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口语交际类课堂关键问题并进行策略解决

2024-12-15 12:09: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问题一:不能针对实际,偏离教学本质。
一、具体表现:
1、学科特点模糊。
口语交际教学是追求语言与精神共构共生、同步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落实到我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教学中,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当然它也应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把握不准教学的本质,非语文或与语文关系不大的东西还充斥着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不像阅读教学那样有具体的文本载体,只是上些情境、话题。第一,把握不准学科区别。如《我想这样做》、《该怎么做》这样的口语交际课过分注重明理就容易混淆与品德的区别;像《保护有益的动物》、《我们身边的垃圾》太注重传授知识就容易混淆与科学课的区别等。第二,“非语文”充斥课堂。如教学中过分强调文明礼貌,太注重情境、表演,忽视语言本体等。第三,缺乏交际性。教学中虽重视以语言为本体,但没注意口语交际要注意与听说训练的不同,使本该多向交流的信息单一化。
2、偏离预定目标。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因学生因思维活跃,教师又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把握不住话题,偏离目标的现象。如教学《该怎么做》时,老师请同学表演了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的片断,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松,打碎花瓶以后,你该怎么做呢?有的认真地出主意说:“把打碎的花瓶藏起来。”有的说:“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瓶。”这时,有个同学马上说:“没钱怎么办?”“先问叔叔借一点,以后再还给他。”“可以和卖花瓶的阿姨商量一下,先把花瓶拿回家,等爸爸忘了这件事,再问爸爸要钱还给阿姨。”学生把讨论的目标转移到了帮小松借钱的问题上。在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这一课中,当老师让同学们谈谈如何保护动物时,学生的话题也常常会转向如何去对付伤害动物有人。这显然是偏离了交际的预定目标。
3、忽视语言提升。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任务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等情况,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是交际练习在同一层面徘徊,原地踏步,没有推进和提升,没有提供学生改进的机会。
二、对应策略:
1、坚守本质,凸现本色。
在教学中应坚持语言本体,让学生的每一次活动与展示都成为语文能力生成点,生长点。如课前谈话时,我们老师要意识到这就是交际,要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教师教学活动应充体分体现语文教学这一实际,并能及时改正学生的语言缺陷,让学生有改进的机会。同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落实三维目标。
2、加强示范,规范语言。
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他们的口语。如教学《该怎么做》时,我让学生就小松打碎花瓶后告诉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进行设身处地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爸爸打我是不对的。如果他打了我,对我的身体不好。”我说:“把后面改为‘对我的身体会造成伤害’就更清楚了。”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爸爸不应该打我。如果打我,我就不说了。”我说:“改为‘如果打我,下次犯了错误就不再主动承认了更好’,请你这样再说一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