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家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

2025-04-07 21:08:1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道家《老子》一书,大概意思便是说,了解别人不过是小聪明,了解自己才是真清明,能够战胜别人,不过是“蛮力”,真正的强者,在于“自胜”。世人将眼光看向“外界”,老子则呼吁世人,将眼光转向自己。这句话中,有道家无为之意为基,同时也展现了道家老子在自我修养上精妙的的处世智慧。

1、知人不如自知,胜人不如胜己:私欲的“无为”,自我修养的“有为”

先来简单说说理论层面的道家之胜人不如胜己、知人不如知己吧。我们知道,道家的“无为”指的是顺势而为,而非强作妄为,其批判的也是强作妄为中的“私欲”。

那么什么样的人时时刻刻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时时刻刻想要去了解他人,想要胜过别人呢?答案不言而喻。好胜心也没什么,问题出在,不合理的肆意攀比和妒恨。

良性的竞争,一定是在欣赏对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恶性竞争,则是用利己排他的法子尔虞我诈。

老子这里的胜人不如胜己,在逻辑关系上,我们其实可以理解成“私欲”的无为,“自我修养”的有为。

胜己强调的是一种向内的自我修养,自我精进,继而真正改变自己、改头换面。


2、道家于修身上发现的真相:阻碍人身心和谐的,是人的自我执着

道家老子看人性看得相当深刻,他看到万物生来利己的天性,但是也能看到人欲望膨胀的自私“人性”,并且还能将二者区分开,继而找到人从欲望枷锁中挣脱出来的办法。

根据上文继续进行分析讨论,不论是“胜人”,还是“知人”,其最初的动机,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有利地位,所以忍不住去“知人”,继而可以“见机行事”,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所以,人的注意力往往更多放在如何“胜人”上。

目光被拘束在外物的时,人便在不知不觉中因外物的得失而牵动情绪,继而迷失了真实自己,忘却了自己“本心所求”。比如,本来赚钱是为了享受生活,但因为钱的得失,眼睛最后只能看到钱的“得”与“失”,完全忘记了赚钱的初衷是提高生活质量、维系身心健康,这样本末倒置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中,道家于修身上发现了这么一个精妙真相:阻碍人身心和谐的,是人的自我执着。


3、总结:少一点自我偏执

道家《老子》一书值得读,为什么?因为这本书深谙人性,又深知“真善美”的模样,于此,正言若反之下,道家老子似乎在说“道”下落于自然、于世俗、于人性、于万事万物时表现的模样,但更多时候,他的表述方式里,有他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悉。比如,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一种观点:人世的许多争斗,源于人对“自我”的执着。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对自我的偏执少一点,将目光从别人身上移开,在知己、胜己中提升自我,于此,我们的生活可能会“清静”许多,我们的心思,也可能会“安静”许多。

回答2:

这句话意思是能了解别人是机智,能认识自己是聪明,战胜别人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足者则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