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

求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赏析及整个故事的大概情节
2024-12-16 05:42:20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故事的大概情节: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那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虽然沦落下层,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但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只因杀死富豪,正流浪江湖。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并在本地有一所庄子。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琢郡,二败黄巾于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张飞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

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朱俊、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过了很久,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开始时痛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接着,见刘备无礼物奉送,就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挣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事后,刘关张三人往代州投了刘恢。不久,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为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满朝文武哭哭啼啼,对董卓无可奈何。可曹操却抚掌大笑,挺身而出,表示愿亲自前往谋刺董卓。计定之后,曹操佩着司徒王允借给的七星宝刀来到相府,进入董卓所住小阁,见吕布侍立于旁,不敢下手。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与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胖大不耐久坐,于是倒身转向内卧于床上。曹操见机会已到,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迅速转过身子问道:“孟德干什么?”吕布此时也牵马来到阁外。曹操灵机一动,忙持刀跪下说:“我有宝刀一口,献与恩相。”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收了。曹操马上解下刀鞘交与吕布,道:“我去试试恩相赐的马。”急牵马出相府,望东南逃去。当董卓、吕布醒悟过来要捉曹操时,他已远走高飞。

曹操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拉起一支队伍,推袁绍为盟主,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关张也参与了这次讨伐。曹操、袁术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这时,担任马弓手的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说道:“酒且斟下,我去便来!”只听得鼓声大振,喊声大作,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曹操大喜,犒赏刘关张。八路诸侯乘胜出击,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群雄围攻,吕布大败,逃至虎牢关上。

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去了扬州。盟军瓦解。接着军阀又开始火并。袁绍攻公孙瓒,被赵云所救。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不受重用。在江东,孙坚攻荆州,被刘表军士用乱箭射死。此时,司徒王允在长安设下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歌妓貂婵而发生冲突,董卓被杀。董卓部将又反扑过来,杀了王允全家。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青州军,其余军士放归务农,从此威名大振,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这时,曹操老父被黄巾降将所害,操为报父仇,尽起兵马亲讨降将新主徐州陶谦。刘备从公孙瓒处借赵云和兵马解救陶谦,曹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徐州解围。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终受,暂管徐州军政事务。曹操与吕布混战,收复兖州。

建安元年,董卓部将发生内讧,汉献帝逃往洛阳曹操赶往保驾,迎汉献帝于许都,大权独揽。在此同时,父死而投奔袁术的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兵马,杀回江东,江东之民呼孙策为孙郎。其后不久,曹操出兵寿春,转战徐州,败袁术,杀吕布,官封中郎将、关内侯,威权更盛。献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刘备这时正依附曹操,也参与了预谋。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不久,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

建安五年正月,当刘备在徐州灭掉袁术,将传国玉玺送与曹操时,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大怒,杀了董承全家,并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刘备。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曹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同刘备见面。

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得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不久,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一路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继续前行,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前往古城,终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这时,孙策在江东被人射伤致死,其弟孙权继位,曹操奏封孙权为将军、会稽太守。

刘关张三人重会之后,曹操点兵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曹操乘胜追击,于仓亭再次大败袁绍。此时,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往汝南对敌刘备。刘备诸人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这时,袁绍吐血而亡,曹操进而攻占冀州,随后用郭嘉之遗计平定了辽东,统一了北方。曹操班师,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

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阿斗。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刘表次子之娘舅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飞马越檀溪,躲过一劫。后遇水镜先生,得其点拨,方知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并用其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此人便是伏龙。刘备与关、张前往南阳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诚心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随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道破天时、地利、人和之玄机,并以据蜀、联吴抗曹三分天下之策教之,最终出山辅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七月,刘表新死,曹操率军五十万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袭职,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琮拒绝刘备入城,刘备无法只好前往江陵。行进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侯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得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

这时,东吴也密切注视曹军动向,孙权亲率人马驻守柴桑。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晓以利害,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孙权令周瑜领兵抗曹。周瑜率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先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随即,周瑜又派庞统去曹营献计,曹操误纳了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以铁链相连。这年冬天,吴蜀联军准备就绪,决定采用火攻之策。而曹操则在战船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朔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须的东南风。然而,诸葛亮算准天时,准确预见了东南风的出现。伴随大风刮起,诈降的黄盖冲来火船,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此时军营、战船火焰腾空,曹军大势已去。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彞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待惊魂稍定之后,曹操望华容道逃奔,见此处并无伏兵,不禁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曹操见是关羽,拱手告道:“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又见曹军将士惊惊惶惶,哭拜于地,越发心中不忍,于是勒马回头,令众军四面散开,放了曹操一条生路。曹操败归许都,令曹仁驻守荆州。周瑜攻曹仁,被伏兵射中左肋。刘备众将则先后攻下南郡、襄阳、荆州,并招降了黄忠、魏延诸将。至此,刘备占据荆州。

建安十四年秋,孙权派鲁肃来讨荆州。刘备、诸葛亮答应取得西川后归还。当时,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已相继去世。周瑜出以招亲之计,想借此囚禁刘备索讨荆州。赵云陪同刘备往南徐同孙权之妹孙夫人成了亲,随后又依诸葛亮之计,让孙夫人陪同刘备去江边祭祀,趁机逃回荆州。周瑜大怒,决心要取荆州,他骗刘备,说愿代取西川以换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大败周瑜。结果周瑜终因不能取荆州而气死。孙权任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庞统弃吴投奔刘备,被用为副军师。

刘备以助刘璋协防汉中张鲁为名进兵西川,然则出师不利折了庞统。诸葛亮从荆州起兵增援,临行嘱托关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关羽不以为然。入川途中,张飞所向劈泥,义释严颜,打开了西川的门户,不久,刘备攻入西川,占领成都,领益州牧。孙权向关羽索还荆州,关羽拒绝。孙权决定攻打荆州,但因闻知曹操要攻东吴,才未发兵。当曹操准备出兵之时,献帝与伏皇后密议,准备诛杀曹操。事泄,伏皇后三族被灭,举国震惊。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魏王,在邺郡建造魏王宫。

刘备为保西川,出兵攻打汉中。老将黄忠从法正计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建安二十四年,汉中被攻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曹操大怒,要取汉中。司马懿献计,劝曹操联合东吴攻取荆州以打击刘备,曹操采纳。于是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治伤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攻取樊城,不料吕蒙却乘虚白衣渡江夜袭荆州。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位。十月,曹丕逼献帝退位,封献帝为山阳公,自称大魏皇帝。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称帝于成都,改年号为章武元年。七月,为报关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万攻东吴。张飞此时因鞭打部将,被部将杀死,割首级献东吴。刘备葬过张飞,屯于白帝城督战。孙权派诸葛瑾往说刘备,望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不允。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亭,剐东吴降将。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不战,等待时机。刘备求战不得,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人疲意困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的蜀军。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陆逊紧追,误入诸葛亮所遗石阵,方知天外有天。此时,曹丕派兵袭击东吴,陆逊退兵。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诸葛亮赶来,刘备托以后事,并作出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遗嘱。四月,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刘禅为帝,是为后主,并感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

刘备死后,曹丕用司马懿之计,联合南蛮孟获、东吴孙权进攻蜀汉。诸葛亮击退了来犯之敌,派邓芝结好东吴,自此吴蜀通好,息了刀兵。曹丕退回许昌,任司马懿为尚书。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蜀后主建兴四年,曹丕病死,儿子曹睿即位,任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采用马谡之离间计,令其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使司马懿被削职回乡。诸葛亮乘此机会,发兵汉中。蜀军一出祁山,直抵渭水,长安告急。曹睿见势不妙,启用司马懿任平西都督,令其拒守长安。司马懿老谋深算,上任之后,即夺新城,斩了私通蜀汉的孟达,乘势直逼汉中咽喉的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往守街亭,但他不听王平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兵大败,街亭失守,随即司马懿又攻下列柳城。诸葛亮闻讯,迅速安排退兵之计。但此时司马懿已逼近诸葛亮所驻守的西城。眼见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退、守两难,诸葛亮料定司马懿会认为自己平生谨慎,不会冒险,于是大开城门,让老军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赶来,满腹狐疑,惧有伏兵,急令撤退。当撤到武功山小路时,又遇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兵士大喊大叫,吓得魏军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逃。西城解围后,诸葛亮退回汉中。司马懿中计后,叹道:“吾不如孔明也!”为正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这期间,孙权在武昌南郊筑坛登帝位,后定都建业。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才死里逃生。司马懿受挫后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使者送去巾帼、妇人缟素之服以及书信,以激他出战。司马懿看罢来信,心中大怒,但却装出笑脸,说到:“孔明看我像妇人吧!”接受了衣物,并厚待使者,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听了使者话后,司马懿心内盘算:诸葛亮食少事烦,看来活的日子不会长久。于是越加坚守不出,静观事态发展。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遂授兵书于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是年54岁。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为诸葛亮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汉全国举哀,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诸葛亮死后,蜀后主刘禅宠信宦官,不理朝政,国势日趋衰微。魏景元四年,司马昭令钟会、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蜀汉灭亡。魏自曹睿死后,大权先被司马懿控制,后又被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所掌握。魏咸熙二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而自称晋帝,魏灭亡。晋建国后,于咸宁六年灭了东吴,自此三国时代结束,晋帝司马炎统一天下。

回答2: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回答3:

[蜀]
1,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
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
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163年:诞生于河东解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讨伐黄巾首立功。
200年:斩言良,诛文丑。
214年:刘备入蜀,镇守荆州。
219年:攻下襄阳。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被孙权袭后方,兵败被杀。

3,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166年:出生。
221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4, 赵云(?-229)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
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
,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婴儿扔在地上,说:
“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随刘备夺取成都,
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
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
,被誉为“一身是胆”。

5,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176年:出生。
222年:病死

6,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145年:出生。
220年:卒。

[吴]
1,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2,陆逊(183-245),字伯言,东吴四英将第四位,孙策的女婿。赤壁之战时就随东吴军参战,但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向吕蒙献白衣渡江之计,使得吕蒙成功袭取荆州。221年,已经称帝的刘备起大兵攻打东吴。东吴连战连败,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都督,统领三军。陆逊在彝陵用火攻之计大破刘备,立下了奇功。诸葛亮北伐时,东吴作为蜀汉盟国也几次北伐,陆逊很能看清时机,每次都能获得一些局部胜利。后任东吴上大将军。顾雍死后,孙权改任陆逊为丞相。但陆逊身在荆州,只是遥领其职,没有丞相的实权。在三国时期能同时任大将军(武将最高职称)和丞相(文官最高职称)两职的人只有陆逊一人。然后孙权疏远了太子孙和,有意立孙亮为帝,陆逊苦谏不听,过不多久,孙权将陆逊所有外戚都发配到外州,又派人到荆州见陆逊,当面指明陆逊的所谓“二十条罪状”,陆逊听后忧愤而卒,终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其子陆抗运其灵柩回建业,当面向孙权辩明了这所谓“二十条罪状”的荒谬,孙权也不得不为陆逊守灵。
历史上的陆逊在东吴四英将中应该是说是最棒的一位。但由于后人的“拥刘贬曹”,使得陆逊这位“杀害刘备”的彝陵英雄也受到了很不公平的评价。今天看来,陆逊在魏蜀吴三国中都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这里值得提的是陆逊的身份问题,由于陆逊娶了孙策之女,这样一来陆逊就成了孙策之亲。这一点在孙权称帝前是优点,也是陆逊被重用的原因之一;但在孙权称帝后,这一点就成为毛病了,因为孙权历来对孙策的后人都防得很紧,因此陆逊也因此落了个“忧愤而卒”的结果。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吕蒙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吕蒙请教过战术。后来孙权看出吕蒙的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然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吕蒙再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终于活捉了关羽。219年,吕蒙病逝,临死前将孙权赏给他的所有东西就归还孙权,使孙权大受感动。
历史上的吕蒙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由武将向全才转变的将才。但由于后人对关羽的神化,而吕蒙又是生擒关羽的人,所以历来对吕蒙的评价都很低,甚至让他死在关羽的亡魂之下,这对吕蒙来说也是太不公平了。
4,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5,太史慈

字子仪,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人。生于延熹九年(公元166)。

太史慈面生美髯,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孔融曾经对太史慈非常赞赏并以钱粮接济太史慈的母亲。黄巾军余部围攻孔融时,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但是孔融未让其与敌交战。孔融欲求救于刘备但无法突围。太史慈与两个军士数日于城外习射,待敌军懈怠时突围出去,使孔融得救,因而受到孔融器重。后来太史慈投奔刘繇,在孙策消灭刘繇之后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负责东吴的南方事物。
6,黄盖

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今湖南零陵)人。生卒年不详。

黄盖从小历尽艰辛,虽处贫贱而不愿平庸,常在砍柴间隙读书识字,研习兵书。

黄盖初为郡衙差役,后举孝廉。随孙坚起兵之后出任别部司马,后来在辅佐孙策、孙权期间亦屡立战功。赤壁大战期间使用苦肉计并成功烧毁曹操水军,被封为武锋中郎将。曾经平定武陵少数民族反叛,任武陵太守、偏将军。在任期间病死。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教育士众。据载,黄盖死后,吴国臣民四季供奉其画像

[魏]
1,郭嘉(170-207),字奉孝,曹操早期的第一谋士。曹操任濮阳太守时前来投奔,在以后的战斗中为曹操出了不少好计策。刘备前来投奔时,有人劝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说出了“杀一人而失天下”的道理,深得曹操之心。后袁绍起兵攻打曹操时,郭嘉准确的说明了袁绍的种种短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军虽众,不足为虑”。在官渡之战中,郭嘉也为曹操出了很多好计策。在曹操平定河北时,郭嘉随军出战,因水土不服而生重病,曹操让郭嘉回许都休养,结果曹操班师回朝后郭嘉已病逝,年仅38岁。郭嘉在遗书中对袁尚、袁熙的去向作了分析,认为曹操此时不能出兵攻打辽东,公孙恭早晚会送二袁首级至。结果果然如此,这就是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曹操在赤壁之败后曾说道:“若郭奉孝在,我不会有此大败。”

2,张辽,字文远,曹魏第一将才,五虎将之首。开始是董卓手下的将官,后随吕布,吕布被曹操诛杀后归顺曹操。官渡之战中立了大功。赤壁之战败后,在曹操逃往南郡的途中表现突出。曹操北还,就留下张辽镇守合淝。不久以后,孙权起兵攻打合淝。张辽识破了太史慈里应外合之计,将计就计成功射杀了太史慈。孙权只得退回吴郡城。215年,曹操平定汉中时,孙权再次起兵攻打合淝。张辽以八百人大破孙权的五万大军,威震逍遥津。自此后南人闻张辽之名,小孩不敢夜啼。223年,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曹丕亲率大兵再次南下攻打东吴。不料中了徐盛火攻之计,张辽奉力救主,不想头部中了一箭,回洛阳后病逝。曹丕亲自为张辽吊孝。
3,夏侯敦,字元让,曹魏大将军,曹操的族弟。曹操在陈留举兵讨董卓时就前来投奔。在讨董卓的战斗中斩杀董卓手下徐荣,表现突出。后来曹操欲联合刘备讨伐吕布,吕布得知消息后先行攻进了小沛,刘备向曹操求救。夏侯敦作为援军先锋出征,半路遇到吕布手下高顺挡路。在战斗中,高顺手下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敦左目。夏侯敦拔目啖睛,大叫“父精母血,岂能丢弃”,怒斩曹性。从此人称为“盲夏侯”。202年,夏侯敦奉命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使刘备出战,在博望坡用火攻大破夏侯敦。以后的战斗中,夏侯敦立下了很多功劳。220年,曹操病逝,夏侯敦就是托孤重臣之一。其后曹丕代汉,封夏侯敦为大将军。次年夏侯敦病逝。
由于“拥刘贬曹”的观点,夏侯敦长期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其实夏侯敦在当时来说真是一员猛将,他拔目啖睛的英勇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4,司马懿(179-251),字仲达,魏晋过渡时期重要人物。30岁时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后任丞相府出簿。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并没有什么大用。 曹睿继位后,司马懿被封为荆、豫两州的都督。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在一次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结果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251年,司马懿病逝,时年73岁。司马懿病逝时任丞相,加九锡,和曹操的地位差不多了。265年,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成立晋朝,追封司马懿为晋宣帝。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野心家,他城府很深,连曹操也看不透他。由于后人对诸葛亮的神化,司马懿就成了反面人物。其实司马懿在带兵作战方面,远比诸葛亮要厉害的多。

5,李典(174—209),字曼成,山阳(今巨野)人,东汉末期曹魏集团大将,官至破虏将军。
李典少时就投师研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深得曹操的喜爱。“管渡之战”时,李典为曹军输送粮食,布帛等军需品,满足了曹军战斗的供应,战功显赫,被擢为裨将军。
刘备受刘表派遣北进到达邺郡,曹操受到威胁,派李典随从夏侯敦去抵抗,此时,刘备烧掉自己的军营而撤离战场,夏侯敦率领诸军随后追击,李典劝阻说:刘备无故焚烧军营,不战而退,其中有诈。往南道路狭窄,林深夜茂,不能追敌。夏侯敦不停劝阻,命李典守候本营,便与于禁带兵追击。结果陷入刘备的伏击圈。李典得知后,急速发兵救援。刘备见援军到来,遂退。
李典跟随夏侯敦围攻邺郡,在壶口关与乐进激战高干,在长广进攻管承,都取得了辉煌战果,被曹操晋封为捕虏将军,赐爵都亭候。
魏郡邺地原是曹操的大本营,为了充实后方实力,李典率领宗族及家仆一万三千余口,自愿从乘氏迁移到魏郡邺地,此举得到了曹操的赞扬。李典说,典智钝才短,功劳微薄,却受高爵厚恩,内心有愧,应奉献全宗族的力量来报答。加之征伐未息,理应充实后方力量,进而控制四方。曹操升李典为破虏将军。
不久,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曹操命张辽、李典出兵迎战。张辽与李典平素不和,怕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李典看出张辽的心事,对张辽说:“尔为国家效力,我怎能以私怨而不顾公义。”并与张辽合力攻敌。孙权无力招架,败退而走。
李典崇尚儒雅,喜做学问,心胸开阔,从不与诸将领争功,故受军中爱戴。李典死后,追谥为“愍候”。

6,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中国汉末、三国时代的武将。

初期为曹操部下的军司马。参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争霸战争,由陷阵都尉、偏将军、虎威将军不断晋升。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并不高傲的武将,不过,对待部下有严厉的一面。昌豨复叛,遣于禁征讨。于禁急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向于禁投降。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让曹操处置,于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别,陨涕而斩之。当时曹操军在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

219年,关羽攻进襄阳的时候,与庞德一起作为援军出征,在关羽军的水攻战术之下大败,与庞德一起被捉住。这个时候,庞德贯彻对曹操忠义的承诺被斩首,于禁向关羽乞求免死。曹操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之后,孙权夺取了荆州,生擒关羽,获其众,于禁留在东吴。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遣于禁回魏国。孙权属下虞翻,主张对没能贯穿忠义的人杀死,不过孙权没有采纳。

等待于禁返回的是来自其他人的嘲笑。曹操死后,曹丕借禅让成为皇帝。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221年,曹丕使于禁参拜了高陵(曹操之墓)。曹丕预先把关羽作战胜利,庞德愤怒地拒绝投降,在画中预先使人描写了于禁乞求免死的样子于禁看到,因为觉得丢脸和生气而得病死去。

谥号是厉侯,厉字带有灾祸的意味。曹丕在于禁死后嘲笑他,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批评,认为曹丕的行为不是一个君主的所为.

回答4:

刘备传记

———说破英雄惊煞人

蜀汉建立于221年,开基立国者是刘备。刘备志向高远,才志卓越,百折不挠,艰苦奋战4 0年建立蜀汉政权,可惜在位不足3年便病逝白帝城,只能含泪以托孤,遗憾多多。继任者刘禅,在位40年,平庸腐朽,人称"扶不起的阿斗",是导致蜀汉灭亡的、倍受讥诮的历史人物。
(一) 乱世起兵
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祖刘雄、父刘弘都曾在州郡做官。因之刘备既是"帝室之胄",又是"官宦之后",还因是汉献帝的叔辈,时人尊称刘皇叔。由于父亲早逝,别无依靠,家庭很快败落,刘备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没有能够享受阔绰、奢侈的贵族生活,只能以织席、卖鞋为生,与母亲 相依为命。直到15岁,刘备才被送进学校读书。虽然学费是他人资助,又遇上了好老师(东 汉名儒、曾当过九江太守的卢植),但刘备却不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很不认真。刘备最感兴趣的还是交结朋友,攀识豪侠。他不太爱讲话,喜怒不形于色,但待人友善,喜好侠义。一 些英雄豪杰之士与刘备订有兄弟之交。同学中有刘德然、公孙瓒等人,与刘备很要好,刘备还拜公孙瓒为兄长,后来,刘备又结识了关羽和张飞。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人;张飞,字翼德,与刘备同乡。三人意气相投,义结金兰,并且在此后长期征战中,确实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并肩、出生入死,以至有了流传后世的"桃园三结义"的美谈。据说刘备少有大志,决心将来做大事、当大官。他家院子的东南角上,有棵 5丈多高的大桑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刘备小时候在村下玩耍时曾对小伙伴们说:"我长大后,一定要坐象这树冠一样的大蓬盖车。"当年,这样的车子可是皇帝坐的。
刘备的性情、爱好与志向,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刘备少年时代正值东汉后期。东汉自和帝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日益恶化。由于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宦官、外戚黑暗统治,以及连年对外作战,人民痛苦不断加深。到桓、灵时,统治集团更加腐朽奢侈,封建国家的税赋和差役愈加沉重,农民不堪忍受,纷纷起而反抗,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终于引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组织领导者张角等,他们利用宗教形式,广泛发动群众,经过长期宣传、组织准备,终于举行起义,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黄巾军起义后,东汉政权惊慌失措,急忙组织大军分头进行疯狂镇压。黄巾军起义波及全国,持续近20年之久,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却给东汉王朝以最猛烈冲击,使东汉王朝分奔离析、名存而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势力得到发展,他们不接受 中央政权的控制,割据一方,形成许多封建军事集团,并且展开角逐。这就构成了刘备锻炼、提高和表现自己的社会大舞台。
在黄巾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中,刘备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并且获得了初步成功。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拜后,又结识了两位有钱的朋友:中山(今河北定县)富商张世平与苏双 。这两个人是马贩子,有很多钱,他们觉得刘备气质不凡,志向远大,将来必成大气候,便给了刘备很多钱,以帮助刘备成就事业。有了钱,刘备着手招募乡勇、打造军器,建立起一 支队伍,并籍此依附当时的涿州太守刘焉,参与对黄巾起义军的对抗与镇压。仗着有关羽、张飞协助,刘备打了一些胜仗,为封建统治阶级立下不小功劳。但是由于根底尚浅、人缘有限,刘务只捞到县尉的官职,其地位不高,权力有限,所以连郡中的督邮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刘备要求见督邮时,督邮竟装病不予接见,刘备一气之下,带着一帮人将督邮狠狠揍了一顿。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刘备也参与其事,并且还小有作为。董卓乘东汉宫廷斗争之机率兵入京,引起军阀混战。刘备参与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给董卓所部以打击,开始受到豪强势力的重视,又在老同学、老朋友公孙瓒帮助下,当上了平原相。在这个职位上,刘备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当时,由于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缺吃少穿,生活困苦。刘备着力安定环境,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他还愿意接近下层群众,关心部属,甚至与他们同坐同食,因而在郡内有很好声望。有个官员很嫉妒刘备的名声,便收买了一个刺客去暗杀刘备。刘备不知道来者是个刺客,同样给予热情接待,乃至刺客深受感动,不仅没有对刘备下毒手,还将暗杀企图告诉刘备。后来,刘备当上了徐州牧(一州之最高行政、军事长官)。不久,曹操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候。从此,刘备成为拥有军事实力的群雄之一,参与了其中的剧烈角逐。
(二) 隆中拜贤
刘备所据徐州,在今天的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一带,是战略要地,为兵家之所必争。吕布、袁述都向这里用兵,使刘备受到很大威胁。吕布是员猛将,一举将刘备击败。刘备只好逃到曹操那里,曹操让他当了豫州牧,曹、刘二部联手击败吕布。刘备随曹操来到都城许都,受到了曹操热情接待。两人"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关系显得相当密切。但是,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又对曹操"挟天子而令诸候"的行为极为不满,因而参与了反曹密谋。于是刘备找借口离开曹操,回到徐州举兵反曹。这时,曹操已经是中原地区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首领之一(另一个是袁绍),又掌握着汉献帝,形成了很大的军事、政治优势,这时的刘备远远不能与之匹敌。因而在曹刘交锋中,刘备大败亏输,妻子被俘,连猛将关羽也为曹操所虏。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刘备只好投奔袁绍,但不久袁绍也被曹操打败,刘备只得投奔刘表。刘表对刘备很尊重,出城迎接,待以上宾之礼,使居河南新野。
在新野,刘备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诸葛亮辅佐。新野属于荆州地盘,当年荆州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大部以及河南西南部,管理面积较大。天下大乱而荆州相对平静,荆州牧刘表这人虽然平庸,却爱招揽人才,做到礼贤下士。所以在荆州境内一时贤士趋附、人才聚集。刘备客居新野,十分闲暇,利用这个机会刘备认真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折,重要原因是身边缺乏谋划性人才。有鉴于此,刘备登门拜访襄阳名士司马徽,并请他推荐人才。司马徽指点他说,这里有卧龙、凤雏两个杰出人物!卧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徐庶到新野投奔刘备,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建议刘备亲自去请。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汉末随叔父避乱到荆州。叔父死后,诸葛亮独自隐居于隆中(今湖 北襄阳县西),躬耕陇亩,潜心谋略,静观世变,名声显著于当时。刘备多有所闻,又求贤若渴,便亲自冒着严寒、"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诸葛亮敬佩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于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便向刘备提出了"兴复汉室"、返于旧都的战略方针 ,即"隆中对"。他向刘备建议:利用"帝室之胄"的有利身份,打出"兴复汉室" 的鲜明旗帜,用以号召天下,必然能获得广泛的响应;军事上要占领荆州、益州两地,利用其险要位置,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对内则应广招人才,励精图治,不断地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时,即出兵直取南阳、洛阳、长安等地方,消灭曹操,统一中原。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对诸葛亮的高见宏论欣佩至极,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慨然应诺。从此,诸葛亮便成为刘备的股肱之臣,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筹谋奔走、呕心沥血,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也显示了他杰出的才能。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重新发展、壮大起来,他新招揽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军队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还赢得了荆州老百姓的衷心拥戴。前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直逼 荆州。时刘表病故,其子刘琮继任后举州投降曹操。这时,能与曹操抗衡的力量,只有占据 江东的孙权和栖身于荆州附近的刘备。刘备碍于刘表在世时的情义,没有实行诸葛亮夺取荆 州的建议,失去了巩固阵地的机会。在曹操大军压迫下,刘备及其部众自樊城(今湖北襄樊 市北)而江陵、而夏口(今湖北汉口),不断撤退,最后退守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西)。刘备派 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见孙权,商讨孙刘联盟,共拒曹操。不久,孙刘联军与 曹 操大军遭遇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初战即败曹。接着,火烧曹军战船,大败曹操,继而乘胜追击,一举将曹操赶回北方去了。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推举刘琦(刘表长子,刘表在时被排挤,又不肯降曹,有功于刘备)为荆州刺史,刘备自己则率军南征武陵、长沙、桂阳 、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内)各郡,取得系列胜利,力量有所增强。第二年刘琦病逝后,刘备自 领荆州牧,实力进一步壮大。从而为此后进军益州、建立蜀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成都立国

刘备虽然有了可靠的立足之地,但要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要走的路很长,而且很艰难。 荆州八郡,刘备仅有其四,南阳、江陵二要郡尚为曹操所占据,南郡、江夏则掌握在孙权手中。孙权见刘备在荆州确有根基,又是抗曹的骨干力量,既已自领荆州牧,只好暂时承认既成事实,把江陵南岸的地盘一并借给刘备,让刘备住在公安(今属湖北)。孙权审时度势,从长计议,决定结好刘备,于是把自己的新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所辖其他几处一并借给刘备。这样,刘备就有了幅员相当辽阔、战略上相当巩固、经济文化基础相当雄厚的根据地,从而为西入益州、称帝成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益州,当时主要管辖今天的四川,还包括云、贵等省的部分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优越;这里经济基础相当雄厚,自古有天府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益州是刘备的必得之地。东汉末年,刘璋担任益州牧。刘璋这人懦弱昏聩,德薄能浅,内受益州土著集团反对, 外受张鲁农民起义军进攻,真所谓内外交困。这时曹操即将发兵征讨张鲁的消息已传到了成都,张鲁更怕有"虎狼之心"的曹操,心中因之十分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刘璋接受别驾从事张松的建议,请刘备入川帮助打张鲁,攻占、据守汉中(今陕西西南部),以增强益州抗拒 曹操的能力。刘璋派法正携带重礼,到荆州邀请刘备。法正虽为刘璋下属,但他看不起刘璋,早有另觅明主之心,便乘机投靠刘备,为之出谋划策。他认为刘备施展宏伟抱负,必须据有益州地盘,并且眼下便是最好时机。这与诸葛亮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刘备也同意这个看法,便欣然接受了刘璋的要求,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自己亲率大军西上入蜀。
入蜀并得蜀,是刘备的极重大胜利。刘备应邀沿水路溯江而上进入益州地盘,刘璋命令沿途迎接,并提供足够粮草,刘璋自己也东出成都,在涪县(四川绵阳市东北)与刘备会师并宴 请刘备。庞统建议刘备在宴席上用突然袭击的方法除掉刘璋,这样就可以轻松、便当地夺取成都,获得对益州的统治权。但刘备认为,这样做太失之道义,坚决不赞成,可谓"坐失良机 ",亦如前次刘表新死时之不取荆州。但是刘备如此表现,政治上得分不少。会见刘备之后 ,刘璋任命刘备为大司马,并拨给大量的军用物资等,让刘备北击张鲁。刘备到达葭萌关( 在今四川广元西南)后,部队就停滞不前了。本来,刘备入川目的是夺取益州,并没有打算 真正地为刘璋出大力。所以,获得立足点之后,刘备不是寻找机会与张鲁决战,而是致力于树威立德,以笼络人心。刘备的这个战略的实施的效果相当好,在很短的时间里,益州的才识之士及老百姓纷纷归附,刘备的实力迅速壮大。212年,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孙权请刘备往援。在这时,谋士庞统向刘备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乘刘璋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夺取成都;中策是以回救孙权为名,向刘璋借兵、借粮草等,如刘璋不予满足,则起兵伐之,进而 夺取益州;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以荆州为后援,逐步蚕食益州。刘备取中策行之,向刘璋 提出借兵1万及粮草、车马等。刘璋已生顾虑,便仅借给4千兵士及一半粮草,刘备生恼。不久,刘璋获知张松私结刘备后即将张松斩首,同时下令将士堵截刘备,二刘战争于此爆发。刘备是早有准备的,他很快回师攻占涪县,刘璋派出数名大将率部堵截均告失败。接着刘备又攻克绵竹(今四川绵竹之东南),进围维城(在今四川广汉县西北),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终于拿下维城。刘备随即包围成都,刘璋追悔莫及,仓惶应战。这时诸葛亮、张飞及赵云等 也领兵入蜀,很快拿下巴东、江州(今重庆)等地,会师成都城下。214年6月,刘璋等在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绝境中出城投降。益州得手,标志着刘备"跨有荆益"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从此,刘备有了称王呼帝、开基立国的大本营。216年,刘备进兵汉中,经过近两年苦战,终于打败曹操驻军、斩曹操名将夏候渊,占领汉中。这样,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也就更加 牢固。
当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机到来时,刘备登基称帝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又经过多年战争,刘备夺得汉中,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孙权攻杀关羽、占领荆州全境,在江东巩固了统治;曹操在北方更是军事、政治、经济多管齐下,苦心经营,俨然一个强大的国家。216年,曹操称"魏王",刘备不久便仿效之,自称"汉中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 曹丕代汉称帝,国号曰"魏"。第二年春,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许多官员上书刘备,说汉献帝已遇害,刘备肩负着兴复汉室的重大使命,请刘备称帝。经过准备,刘备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不继,四海不可以无?(据《三国志》)为由,宣布即皇帝位,国号仍为汉(史 称蜀汉),建年号为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大封其余文武百官。至此,虽然孙权臣服于魏,尚未称帝,但三国鼎立局面已完成形成,并且这种格局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曾几何时,刘备兵不满三千,将不过关张,东奔西投竟无可靠之人,栖栖惶惶全无立足之地。而一旦访贤用才,俊杰归心,便即如鱼得水,驰聘纵横,大展宏图,何其雄壮!只是,历史从来不是直线发展,行进之中,曲折回旋,不随人意而扭转。刘备事业、蜀汉运命,斯时确乎辉煌。 问此后将会如何,斯时则恐怕难予简单回答了。
(四)白帝城托孤
刘备新近称帝,"天下"初定,百业待兴,特别是初据川蜀,豪强未服,土著不安,急乎要做的事确实很多。但历来英明且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不念社稷之重,不听众人之请,硬是要御驾亲征东吴,报仇泄忿,却演出一场悲剧,给蜀汉留下无可疗治的创伤。
在诸葛亮的政治设计中,孙刘联盟是极其重要而且务必坚持的,但在实践中却是很不牢固的。早在刘备得益州不久,孙刘联盟便出现裂痕。当年刘备以地盘狭小为由,亲往江东,请求孙权暂借荆州,并许诺得到益州后即还荆州。孙权当时想借助刘备,巩固孙刘联盟,便答应了刘备。刘备得益州后,孙权即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却说:"等我取得凉州(今甘肃 境内) 之后,才能还你荆州"。孙权听说后大发雷霆,随即发兵攻占了长沙、零陵、桂阳诸郡。刘备本欲率军回击,因曹操已进兵汉中,益州的处境相当危险,只好同意孙权和解建议 ,双方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后来孙权又利用曹刘交兵之机,武力夺取了荆州全部,特别是杀死了刘备的盟弟关羽,刘备怎肯罢休。称帝不久,刘备置国家诸多大事、要事、急事于不顾,决计向东吴用兵。这时,魏帝曹丕正在积极寻找机会,以图吞并蜀吴。蜀汉兴兵伐吴 ,于曹魏十分有利。蜀汉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个危险,纷纷极力提醒、劝阻刘备。名将赵云说: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而非孙吴,打败和消灭曹魏,孙吴必然归附,舍曹魏而进击 孙 吴,恐怕不好收场。连在东吴任职的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写信给刘备,劝刘备计较利害、三思而行。刘备报仇心切,谁的劝告都听不进去,亲率大军4万,于221年出征东吴。刘备派张飞为先锋,领1万人马从阆中向江州进发,不料途中张飞被部下暗害。听到这个消息,刘备更加愤怒,把这笔帐也算在孙吴头上。如此新仇旧恨,使刘备怒火中烧,恨气冲天。督促大军沿着三峡顺流而下,杀向东吴,攻占巫县、秭归(均在今湖北境内),旋即分兵两路,一路以黄权为镇北将军,进驻江北,以防曹魏;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东进。第二年2月,刘备大军占领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又进抵亭(今湖北宜都)。刘备以亭为大本营,不断向孙吴挑战。
在严峻形势下,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主持对蜀战争。陆逊避敌锋芒,按兵不动。刘备欲战不能,便于沿江谷地,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军营,连续数百里,看起来能相互照应,实际上却造成了兵力严重分散,在敌军的进攻面前,易造成被动挨打局面。这个严重危险,连远在北方且不谙军事的曹丕也认为失当,而刘备却不能摆脱错误。几个月后,蜀汉军队锐气渐失,斗志松懈,又遇着盛夏暑热,更加疲惫不堪。陆逊看到决战时机已到,针对刘备所部分布的严重弱点,火烧连营。刘备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所有的舟船器械、水陆物资等,一概弃失,将士尸骸飘流、塞江而下。乘夜突出重围之后,刘备先逃到秭归,再退至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便一病不起。223年4月,刘备在托孤于诸葛亮等人后,逝世于白帝城永 安宫,享年63岁。他历经艰难曲折建立蜀汉,蜀汉此后命运如何,他可就管不到了。
刘备起兵下层,白手起家创业,最初并没有什么政治、军事倚靠,而后来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方雄主,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刘备一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败而不绥,折而不挠;重用人才,深结情义,是刘备的一大特长,诸葛亮、赵云等一大批人才,都得到刘备及时延请,担当重任,并且对刘备深怀感激之情,各各效忠竭力;刘备政治策略高明,他长期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用以号召士民、扩充队伍,创造政治优势,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刘备用 "忠诚仁义"包装自我,广树恩德,收揽人心。他与关羽、张飞义结桃园、情胜兄弟,又与诸葛亮、赵云等感情深厚、诚信加之。他礼送徐庶,三让徐州,不肯乘刘表新死而夺荆州,不肯因利益重大而杀刘璋,这些也确实值得称道。因此,《三国演义》把刘备塑造成一个相当完美的仁义之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良好的文学形象。临终之时,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格言和刘备的事业、声名一样,流传甚为广泛,影响甚为深远。
(五)乐不思蜀
刘备死后所留下的蜀汉,既是一个新国家,也是一个乱摊子。这个新国家或者乱摊子的直接继承人是刘禅。刘禅字公嗣,乳名阿斗,是刘备的长子,为甘夫人所生。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亡国之君当中,蜀汉后主刘禅,是一个知名度很高、差不多家喻户晓的可悲人物,他以低能而流传后世,"扶不起的阿斗",这句无人不知的谚语便是有力证据。刘备饱受艰辛建立蜀汉,自己在皇位上不过年余,便不幸撒手白帝城。刘禅虽然毫无作为,却过了40多年皇帝瘾。所以,讲蜀汉王朝,是不能够避开刘禅的。
刘禅出世于刘备寄居荆州之始,成长于动荡多事之秋。曹操率大军南下时,刘备因兵微将寡 、城小地窄,在小沛、新野等地一再受挫,仓惶东逃,此后还是南征北战,居无定所,刘禅幼年时因之颠沛流离,多遭厄难,甚至险些丧命。只是大灾大难并没有陶冶大德大志,却造就出了大庸大朽之人。从刘备入据成都、天下三分后,刘禅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刘备称汉中王时,刘禅被立为太子;刘备称帝,刘禅又当然地成为皇太子。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自知来日无多,想起当年自己屡遭挫败、百折不挠地创业而至建国称帝,正当恢复刘汉一统大有希望之时,自己却不听劝阻而导致惨败,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此后蜀汉事业及刘氏子孙命运如何,他都无法掌握更无法预料,只得无可奈何地闭上了眼睛。刘备死后,刘禅 登上了皇帝宝座,改远建兴,时年17岁。
刘禅即位后,任诸葛亮为丞相,诸事尽交诸葛亮处理。有诸葛亮执政,可以说是蜀汉之大幸 。诸葛亮早在提出"隆中对"时,就有了将来治理蜀汉的计划:"西和诸戎,南抗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如今面对复杂局面,诸葛亮从容不迫。他先派人通好东吴,恢复孙刘联盟,免除了后顾之忧,同时集中力量治理内政、军备,为将来北伐曹魏创造条件。诸葛亮很重视发展经济,在农业上他鼓励耕种,帮助农民利用和修建水利设施,用一千多人长期守护和维修都江堰,保证了川西平原的农业丰收。他重视农、战器械的制造与革新,发明木牛流马车辆,节省运输劳力,便利交通。左思在《蜀都赋》中说,成都"家家有盐泉之井" , 还说"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可见当时火井煮盐十分发达而且兴旺。另外,丝织业在蜀国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蜀都赋》也说到:"成都"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可见,当时织户之多,以及织业之兴旺。而蜀锦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是当时丝织物中的上品,因而大量地销售到吴、魏各地,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诸葛亮执法严谨 ,躬亲督办,革除了东汉以来的一些积弊。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可见,诸葛亮治政确实采取了不少有效手段,并且成就显著。但蜀国毕竟地盘狭小,主要统治区域实际上仅巴、蜀、汉中;蜀国人口也有限,直到蜀汉末年,蜀国也不过28万户、94 万口,士卒10万,吏4万。虽然有诸葛亮精心、努力治理,国力仍相对弱小。
诸葛亮治蜀时武功更为突出。为了保证蜀国的稳定与安全,诸葛亮首先坚决地镇压了地主豪强的叛乱,清除了对蜀汉政权的直接威胁。接着,诸葛亮于225年兵分三路出征南中(包括今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两省),以解决"西南夷"问题。蜀军士气高昂、所向披靡,很快深入南中腹地。按照"攻心为上"策略,对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之最终心悦诚服,叛乱随即被平息。诸葛亮还采用汉、夷合作统治当地,使汉夷关系得到改善,巩固了蜀汉后方,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开发,为国家开拓了财政源泉,也为北伐中原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217年,诸葛亮决计北伐,为此他特地给刘禅写了一篇《前出师表》,对刘禅进行 谆谆教诲,然后刘禅下达讨魏诏书,授权诸葛亮率兵北伐中原,以图恢复汉室,这一次由于错用马谡,北伐功败垂成。后来诸葛亮又多次北伐,均未获成功。久之,诸葛亮积劳成疾,郁闷成病,带着巨大的遗憾死在北伐进军途中,实践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十分悲痛,以至于"肝心若裂"。按诸葛亮之所嘱、继承诸葛亮辅政的,先后有蒋琬、费礻韦、董元等忠臣良相。在这期间,刘禅也 稍有长进,学到一些理政能力,国家政治较清明、社会较安定。至此,属于蜀国比较平稳、 不断发展的良好时期。

回答5: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庞统,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庞统平日和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是要好的朋友。庞统和诸葛亮在这些朋友中是出类拔萃的大才。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当时只有三十六岁。死后追爵为关内侯。后人对庞统之死作诗叹息: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
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量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钎。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世说新语.方正》注引《吴书》)。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代。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回答6: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