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龙架
走进神农架
作者:梅洁
坐落在我的故乡鄂西北的神农架,似乎在某一个日子,突然像一团斑斓迷离的气团,
高高飘浮在中国和世界的头顶,无论你站在地球的任何一个点上,当你仰望这个神秘的
气团时,那魔幻般的魅力任你是一个多么失意多么无奈的人,也会在顷刻间心旌摇荡!
倘若生命能给你一次机遇,让你走进神农架,我相信,当你的双脚在这块古老原始的土
地上站定的时候,你会立即发现,这里是一个只有传说而没有历史的世界。你不仅根本
无法破译它的全部密码,而且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似乎走进了一片混沌与迷离之
中……
上篇
我们掉进了神农架神秘而灿烂的惊骇里
第四纪冰川·梭罗树·蛇巢及其他
人类对地球史的研究,揭示了地史时期的冰期时代。地球自然形成以来的45亿年间,
至少有过三次大冰期。除最近的170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以外,还有发生在2.5-3.2亿
年前的上古代大冰期,以及6-7亿年以前的震旦纪大冰期。比震旦纪要更古老的地史时
期里是否有冰期,尚还是一个谜。
地质科学家们对近170万年沉积物的研究,发现欧洲至少出现过17次冰期和17次间
冰期——间冰期期间,地球转寒为暖,冰雪消融,生物茂盛。李四光先生在研究我国东
南部的第四纪冰川时,分出了四个冰期。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
冰川时期,地球的温度比现在要低10-15度。当时地球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陆
被冰雪覆盖。冰川的面积估计达5200万平方公里,冰层的厚度平均在1000米左右,这个
数字是泰山高度的三分之二,令人惊叹不已。因此可以想象,当时有多少高山平川被吞
没在冰雪之下,又有多少生物被冰层埋藏。兴许有人并不相信,地球上会有这么厚的冰
层,但只要看一下今日南极冰原的冰层仍然厚达4000米以上,你就不会怀疑了。在经历
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寒冷之后,是完全有可能积起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层的。
可以想象地球冰期在较高纬度的景象——
世界一片银白,到处是厚厚的晶莹体的覆盖。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填平了陆地
上所有的山谷沟壑。世界寂寞而安静,除了寒风在呼啸之外,几乎听不到半点生物的喧
叫……许久许久,才有一只耐寒的狐或小鼠,蹑手蹑脚从构筑好的洞穴中钻出来,偷偷
地东张西望。它们一旦看到食物,便闪电般地扑过去,随即又消失在小小的洞穴里……
世界仍处在一片彻骨寒冷的寂寞之中……
科学证明,鄂西北的神农架是170万年前地球出现第四纪冰川时期时,未被冰层埋
藏的土地,因此成为一座巨大的生物避难所。如今,在世界许多地方早已灭绝的植物独
在此幸存下来,大难未灭。它们被誉为“活化石”。据不完全统计,神衣架林区属于古
老、珍稀、濒危的树种有100多种,主要有银杏、巴山冷杉、秦岭冷杉、铁坚杉、鹅秋
掌、珙桐(鸽子树)、香果树等。其中,珙桐、秃杉等三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连香、
香果等1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等27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国
内外专家一致惊呼:在一个地区保存着如此众多的珍稀树种,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
界也实属罕见。
我故乡的朋友高霜木现为神农架林区报社记者,他知道我对故乡的鸽子树已经倾慕
痴情多年,便送我一幅鸽子树盛花期的彩照,他说每年的五月下旬,神农架的鸽子树便
满树繁花,似千万只白色信鸽咕咕着栖落枝头,又像要展翅欲飞天涯。他说若五月回来,
那定会有一番欲仙欲醉的心境。
在小当阳河畔神农架古老植物园,家兄的同窗好友——林区人大副主任陈人麟先生
带我去看鸽子树和香果树。陈先生说,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树种,它分布在林
区好几个地方,而尤以保护区内的上天梯处生长着一株高达20米、胸径70厘米的鸽子树
蔚为壮观,每年五月,那树千花万朵摇曳,招来游客留连忘返。
然而,最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在林区驻地松柏镇外5公里处的那棵梭罗树。陈先
生告诉我们,那棵树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身因古老而发生空洞,成为蛇巢。人们每年
春天都看到几十、上百条蛇从树洞中蛰醒爬出。附近的百姓原先不知树种的珍稀,曾在
蛇群冬眠之日,用火焚烧这棵大树。不想,一连烧了几个冬日,以至把下半截的树身都
烧焦了烧糊了,可它仍昂首向天,枝繁叶茂。
梭罗树素有“仙树”之称,不时在许多神话小说中出现。传说月宫中的那棵树就是
梭罗树,也有人说,凡画王母娘娘的画,身后必画梭罗树等等。梭罗树叶如掌,花如锤,
果如卵,实含脐,具有非凡的生命力,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树种,古老的神农架成为它的
家园。
吉普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中午11时40分,我们来到杉树坪原始森林。大约这
是神农架观看原始森林景观最好的一个去处了。神农架经过20多年的砍伐,如今堪称保
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只剩下几个群落,又多分布在交通阻塞、险象环生、人迹罕至的地方,
人们不易看到。杉树坪原始森林傍居盘(水)、猴(子炮)公路两侧,好奇的人们便年
复一年来这里领略大自然的千古生存与死灭。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在阵阵斧钺声中留下了
这片远古的绿色?漫步参天的杉林,我默默地为这仅百亩的冷杉林如歌如泣地祈祷。
陈先生理解我们来神农架必想看原始森林的习惯心理,便把野餐安排在苍茫林海。
陈先生说,观看原始森林要掌握五大特征:即林间要有苔藓、地衣;要有藤本植物绞杂
现象;要有自然倒伏的腐树;树杆上要有附生的菌类;要有伴生的兰科植物和地被物。
按照陈先生的指点,我们步入林间。只见秦岭冷杉直插云天,它们青竹般比肩而生,没
有半点踌躇犹豫;婆娑的虬枝,在离地面约10米处,层叠纵横,遮天蔽日,没有丝毫悠
游逸志;而各类藤本植物则蛇状般扭曲、缠绕、攀附,它们有的沿着20米、30米高的冷
杉扶摇直上,有的把自己的身体深深嵌进冷杉的躯体,被绞死的冷杉会在某一个日子轰
然倒下。不时看到一些自然倒伏的大树,树身上长满绿色苔藓和菌类。此刻,它们安详
而宁静,世间的喧嚣与荣辱已离它们远去。站在冷杉林间,看着这些悲壮的生,悲壮的
死,你仿佛可以听见大自然因适者生存而进行的格斗、绞杀,因格斗、绞杀而发出的痛
苦的呻吟……
然而,岁月千百万年地过去,这些第四纪冰川期的幸存者们完全凭借自生的力量,
在神农架这块古老神奇的山地上进行繁衍,绵绵不绝。不兀的生命在这里世代缤纷灿烂,
原始的苍茫在这里深不可测。陈先生说,现在从香溪流入长江的入江口,即屈原和昭君
的故乡,坐车到神农架主峰神农顶,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但沿途可以看到的自然景
观相当于从深圳直达满洲里!
一阵惊愕之后,我又不禁一阵凄惶:再过几个世纪,几百个世纪,地球的下一个冰
期到来时,神农架还能成为生物的避难所吗?
红蛙·红蛇与千年铁坚杉
半壁明岩幽谷,半壁青山绿树,“神农架古老植物园”坐落在小当阳河畔。在神农
架深山里精心研究古老植物达35年之久的杨同茂先生陪同我们来到一株遮天蔽日的铁坚
杉下,杨先生说,此树用年轮推测,整整生长了1184年!树高36米,树径2.7米!铁坚
杉也是第四纪冰期幸存的树种。杨先生说,相传110年前,这棵古杉的下面不远处,也
长着一棵同样高大的古杉,山里一家姓潘的有钱人家想用此杉做寿器,就命三名樵夫砍
伐了这棵古杉,就在树倒下的一刹那间,三个樵夫全被砸死。此后,潘姓人家也日渐衰
落,十多年前已经绝户。杨先生还说,铁坚杉根部位置曾有一个几尺见方的水潭,水潭
清澈见底,潭内常年栖息着两只青蛙,皮肤鲜红无比。山里百姓视其为“仙娃”,常赶
几十里、上百里山路来树下烧香、磕头、放鞭、祈祷。或让自己的儿孙拜“仙娃”为干
爹干妈;或盛潭里清水喝饮,以求消灾治病;山民们还在古杉一米高处掏了一个长方形
树洞,权当佛龛,里面摆放着一尊神像。为了阻止山民们的迷信活动,几年前,林区工
人已把树根部的水潭填死,树杆上的“佛龛”现已合拢,长上了树皮。
“填平了水潭,那两只红蛙怎么办?”我感到一阵颤栗。“填水潭时,先用石板把
水潭盖好,再在上面填土,那两只红蛙兴许还活着。”杨先生笑着。
“其实,不该把红蛙埋到下面……”我不禁黯然神伤。
杨先生指给我看树的高处。他说,在那盘虬崎岖的树枝上,每到夏天,就盘踞着许
多条红蛇。去年夏天,他就亲眼看到一条长约15米、粗约20公分的巨大红蛇从树上爬下,
缓缓伸向草丛。有人本想去打,忽又不忍,便手下留情,让那火红的精灵逍遥而去。
“其实,神农架里的任何生命都不该去伤害的!”我神秘兮兮惆怅兮兮地对杨先生
说。
站在千年铁坚杉下,神农架的“百科全书”陈先生还告诉我:迄今为止,神农架已
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白化动物。如白蛇、白龟、白獐、白熊、白猫头鹰,最近,又发现了
白蛤蟆!真是令人惊叹不已!这么多的白化动物出现在神农架,不仅引起科学界的极大
关注,而且轰劝了民间!中国民间常视白色野生动物为奇物,为“精”为“仙”。例如
白蛇,过去人们只是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听到过它的名字,很少有人相信它真的存
在;又如白龟,千百年来,民间就流传着千年神龟修成正果才呈白色,可谁又见过白龟
呢?更有谁见过白蛤蟆呢?而今,它们都实实在在出现在神农架!
陈先生曾极其精细形象地描述了白蛇的行踪:白蛇洞居在神衣架密林深处的沟畔溪
边,时而在崖壁上出没,时而在草丛中穿行。它通体洁白无瑕,盘旋时犹如一盘玉雕;
挺立时犹如一根银棍。它的行动十分神速,贴地而飞,霎间便不见踪影。最为有趣的是
它常与青蛇结伴而行,一个白得耀眼,一个绿得沁心。它们边行边舞,姿态优美,配合
默契,完全像一对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让人想起《白蛇传》里的白蛇精和青蛇精的传
说。
除了轰动世界的“野人”之谜外,如今,在神农架又出现如此普遍且种类众多的白
化动物,这实为又一科学之谜!据科学考察证明,在神农架这个森林茂密、气候多样的
大自然乐园中,迄今至少还生活着7目21科70余种兽类,14目37科190多种乌类,9科35
种鱼类;1400多种蝴蝶。其中有5种受国家一级保护,26种受国家二级保护。一个地区
有如此之多的野生动物,保留着如此众多的奇异珍稀物种,在当今世界实属罕见!
“野人”·金丝猴·大熊猫与茫茫箭竹林
10月18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到达神农架主峰神农顶。神农顶海拔3105公尺,属华中
第一高峰。这里温度明显下降,一阵风刮来,便有彻骨的寒凉,天空飘起稀落的雪花。
我们来到神农顶下的风景址,只见千丈绝壁下浓雾正缭绕漫卷,绝壁下的千峰万壑
顿现惊心动魄的狰狞。陈先生说我能看到雾算运气不错。因为这绝壁峡谷中的雾瞬来即
逝,一般不易看到。此刻,站在崖边,顿生坠入雾海的恐惧。那雾撒着泼从谷底翻滚而
上,浪涛般汹涌地拍打着悬崖绝壁,你仿佛能听到呼呼的海啸,仿佛“野人”正“嘿嘿”
着撕裂浓雾,飘然而来。
陈先生说,在这一带,曾多次发现“野人”,“野人”的足迹、毛发、粪便,经常
发现金丝猴结队出没,这大约是因神农顶的箭竹是“野人”和金丝猴的食物吧!从风景
垭回转身来,就见那茫茫无边的箭竹在秋风里瑟瑟抖动。十月的箭竹竿全部发黄。粗细
只有1公分、高不过1.5米的箭竹竿全部呈油亮油亮的黄红色,它们一株紧挨一株,大有
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铜墙铁壁之势。千万亩箭竹齐刷刷排成成千上万个方阵,兵营般
威风凛凛!
陈先生说,70年代未,野考队员们曾两次在箭竹林里发现了奇妙的“窝”,那“窝”
用18根箭竹扭结而成,每根箭竹问的距离约为50厘米,窝外有两堆依稀可辨的含有箭竹
和小动物肢体残骸的大便。据分析,这绝非人类所为,而愚笨的熊又不能为,灵巧的猴
又聪明不到这般地步。这究竟是谁的杰作?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人在神农架和鄂西北房县的不同地点发现了“野人”不同的
踪迹,但至今也未有任何人真正捕获到一个“野人”。“野人”在哪儿?是60年代那开
山的炮声惊骇了他们的魂魄?还是70年代的声声斧钺破坏了它们的安宁?如今,它们在
什么地方栖度岁月的颤栗?它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而今,
它们还能在这里生存多久?站在了望塔,了望茫茫箭竹林,我好一阵黯然……
神农架的箭竹据初步勘测,贮量在70万吨以上,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大熊猫
的家园。但不知在什么年代、什么原因,大熊猫从这里全部消失了。目前国家科委正在
制定让四川的大熊猫东归的计划。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另一消息又使
人不无担忧;因箭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不少人建议科学开发用以造纸。倘若真要开发
起来,那世代在这里生活的金丝猴、“野人”和未来迁徙回来的大熊猫又将遭何劫难?
时至旅游业尚未开发的今天,神农架每到夏季,游客己多至几万、十几万。每日汽车的
轰鸣声,人类肆无忌惮地喧嚣声已经惊扰了这片原始野性森林里世代的安宁!倘若人类
再被这千百亩箭竹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而进行砍伐,那人类又将背上怎样的原罪站立在茫
茫时空,让忏悔长啸不息?
每年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
日暮天昏之时,我们来到神农架壮美无比的红坪画廊,长达15华里的峡谷把三瀑四
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以及维系着36个美丽传说的36个山峰浑然融为一体,陈先生说,70
年代未,著名画家张步到此写生,他的“神农画展”先后轰动了北京和日本。80年代,
画家罗国士又在此创作了长达15米的大型组画“神农架奇观”,在日本、美国展出后,
再度轰动。从此,神农架这由天工斧成的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神秘奇秀,便又从美学的
领域走向世界。
凭心说,大自然的奇峰秀水我见过不少,我倒并不因此地壮景而动情,记得在漫步
15里幽谷时,我并不专注,我倒是被陈先生告诉我的另一奇观所震慑——陈先生说,在
神农架的巍巍群山和茫茫林海中,掩藏着数以万计的洞穴,这些洞穴以无穷的奥秘吸引
着人们。最令人震惊的是神农架的许多地下洞穴,在每年的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就开
始翻江倒海般涌出大量鱼群。出鱼时节,只见洞穴附近的河面沟溪银流般闪闪烁烁,河
上河下,观鱼捞鱼的人群鼎沸,哗声喧天。最神奇的莫过于“官封鱼洞”了。
官封鱼洞掩藏在神农架的绿树草灌之中,不易被人们发现。洞内的水流量很大,经
年不竭。洞内的水从哪里来?流程多长?至今是个谜。民间传说,这洞里的水来自峨眉
山,流经千万里,是带着仙风而来,散着仙气而去。不知从什么年代什么世纪起,官封
鱼洞在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就开始出鱼。当人们发现洞口的水开始由清变黄进而变浊
不久,鱼群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山民们早已拿着舀子,提着篮子,系着口袋从四面八
方赶来,水上水下地站着、挤着、叫着、嚷着,摆成架式瞪大眼睛盯着洞口。若是夜晚,
便有几百火把熊熊燃着,照得洞口河面一片通亮。等到洞口的水完全混浊时,一尾尾筷
子长短(约一斤重)、无鳞无甲、洁白如银的鱼群便摇头摆尾地竞相出现在洞口。人们
哄喊着用舀子舀,用篮子捞,用手抓,用口袋堵……出到高潮时,一舀子能舀到三五斤!
不一会儿,人们把带来的水桶、盆子、篓子部装得满满的。有的山民就地将鱼开肠破肚,
串成鱼串。最惹人逗笑的是那些路过而没有拿家伙的年轻人,他们看到出鱼眼馋,就三
下五去二脱光了衣服,跳到水里,在水里用双手扑扑腾腾乱抓。抓住鱼后,便嘴里衔、
腋下挟,或跑到岸上用衣服又裹又包,水上水下,来回折腾,忙得不亦乐乎。看着,真
比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演员还让人开心。
官封鱼洞每年出鱼的时间最少两天,最长出七天七夜,少时出2000多斤,多时出数
万斤!山民们吃不了,就晒鱼片,腌咸鱼,也免不了腐烂许多。
更奇怪的是,官封鱼洞流出的鱼不仅一般大小,无鳞无甲,而且每条鱼的鱼腹里都
生有一颗鱼虱。鱼虱呈乳白色,蚕豆大小,四肢俱全。初出鱼腹时能在地上爬动。天长
日久,山民们发现鱼虱是治疗噎食病(现已知是食道癌)的神药。他们把鱼虱搜集起来,
晾干后碾成细未,泡人酒中,一旦得病,药到病除,十分灵验。
走进秋天
立秋已过,天气却依然炎热。一场秋雨从从容容、淋淋漓漓地在天地间飘洒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清晨,便有湿润清凉的风儿迎面扑来。那清凉,透过皮肤,直抵人的肺腑,沁入人的每一个细胞。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的气息,在雨后的某一个瞬间,伴着一些淡淡的思绪,袅袅地升起来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时节,我们可以随口吟出许多这样空灵凄美的关于秋的句子。中国的文人,似乎都有秋的情节。也许是秋的意境,正应和了古代文人才子们的落魄心情。那些在无边愁绪中升华出来的诗句,穿过了历史的文化长廊,象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浩瀚的文学星海里,闪着迷人的光华。
然而,我却喜欢秋天。
秋,多么素雅娴静,又多么斑斓多姿,象一个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又极有内蕴的女子。偶尔一抬头,洁白松软的云,用一种了悟后的姿态,正悠闲地、漫漫地飘游,就在我们头顶的上方,仿佛伸手可及;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异样的空旷和高远。展眼望去,满山的果园里万紫千红,遍野的青纱帐苍郁青翠,再点缀上清晨浓艳的朝霞,傍晚燃烧的彩云,天地间的一切都仿佛被丹青高手用浓浓的油彩重重地渲染过了。这哪里是人间的景色,分明是挥毫泼墨出来的一幅油画。
隔三差五地,就有绵绵秋雨飘落下来,象哪个伤心的女人在倾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地,不由地让人生出幽幽的情怀。雨过后,天上灰黑色的云在不停地游动、翻滚,如汹涌的云海,渐渐地就闪出了灰蓝的天空。太阳出来了,给翻卷的云海镀上了一层金黄,五彩的云在天幕上尽情舒展、随意变换着各种姿态,铺展出一幅幅斑斓的画卷。远远近近的蝉鸣声、蛙叫声,此起彼伏,在雨后的黄昏里,奏响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此时,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感叹于这个绚烂多姿的季节。
秋天的田野最迷人。清晨,秋日的朝阳宛如一个端庄娴静的新娘,清新、娇媚地准时出现在东方的天幕上;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正在轻纱般的晨雾笼罩下醒来。似乎就在一瞬间,洁白的轻纱被揭开了,晶莹的露珠遗落下来,一串串滚落在草丛中。庄稼都已经成熟,玉米威风凛凛的站在广阔的田野里,风过处,发出一声声自豪的哗笑;无边无际的棉田里,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迎着秋阳张开了笑脸,象极了母亲刻满了粗糙皱纹的脸上那盈盈的笑容。这时地里的农民是忙碌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路上相遇彼此大声的打着招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许惟有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农民,他们的秋天才是丰盈而朴实的,是收获着喜悦的,是满载而归的。因为他们有过一春的耕耘和一夏的劳作,有过整整两季的等待啊。
走进秋天,才会发现这是个即宁静又善变,让人哲思的季节。收获着并凋零着,成熟着也结束着。眼看着青翠了一夏的绿叶,在慢慢地变黄、变轻,风一吹就飘落了,宛如一声声轻轻的叹息;曾经在黑暗中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煎熬,用毕生的精力讴歌生命的蝉,在世不过百日,也在吐出最后一个清脆的音符后,悄然跌落枝头。所有的辉煌都将过去,繁华正在逐渐落尽,我们看见一个季节正徐徐落下帷幕。就连夜里蛐蛐的叫声,也于急促中透着悲凉,仿佛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
秋天, 毕竟是一岁将尽、万物凋零的季节。也难怪历史上会有那么多诗人悲秋,伤秋,悯秋,浅吟低唱着秋的悲凉。
然而,春去秋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的。自古至今,政治风云的变化,也似这四季轮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昨日还繁华似锦,今天已经是落木萧萧了。那一代代落魄的文人才子只有举杯望月,把酒临风,将满腔的落寞付与秋风,空留下落叶般的诗句供后人赏玩。
惟有大自然缄默不语,却借助于他所创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演变着大自然千古不变的规律,展示着他的慈悯与宽厚,让世间万物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一生可以经历几十个春秋,可以在一次次的春去秋来时感怀、体悟生命的荣衰,也会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来中青丝变白发。也许惟有来到人生的秋天,才开始学会咀嚼生活中的滋味。这时会因懂得了生命的珍贵而学会珍惜,让生命在思索中沉淀,升华。
因而,每当我走进秋天的怀抱,我都让自己的思绪化为一片流云,随意翻卷,或是一片落叶,去寻找我生命的归宿。
因为我也是大自然的一个流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