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近视眼的关系: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在较大样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中,近视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病人很多。近视眼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较正视眼者轻。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的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渐渐扩张,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出现液化。具有这些致病因素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2)眼外肌运动的影响:4条直肌的止端位于锯齿缘前,其运动对视网膜的影响不大。而斜肌止于眼球的后部,上斜肌牵拉眼球下转,再加玻璃体的重力作用,可能与颞上象限视网膜容易产生裂孔有一定关系。黄斑部易发生囊样变性,可以继发成裂孔,有人认为也与下斜肌运动时的牵拉有关。有人观察了28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时裂孔的分布情况,发现68.4%的裂孔在视网膜的颞侧,其中47.49%与上、下斜肌止端的位置相对应,即裂孔在颞上象限,右眼多集中于10~11点钟,左眼1~2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3~15mm处。此外还常在11~1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6~22mm处出现大马蹄形裂孔。颞下象限的裂孔比较集中在右眼8~9点钟和左眼的3~4点钟,角膜缘后16.46~26mm处,呈前后水平走行。
(3)与眼外伤的关系:眼球受钝挫伤后发生锯齿缘断离,可发展成视网膜脱离。青少年眼外伤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患病率较高???18.71%~20%。动物实验证实,在眼球挫伤的瞬间,眼球变形可引起视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此外,重度外伤可直接在赤道部产生视网膜裂孔。外伤引起的后极部毛细血管循环淤滞、视网膜振荡与玻璃体牵引,可发生黄斑裂孔或由黄斑囊样变性进而发展成孔。除这些与外伤有明确关系的视网膜脱离外,其他大多数病例,多半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已有变性或粘连,具备了视网膜脱离的内在因素,外伤仅作为诱因诱发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4)与遗传的关系: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数病理性近视眼具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也较多。此外,双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两侧眼底的病变多半对称,这也表明某些视网膜脱离可能与先天性生长发育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导致视网膜脱落原因有哪些
视网膜脱落自主恢复的病例很少,若拖延治疗时间,手术的成功率将下降。并且即使视网膜恢复眼位,视力也不一定会变得清晰。那么,导致视网膜脱落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视网膜脱落的原因:
1.高度近视眼患者风险大。一般情况下,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病人风险更大。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的后节,随着眼球后节渐渐扩张,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出现液化。具有这些致病因素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2.与遗传有关。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
3.眼外肌运动影响。4条直肌的止端位于锯齿缘前,其运动对视网膜的影响不大。而斜肌止于眼球的后部,上斜肌牵拉眼球下转,再加玻璃体的重力作用,可能与颞上象限视网膜容易产生裂孔有一定关系。
4.眼外伤的影响。眼球受钝挫伤后发生锯齿缘断离,可发展成视网膜脱离。青少年眼外伤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患病率较高。在眼球挫伤的瞬间,眼球变形可引起视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此外,重度外伤可直接在赤道部产生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
更多相关知识可以进我的主页了解
1.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易引起视网膜脱落。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造成周边视网膜变性。
2.眼外伤: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
3.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还有一些眼底的血管病在眼底产生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发生视网膜脱落,最好一周之内手术,若拖延不治,视功能会严重受损。
你好!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按发病的机制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两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包括高度近视、眼外伤、老龄合并其他眼底病病变等;及时检查治疗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状变形和牵拉,发现裂孔者应及时激光治疗。对高位严重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手术也就是激光手术价格在3000-5000左右,内路手术是指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这个需要12000左右,当然不同地区的医院价格会有所差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玻璃体内出现增殖性的病变,增殖条索机化牵拉视网膜,也会造成视网膜脱离。还有一大类叫渗出性的网脱,常见于葡萄膜炎、恶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症,是由于渗出液进入网膜而造成的视网膜脱离。个人经验仅供参考,针对具体病情,请规范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