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赵孟頫,是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可见他的楷书造诣是有多高,甚至他自己自创的赵体也是被称为楷书的四大体之一,在我国书法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人物。
赵孟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其中因为赵孟頫一直信奉都是道教,同时对于道教十分的推崇,所以他很多时候的作品都是为一些道观题字的帖子。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刻在玄妙观正门之前的石碑之上,是后人觉得赵孟頫楷书最巅峰的作品,纸本宽35.8厘米,横长为283.8厘米,这个巅峰作品的石刻至今还存在在玄妙观大门之前,但是已经不是赵孟頫的原版石刻了,原版石刻早就不知所踪,可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石刻是随后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到苏州市道教协会的委托,请名家仿制而成的。
赵孟頫在书写楷书的时候经常会掺杂行书的笔法,使得他的楷书有着一种流动之美感,少了一些生硬,这也是赵体楷书的特点之一。
赵孟頫的楷书,在艺术效果上非常的不错,同时他在实际的书写和学习中,也比较其他的作品会很容易学习,不过想养将他的楷书学好,千万不要照葫芦,肯定还是要学会字体的精髓之处,学会楷书的真意所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楷书的书写。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赵孟頫书法的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卷、《秋郊饮马》卷。
扩展内容: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
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3.赵孟頫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
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
俗"。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因所居有鸥波亭,人们亦称赵鸥波。浙江吴兴人,宋太宗十一世孙,后作为南宋遗老在元朝为官,一直官至一品,名满天下,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音乐诸方面造诣俱深。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展读他的作品,从有心旷神怡的感觉,给人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他的书法,楷书和行书见长。他的楷书作品用笔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气结体疏朗俊秀,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他的楷书不像唐人楷书,虽然精美绝伦,但是法度森严,给人一种距离感,赵字如对良朋,令人生亲近之感。因此,从近代开始很多文人雅克都模仿他的书法。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
赵孟頫《仇锷墓碑铭》,是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
《仇锷墓碑铭》是赵孟頫晚年的力作,大有所谓“会痛之际,人书俱老”的感觉。此碑仍然体现着赵字结体秀美异常的特色。它不是龙威虎振,鸷鸟乍飞那样以力度取胜,而是入鸿鹄高翔、散花空中一样秀逸。在赵孟頫的书迹中,《仇锷墓碑铭》算是比较方整有力的。清代冯源深评论:“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仇锷墓碑铭》虽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赵孟頫所书,但此碑和他前期的作品在风格上还是有一些不同。
赵孟頫《秋声赋》
《秋声赋》,行书,纸本,纵34.8厘米,横182.2厘米。款识上有康熙帝玄烨御书印“康熙御笔之宝”。赵孟頫的《秋声赋》,一气呵成,圆转遒丽,妍润多姿,乃精美绝伦,绝世之作。
赵孟頫《洛神赋》
《洛神赋》纸本,总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大德四年(公园1300年),赵孟頫47岁,这幅作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
赵孟頫《归去来辞》
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
元世祖派程钜夫到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从此进入仕途,官至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他的书法,继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后,人称“赵体”。传世的赵书墨迹作品较多,书法面貌也极为丰富。他的早中期作品,以师法前人为主体,而笔法多有转承、流变。
如33岁时的草书《千字文》,笔法遒劲,结构严谨,基本为师法智永的风轨;而34岁时的跋王献之《保母砖》,则笔势圆活,是学晋人书法的洒落风神;42岁时的《趵突泉诗》,笔力厚重,结体圆润,有浓厚的六朝碑刻遗意;45岁时的行书《洛神赋》,是他学习王书后凝成赵书典型风貌的作品。
即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多面貌的艺术特色,如中晚期的大字楷书《湖州妙严寺碑》、《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是取法李邕、柳公权等人书法,他的篆书碑额,以谨严为主要特色,是取自李斯、李阳冰的篆法。《补唐人临讲堂帖》、《补唐人临瞻近帖》,是他临补唐人临王羲之的《汉时讲堂帖》和《瞻近帖》,以书法看,当为中晚年所书,作行楷和章草二体,书法纯熟精美,兼取法晋唐。
赵孟頫书法是元代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山水主要受董源、巨然和李成、郭熙等山水大家影响较深,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笔法厚重工稳、清丽秀润,基本能脱出宋以来密皴风气,而以唐人古简为其风格,并能把书法用笔,融入到绘画之中,往往以枯笔淡墨、浅绛设色等方式,创造出格调高雅、疏淡、高逸的意境,体现出文人生活情趣;人物画上,多师法唐人人物画法,严谨工整,风格自然,有古朴典雅气息;
花鸟师法徐熙、黄筌两人,融二人技法特点为一体,不事工巧,平淡自然,呈现出清疏淡雅的艺术特点。赵孟頫是实现宋元画风转变的主要人物。
书画作品有《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等,现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董其昌的评价。不过,作为入门规范训练,还是不错的。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是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
但是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所作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人称“赵体”。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千字文》等。
他最牛的是书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