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
1.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主频单位是MHz。
2.字长: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就越高。其次,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
3.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数称为内存容量。所谓字节(byte)是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以8个二进制位(bit)作为一个字节。
4.存取周期: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写操作所云溪的最短时间间隔
5.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的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
衡量一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很多,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简述计算机储存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但“存储程序”的工作过程是最基本的,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机器中存储指令系统的存储器里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全过程。计算机的这个工作原理首先冯.诺依曼提出,按这个工作原理生产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机。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原理。
三、现代的计算机的发展分为那几****??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以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诞生为标志。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2)
集成电路的发明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
第一:CPU主频功率 存储系统数据 数据传输 简称工作能力和效率
第二:硬盘 U盘 移动盘 软驱为永久性保存 内存为电源维持保存 有北桥完成数据传输
第三:外观效果主要分 台式 笔记本 一体机 智能触屏机
配置在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