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制品中菌落总数超标,会不会是乳酸菌或酵母菌多呢

2024-12-23 03:43: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是的。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因此,菌落总数是一种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致病菌。
  乳酸菌则是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回答2:

蜂蜜是蜜蜂用舌吸管从源植物的花器、蜜腺中吸取花蜜,带回蜂箱后,从蜜囊中将花蜜吐入蜂巢中,再通过蜜蜂反复吸入吐出,将混有蜜囊分泌的转化酶的花蜜储藏在巢中。

蜂蜜是蜂产品种类中产量最高的一个,2005年全国蜜蜂饲养将近有800万群左右,蜂蜜年产量达到22万吨,其中自然成熟蜜达10万吨。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它占蜂蜜总量的3/4以上,其中含有单糖、双糖和多糖。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和占蜂蜜糖分的85%-95%。蜂蜜属于高糖食品,一般来说,高糖度的食品渗透压非常高,对一般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某些菌类如杆菌、酵母菌等对蜂蜜的渗透压适应性比较强,因而能在蜂蜜中大量繁殖,导致细菌总数及酵母菌超标的现象发生

蜂蜜属酸性食品(酸度在4.2左右),在酸性食品中其腐败菌主要为酵母、霉菌,杀菌方式一般采用沸水浴或在100℃以下介质中杀菌,而一般粪便污染菌(如:大肠杆菌)在60℃下保持10min即可杀死。一些重要的食物传播性病源菌如:黄曲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其最高生长温度一般不超过50℃。

因此,针对个别品种的成品、半成品酵母、霉菌超标情况,结合产品卫生标准以及资料显示:以前采用的蜂蜜的杀菌措施(50-60℃保持1-2h;85℃保持5min)基本上是可行的。因此,针对细菌总数、酵母菌被检出超标的现象,针对如何防止产品中菌类超标应从以下四大方面予以改善:

1.产品内包装物(瓶、盖)的控制;

2.生产过程控制;

3.车间、厂区环境控制;

4.直接生产人员控制。

在提出整改方案之前,拟进行如下实验以获得充分的数据和可靠的工艺方案进行整改。

一、产品内包装物(瓶、盖、复合膜等)

1.玻璃瓶

玻璃瓶以前是用自来水清洗后是自然晾干的,拟订三个方案来判定工艺是否可行:

(1)自然晾干后检测表面的细菌总数和霉菌;

(2)100℃烘干1h后检测表面的细菌总数和霉菌;

(3)120℃蒸汽灭菌15min后检测表面的微生物。

通过以上检测结果来确定:

A.烘瓶方式(干热灭菌)是否能达到要求,如果不能,是否考虑进行先湿热灭菌,再烘干的方式进行灭菌。

B.确定烘瓶的温度及其杀菌持续时间。

经过微生物检验自然晾干的玻璃瓶还带有一定量的微生物,而后两种方案能够达到灭菌的效果,微生物从烘干前的20个/cm2下降到3个/ cm2,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选用100℃烘干灭菌。

2.瓶盖

在实验前应检查瓶盖的耐热程度。

A.如果瓶盖耐热性强,可考虑杀菌方式同玻璃瓶;

B.如若耐热不佳,可进行普通巴氏杀菌(65℃-70℃,45min以上)和高温灭菌(80℃以上保持10min),各做三个平行样本得出其霉菌,大肠杆菌以及细菌总数;

C.以0.2%新洁尔灭溶液浸泡30s,取出后以清水(或蒸馏水)清洗、烘干;

D.用75%的酒精消毒再自然晾干。

通过以上实验来最终确定杀菌方式及其杀菌参数。

经检验,75%的酒精最瓶盖灭菌后的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操作速度也比较快。

回答3:

不是的。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

回答4: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无论是蜂群饲养量还是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多年来蜂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同时,也是国内日益高涨的保健品市场上倍加看好的传统品种。

然而,随着的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严重,蜂蜜不再像以前那样“纯洁”了,蜂蜜属于高糖食品,一般来说,高糖度的食品渗透压非常高,对一般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某些菌类如杆菌、酵母菌等对蜂蜜的渗透压适应性比较强,因而能在蜂蜜中大量繁殖,导致细菌总数及酵母菌超标的现象发生。因此有必要预防和控制蜂蜜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微生物污染问题。

蜂蜜微生物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主要包括真菌(酵母和霉菌),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但许多微生物除能引起动植物病害外,还能引起毛皮,木材,食品等腐烂变质。同样,蜂蜜有些微生物也能导致其腐败,有的甚至人食用后会中毒。如:芽孢子杆菌、肉毒杆菌。

芽孢子杆菌对蜂蜜的品质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小,但肉毒杆菌危害较大,其产生的外毒素毒性较强,婴儿食用感染肉毒杆菌的蜂蜜,或其他食物后,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杆菌的正常菌群,此时芽孢在盲肠中繁殖,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吞咽困难,眼险下垂,全身肌张力减退,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婴儿淬死,常见于1岁以下儿童,因此在美国和英国的蜂蜜产品标签上提示1岁以下婴儿忌用。酵母和真菌类霉菌是导致蜂蜜发酵变质的主要微生物,尤其是耐渗透压的酵母。

蜂蜜污染源分析

蜂蜜中微生物的污染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蜂蜜在产生蜂蜜的阶段,又称为初级污染,污染来源主要包话花粉,蜜蜂的消毒残渣,尘埃,空气,水源,花,蜜蜂等,第二是蜂蜜收获及贮藏运输阶段,又称为次级污染,其污染来源又包括车间环境、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包装容器,生产用水等,其中初级污染很难人为控制,次级污染才是人为预防和减少蜂蜜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

如何预防和减少蜂蜜微生物污染

蜂蜜本身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但常常由于蜂蜜中的含水量未达到要求,或者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加工成食品,药品等,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个体措施有:

(1)生产成熟蜂蜜,降低蜂蜜的水分含量;

(2)在蜂蜜提取,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尽量使用消毒器具;

(3)经常清洗与消毒提取蜂蜜的加工设备并使其保持干燥,保证周围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GMP);

(4)制定并遵守严格的蜂蜜微生物质量检测标准,如目前我国己制定了强制性的蜂蜜卫生标准(GB14963-2003),标准规定: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000CFU/g,大肠杆菌群小于等于30MPN/100g,(致病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霉菌小于等于200CFU/g;

(5)使用优质消毒剂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一些高致病性菌能被彻底杀灭。

因此想要长期、稳定、有效的控制蜂蜜微生物污染问题,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客户所在行业的深入了解,清楚产品的生产流程,从而有针对性的定制消毒方案,选用再合适的消毒产品。

回答5:

那说明你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要检查每道工序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