个母亲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嘱咐孩子说:“如果有客人来,你就说妈妈不在家。”等客人来了,孩子便照着母亲的话说谎了:“妈妈不在家。”这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他既然可照母亲的话去欺骗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骗别人,甚至是自己的母亲。
因此上述三点,孩子家长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务必使孩子不说谎,建立起诚实的习惯。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1. 怎么教小孩不说谎?老人家帮带的小孩,后来发现总是爱说谎,教都不听
- 没关系,有方法的。要教的。
- 孩子爱撒谎,家长最头痛,生怕将来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不少家长急得直抱怨,“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怎么他还是那样呢?”其实,谎言背后各有原因,不妨顺藤摸瓜,找到症结所在,对因下药,更能解决问题。
- 以身作则 (言教不如身教)
- 讲故事给他听(利用故事,引导孩子,让他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 首先,您必须对小孩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才行。(看下面)
以下是专家小孩说谎原因的与统计:(很有用!好好去看。。)
- 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 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
了解了原因,现在就要解决问题。
- 方法有很多种,我举几个吧~
- 以身作则(有效占50-70%)
- 讲故事 (影响20-30%)
- 将计就计 (这方法不错的)(效果可以50%++)
- 其实上面也有说到大部分(可以看回上面)
讲一下,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将谎言转化为智慧(这个要有方法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能妈妈们没有想到,在小孩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吧!对小孩而言,撒谎,尤其是幻想性撒谎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最好见证。
只要妈妈根据小孩撒谎的情况分别对待,并进行恰当引导,小孩的撒谎就不再是令妈妈头痛的问题。相反,利用小孩的撒谎行为,妈妈可以培养出一个更加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聪慧小孩。
策略一:正确对待小孩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小孩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小孩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小孩像露露一样撒谎时,妈妈千万不要训斥他:“露露,瞎说什么呢?你哪儿有芭比娃娃?”聪明的妈妈会说:“小孩,你没有这样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确实很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芭比娃娃,对吧?你的想像力真丰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来编一个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妈妈策略指出小孩的问题,同时宽容对待小孩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们的幻想性撒谎行为进行诱导,小孩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像与创作。如果发现小孩有幻想性撒谎行为,妈妈千万不要因小孩撒谎而训斥他们。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策略二:给小孩创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谎”机会
比如,小孩对妈妈做饭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妈妈在跟小孩玩耍时可以来一次幻想性“撒谎”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小孩的想像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妈妈一边假装做各种洗菜切菜的动作,一边对着小孩唠叨:“现在我要给小孩做饭了,我把茄子洗干净,咚咚咚咚切成丝,给小孩做个鱼香茄子煲……好了,鱼香茄子煲做好了,现在该小孩给妈妈做好吃的了”。于是,小孩会在妈妈的诱导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来。
策略三: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小孩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会给小孩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小孩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小孩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小孩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小孩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小孩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小孩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给小孩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如果小孩发生行为性撒谎,妈妈一定要相信小孩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小孩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小孩自省,同时也可通过给予小孩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比如,小孩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小孩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小孩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如果小孩想不出方案,妈妈可以给小孩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难过啊,你怎么办她才不会难过呢?”
* 希望可以帮到你
*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可以追问 或 百度HI交流
●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家长无端怀疑孩子的诚实,会导致他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甚至报复。有的孩子故意用捣蛋的行为表示他们的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会加重家长与子女之间相互不信任,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环境。
●关爱孩子,尊重、信任他。如:创设一个良好的、民主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期望不过高;有关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参加讨论;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说谎。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孩子多表扬,少批评。多称赞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特别是当他有表现诚实的行为时,应予以特别关注,尽可能帮助他解决问题,使其懂得诚实的价值。
●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家长平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消灭问题于萌芽状态。处理问题时要和风细雨的耐心教导,注意孩子的神情、动作和言语,搞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将孩子的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区分开来。帮助孩子分析导致说谎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
●家校结合,发挥合力的功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常是产生不诚实行为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的各自为战给孩子说谎行为提供了有空可钻的机会,家长应经常主动和老师联系,共同配合,使孩子真正家校表现一致,不说谎。
●以身示范,让孩子积累正面的道德经验。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上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对一个人品德的成长影响极大。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成人必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让孩子在家庭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游戏玩耍等过程中多积累一些正面的道德经验。
●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有意识的社会实践,如和孩子讲讲“狼来了”、“华盛顿的故事”等,引导孩子分析、判别,使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斗争和行为控制,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思想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低龄孩子说谎怎样纠正
有些年轻的父母发觉自己的孩子小小年龄就会说谎。他们为此十分担忧,孩子长大了会什么样?其实对年纪小的孩子的说谎行为要认清区别,有些是某个年龄心理发育的一种反应,而另一些则可能属于真性说谎。只有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教育措施,才有益于纠正孩子会说谎的不良倾向。
●不要一味打击
当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味的打骂、训斥等简单的教育方法,只能将孩子推向愿望的反面。对孩子的话不能偏听偏信,必要时应作一番调查、核实。有不少孩子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又怕被父母责骂才说谎;如果家长再一味打骂,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后果,发现及时,纠正及时,不至于把谎越说越大。应循循善诱,向孩子指出说谎的危害性,让孩子在内疚中知错,在鼓励中改错。
此外家长还应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分清孩子的话究竟是幼稚的想象,还是故意说谎,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对待也要加以区别。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家长最好的礼物,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对孩子越是爱护有加,孩子就越有拥护感,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有时候孩子说谎来欺骗家长,家长也很难察觉。一旦家长发现了,对孩子就需要抓好教育原则了。那么,孩子总说谎话怎么办?
孩子总说谎话怎么办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坦白,有时可以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但过后一定要提醒孩子,说谎是不好的,真相爸妈知道,只是想给他留个面子,希望他下次实话实说,爸妈可以帮他一起解决。如果真是惹了事,要有责任、有担当,勇于承认错误,不要用撒谎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而且家长不应该歇斯底里,不应该充满说教。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孩子爱说谎的三大原因
1、“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不能说!”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谎耍赖。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
2、“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不承认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教会孩子那些不伤害别人,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做人之道。
3、“我不承认,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勇于承担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家长除了在孩子身上找原因之外,还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氛围进行监管,看看孩子平时与什么人相处。除此之外,家长需要同意教育方式,与长辈沟通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