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孔子道德观的核心.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历史背景:
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