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
因了武松正直、豪迈的性格,再由于武松对黑暗腐朽的封建王朝看得透彻,对黑暗现实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他有抗争现实、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使 得武松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于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一路上杀将下来,使他的侠义形象一步步地得到充实,变得丰满。
首先是醉打蒋门祌。武松被解到平安寨后,却听得施恩的许多冤屈。那施恩原有一座快活林,却被那蒋门庆给强夺了去。“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武松平生最是侠义心肠,专爱打抱不平,听了以后,不顾身体状况,当即要前往。你听:“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到了快活林,先是故意找茬,然后将蒋门神的老婆一下子扔进酒缸里。那酒保,“提”过一个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都装在了酒缸里了。另一个酒保,也落得个同样的命运。可谓打得淋漓尽致!蒋门神来了之后,你看武松:“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真有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感觉。
接着是武松大闹飞去浦。武松真心跟着张都监,不想被他设了一个圈套,反被陷害入狱,差点要了他的命。不想在发配恩州牢城时,两个公人又受贿赂,要在路上结果武松性命。快到飞云浦的时候,又来了两个提朴刀的。武松早已知道内中原由,假装要解手。等到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这两个踢下水去的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又砍倒一个;赶入一步,劈头揪住一个,喝道:“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助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浦里;又怕那两个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又搠了几刀。这几个“搠”,形象鲜明地写出了武松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如此恶人,怎么能不多搠几刀呢!虽然他们只是公人,只是恶人的奴才,但是他们助纣为虐,着实可恶中,着实该搠!搠得淋漓酣畅!
其后便是血溅鸳鸯楼。在飞云浦,当时武松立於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便去死尸身边解下腰刀,选好的取把来跨了,拣条好朴刀提着,再迳回孟州城里来。为了洗尽心中的不平,他便是逢人便杀。杀马夫、杀丫鬟、杀张都监、杀张团练、杀蒋门神、杀亲随、杀张都监夫人、杀张都监儿女、杀张都监养媳……,月光里,烛影中,刀光霍霍,腰刀砍缺了口,再换朴刀,杀,杀,杀,走出中堂,拴了前门,折返回来,再寻着了两三个人,都搠死在房中。虽然他杀人杀得过了火,好多无辜的人也跟着补他杀死,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出武松是个嫉恶如仇,英勇豪迈,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特别是听到张都监说到:“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张团练道:“这四个对付他一个有甚麽不了!——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 武松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手起刀落,一一把这些恶人给结果了。唯有这个杀,爽快的杀,才能深刻地揭示出武松的英雄豪迈形象 。正如武松所说的:“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撇了刀鞘,提了朴刀,出到角门外,拽开脚步,倒提朴刀便走。
武松的侠义是处处都能表现出来的。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夜走蜈蚣谷,趁着月色,看见一座坟庵,一个道士正搂着一个妇人在看月戏笑,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把那个道童和道士全给杀了,救了那个妇人,放她走了。可见,只要是恶事,他便义愤填膺;只要是恶人,他便要锄奸务尽;只要是善人,他便要出手相助。这就是锄恶扶善。因此,武松的侠义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是受到人们认可的。
武松嫉恶如仇,光明磊落。杀人是敢作敢当。血溅鸳鸯楼,杀了十五人。报完仇后,为了不连累别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八个字,掷地有声。它不仅可以看出武松的胆大洒脱的性格,勇于向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气概,蔑视黑暗势力的高傲豪迈的精神,似乎可以让人感觉到他在说,这些人就是我杀的,他们这些仗势欺人的就是该杀,我武松杀的,又怎么样呢!这是替天行道吧!同时又可以看出武松做事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拖累别人的。他在墙上所写的几个字,不正是告诉官府,我武松做的事,你们尽管来找我吧,这事与他人无关,不要拿几个冤屈鬼来顶替罪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响单单的英雄人物!他的这种侠义性格,与鲁智深却有些不一样。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中,鲁提辖为了帮助金氏父女,原来只想教训郑关西一番,“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事情又出在街市上,他急中生智,一再扬言“你诈死”,暂时掩盖一阵,然后“一道烟走了”。应该说,这样写出了鲁提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可是,对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武松他的无所顾忌。虽然武松杀了人后,他也要远走高飞,但是那墙上的八个字,分明可以看出武松把心中那无尽的冤情一时间尽情的发泄出来的那种舒畅劲儿。他承认了事实的发生者,鲁提辖却显得有些缩头缩脚。
当然,武松也有像鲁提辖那样精细的地方。就说武松打虎吧,他与老虎搏斗,绝不是“赤膊上阵”式的硬拼。他在上井阳冈时已喝了那醉人的透瓶香,真要是与老虎硬拼,恐怕手脚也不是那么好使唤的了。再说,人与老虎相拼,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取胜的。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硬是与老虎拼,是人打死了老虎还是老虎吃了人,那都很难说呢!武松在这个时候,对付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采取的是“一闪、一躲、一闪”的策略,机智地避过老虎的攻击,等到老虎没了气力,武松才发起总攻。这里其实写出了武松他是处处在小心地保存自己,伺机压倒老虎的精细。而李逵杀虎却不一样,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老虎吃了他老娘,他又是个孝子,报仇心切,便主动地去寻找老虎。遇到老虎,他便全力拼杀,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不是可以杀死老虎,完全没有想到后果如何,杀虎却是较为鲁莽的了。武松被发配孟州道路上,在十字坡上,母夜叉孙二娘在酒中下了蒙汗药,要不是武松精明,恐怕早就做了孙二娘的人肉馒头了。
武松的杀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恩怨分明的。从前潘金莲与西门庆发生奸情,谋害了武大郎。武松为兄报仇,一刀杀了潘金莲。但是他杀人恩怨分明、光明磊落。他经过周密思考,精心布置,不露声色,步步实施。先是取证,然后邀请四邻,当场具结画供。然后才手刃仇人。最后径直到东平府投案自首,显示出大丈夫敢作敢为的气概。而同是杀嫂,石秀却显得阴险冷峻,极有城府。他激怒了杨雄杀了潘翠云,连无辜的丫头也一并“斩草除根”了。
武松的侠义性格完全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这与林冲与杨志又有所不同。林冲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这从“林冲刺配沧州道”中可以明显看出。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只能忍辱负重;无辜刺配沧州,听到陆虞侯要谋害,也不是很放在心上;看守草料场又是陆虞侯想置他于死地的诡计,他虽有疑虑,还是听从安排;看到草料场里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便想要请泥水匠来修理,做好了长久打算。直至听到谋害真相时,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忍辱求安的幻想破灭了,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而杨志呢,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一心想博个封妻荫子。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后来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落草。而武松却绝不会一忍而再忍,路见不平,他就要该出手时便出手,绝无半点顾虑,他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人家说,林冲是属于资产阶级,非被逼到走投无路,下不了决心走上侠义之路。杨志是属于贵族阶级,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只有武松,可以算是无产阶级,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只要是不平的事,不满的事,他都可以尽情的抒发自己满腔的愤怒,该出手时便出手。
武松的侠义,是下层人民要求摆脱剥削、摆脱压迫的反映。他的锄恶扶善、见义勇为,杀富济贫,是贫苦人民要求翻身,摆脱困境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武松的侠义,其实就是对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一种反抗,是被压迫人民反抗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的自觉的行为,是官逼民反的反映。北宋末期的统治,可以说是北宋最黑暗的时期。宋朝皇帝昏庸腐朽,终日沉湎于书画歌舞,穷奢极欲。蔡京等人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公开卖官鬻爵,吏治黑暗。封建统治者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和掠夺。他们设立专门的机构,掠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大量农民破产。而赋税却是一步一步不断地增加,造成“富者益富,贫者益贫”。而各地的官僚恶霸,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起来起义。武松在这个时候现身,正是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一个化身。武松也出身于下层人民中,虽然他并没有受到封建的最沉重的剥削压迫,但是他也深受封建官僚恶霸的迫害。西门庆的出现,害得他家破人亡,于是他被迫杀死西门庆以报兄仇。自己的不幸遭遇,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是嫉恶如仇,所以也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被夺了酒店的施恩也有了强烈的同情心。对于以强欺弱的地方恶霸蒋门神,武松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以狠狠一击。当蒋门神与官府互相勾结,欲置武松于死地的时候,武松义愤填膺,他杀了很多人,虽然也杀了一些无辜的人,但是,这才充分显示了武松对黑暗的社会的强烈的不满,这是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的反抗。于是最终被迫上了梁山。武松的形象,是下层人民走上反抗道路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武松还是李逵、鲁智深等,都反映了下层人民对黑暗社会的满腔怒火,反映了他们改变现状的要求,寄予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时,武松走上梁山之路的那种革命精神和理想化了的正义形象,成为鼓舞后代人民革命斗争的火炬,指引和激励着人民奋起反抗黑暗的统治。
武松身上,也可以看到他的一些不足之处。他杀人,有时未免鲁莽,有些无辜者也死于他手上,这就说明武松身上也存在着绿林好汉滥杀无辜的黑点。于是,有些人对武松产生了不满,特别是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人们数着他所杀的人,大闹飞云浦中一举诛杀两个公人、两个杀手;血溅鸳鸯楼中,杀马夫、杀丫鬟、杀张都监、杀张团练、杀蒋门神、杀亲随、杀张都监夫人、杀张都监儿女、杀张都监养媳……在复仇的血腥杀戮中,武松杀昏了头。人们评武松的时候便说,武松复仇情可恕,冤魂泪难收。确实,武松太滥杀无辜了,杀人都杀得失去了理智。这是武松身上我们看到的局限,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因此而否定了武松的侠义。武松的侠义,历来是人们所公认的。他的这种侠义,就是他的闪光点。正是他的这种侠义,使得人们可以看清社会的黑暗腐朽,封建制度的虚伪和残酷。使得人们可以看到革命的火炬燃燃升起。武松的那些阴暗面,丝毫不会损伤他作为完美义侠的形象.
一、景阳冈打虎 重塑英雄形象
(一)落魄英雄
景阳冈打虎是《水浒传》流传最为广泛、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而这一情节也是丰满武松这一英雄形象、成为武松之所以称为传奇英雄的基石。然而没有品味《水浒传》细节的人对武松的了解或许只停留在英雄的光环之中,此前武松或者只能看作是一个游手好闲、混迹于市井的平民。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如作者就此搁笔,武松留给我们的或许就是一幅寄人篱下的 “无赖”形象。这样说对于钟爱武松的人来说未免有偏颇之嫌,但作者安排武松出场时的三个细节部分难免使人产生上述想法。
一是宋江在柴府做客饮酒时为躲酒净手无意间触到了闲憩于廊下的武松:“那汉焦躁,跳将起来,欲打宋江”。[1]但凡尚礼之人,哪怕一般平民,与人素无恩怨,被人无意触到也不能说翻就打的。
二是武松自述酒后与人殴斗,以为误伤人命,投奔此间。醉酒后殴斗,“误伤人命”,不管原因如何,也非寻常良民所为。
三是武松来柴进庄上后,初时被待为上宾,但因酒后性刚,常出手打人家庄客。寄人篱下,被待若上宾,不感激尚且罢了,还要拿其家人出气,动辄拳脚相向,即便性格再为刚烈,哪怕淤积满腔郁忿,此举也有失常礼,非君子所为。
或许这是武松后来个性完满的一个潜在的特质——刚烈直爽,但对于初接触的人来说,未免难以接受并从骨子里认识其人的。此时武松是一个落魄的英雄。
(二)景阳冈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个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转变
落魄潦倒中的武松被作者有意安排与宋江相遇,宋江的侠义豪爽对武松内心的变化应该是不无影响的,这从深层上奠定了武松未来道路的思想基础。从武松对宋江的仰慕之举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英雄相见恨晚的意思。而借助于宋江的端详,武松那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英雄之气跃然眼前,而“万夫难敌之威风、千长凌云之志气”[2]使武松的英雄形象立时丰满起来,为后文武松打虎垫下了坚实的一笔,而作者也有意借助未来梁山之主——宋江这一重量级人物的 “法眼”来点亮处于灰暗中的武松,并濯之于泥淖之中。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先是在“三碗不过冈”酒家的豪饮。这番描写超出了读者的想象,也是作者的神来之笔。既然三碗不过冈,武松非凡人,饮个五七六碗也不过如此,但作者偏偏让武松饮了十八碗,非但没有想象中的烂醉如泥,而且还在酒家的再三劝阻下走上冈去,非但走上冈去,还在酣醉中打死了一条伤人无数的猛虎,怪哉,神也。假若武松没有那十八碗酒垫底,还有景阳冈打虎这一番英雄壮举吗?“酒壮英雄胆”、“以酒论英雄”,换作常人,不用说十八碗酒,就是十八碗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作者借助于酒这一简单的而又带有神秘色彩[3]的介质,将武松超乎常人的神勇合情合理地描绘出来,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的个性纤细的表现出来:
一是武松见店家不给筛酒,以为自己赖酒喝,索性拿出银子喝个痛快,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
二是店家一再说明“三碗不过冈”,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个痛快,且要证明给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还能过冈。表现了人物不拘一格,争强好胜的个性。
三是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冈,这时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细,敏锐地觉察到店家有谋财害命之意,这虽毁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却说明武松精细的一面,同时这一情节进一步描写了武松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铺垫。
四是在看到真正的官府榜文之后,武松虽有惧意,但怕人耻笑,即使为大虫所伤,也不能反转回去,将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的个性坦露无疑,也体现了当时的豪侠盛行的社会风气。
五是在结果一条老虎的性命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难以应付再出现的老虎,果决下山,表现了武松虽直爽豪侠,但却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
景阳岗一役,武松由一个混迹市井的“小民”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来,并因此谋了个差事,为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一)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西门庆与潘金莲私混,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行为规范,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罪恶,武松公出回来后,对哥哥的死产生怀疑,展开调查,真相查明之后,在灵台前愤斩了潘金莲,于狮子楼怒杀了西门庆。武松替亡兄报了冤仇,消除了自己及读者淤积于胸的一口恶气,表现了武松爱憎分明的豪侠之气。其间通过桩桩事件将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一是具有一身凛然正气,守礼法纲常,非好色之徒。武松与武大相比,无论外形与能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艳动人,若如西门庆之徒那里会兼顾是否自家兄弟,早会坏了纲常,行了乱伦之举。而武松对于嫂子潘金莲的诱惑却是义正词严,怒而斥责,愤而离去。守礼法纲常,给了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其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为武大后期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二是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干练。武松公出归来,发现愚兄亡佚,顿生疑惑,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汉,而是智勇双全。接下来查案一节更体现了武松的精明干练,一桩复杂的谋杀案,被武松迅速查个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径如此之简洁,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决,若换作常人,怕会是一桩永远也无从查起的冤案了。
三是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决,但知县包庇西门庆,换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含恨终生了。而武松断了这条路之后,替兄报仇之念未息,亲自手刃了谋害哥哥的奸夫淫妇。报了深仇并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
(二)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武松杀了奸夫淫妇之后,虽犯了杀人罪,但受知县庇护,被从轻发落到孟州牢城,而在此间义助施恩一节则通过几个事件表现了武松仗义直爽、神勇豪侠、知恩图报、疾恶如仇的个性。
一是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武松起初蔑视那一百杀威棒,但对于替自己说情的人却感记于心,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最初虽不明就里,但知道其意后,却执意要替施恩出气。这里边不免使人产生了知恩图报的想法。(这在当时牢中其余犯人对杀威棒所描述的种种情景的对比下,武松将这一百杀威棒的免除看作是恩惠也是情有所缘的了。)既然武松全然没有将那一百杀威棒放在眼里,那么施恩的说情也只能算作点水之恩了。但武松将这滴水之恩看得很重,明知是受施恩父子利用,却仗义直行,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出了施恩一口恶气。
二是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一节,是作者有意渲染的又一重笔,意在突出武松的神勇,仗义。其描写与景阳冈打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重写了武松醉酒的场面,而醉打蒋门神不过寥寥数笔,但人物的神勇却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武松与施恩商定,在去快活林的一路上有多少酒家就喝多少酒家的酒,每家三碗,而一路上共有酒家约十二三家,总共要喝三十五六碗酒,这在施恩看来,简直是不可能,但武松却说明正需要这三十多碗酒,自己才能将十分力气都使出来。果不其然,武松带着十分醉意,大闹快活林,闹得十分开心惬意,打服了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与景阳冈的十八碗酒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发配之人,其间经历了许多侠义之事,替人报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点送了卿卿性命。
醉打蒋门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恶气,自己却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计。被张督监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礼遇,武松不知是计,反倒心存感激。甚至有些惶恐。此时便全没了戒心,也没有理智地分析受此礼遇的原因。张督监的一番甜言蜜语之后,武松就对其深信不疑,且心怀感激之意,寻机报答。
不曾想,张督监受蒋门神贿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设好了圈套,等待武松中计。武松中计后,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识破奸人诡计,大发神威灭了欲杀自己的几个恶人,幡然悔悟,返回鸳鸯楼,亲自手刃了蒋门神及张督监全家,解了心头大恨。此举也表明武松至此开始认识到在“人间正道”上已无容身之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终于投二龙山落草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为众多英雄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在血溅鸳鸯楼一回中,武松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认识到了封建官府的黑暗,也彻底对封建王朝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是武松这一人物思想转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打虎之后,投身县府谋事到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再到遭张督监谋算 ,武松曾一路隐忍,任凭官府发落。说明他对封建官府还是存在一定幻想的。但社会的重重黑暗,使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从最初的发起就存在着它的懦弱性,不彻底性,或者说存在着未来梁山走向灭亡的思想根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武松在落草之时就受宋江指点等待招安的那一天。这还是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心存幻想,还是一种“良民”思想,这也就注定梁山起义不够彻底,终将走向失败。
四、辩证看武松
《水浒传》用十回的篇幅对武松进行了描写,通篇都透着刚毅、神勇、豪侠之气,作者是以一种赞美的笔触对武松进行了刻画,然而在围绕着武松进行的描写中,作者体现出了一种“人非完人”的较为辩证的思想,现就武松在小说中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加以分析。
(一)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接下来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对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宋江也想出手相向。
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
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武松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是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或许“酒”正是武松这一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根源,没有“酒”、没有醉酒后的“张狂失态”,也就没有了武松。
(二)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4],武松未免有些嗜杀。
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三)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或者说世道黑暗,但也全没杀人越货的理由。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
这里使人想到了《水浒传》开篇,洪太尉在上清宫伏魔殿揭开了镇魔的石碑[5],放出了一百单八个魔君,也就是梁山的一百单八位英雄。既然是 “魔君”,那他们身上存在的那些缺陷,如孙二娘、张青的杀人越货也就成了可以容忍的缺陷,或许是社会现实注定了一群人生存的方式,而他们生存的方式也正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是合理的。
(四)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一、景阳冈打虎 重塑英雄形象
(一)落魄英雄
景阳冈打虎是《水浒传》流传最为广泛、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而这一情节也是丰满武松这一英雄形象、成为武松之所以称为传奇英雄的基石。然而没有品味《水浒传》细节的人对武松的了解或许只停留在英雄的光环之中,此前武松或者只能看作是一个游手好闲、混迹于市井的平民。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如作者就此搁笔,武松留给我们的或许就是一幅寄人篱下的 “无赖”形象。这样说对于钟爱武松的人来说未免有偏颇之嫌,但作者安排武松出场时的三个细节部分难免使人产生上述想法。
一是宋江在柴府做客饮酒时为躲酒净手无意间触到了闲憩于廊下的武松:“那汉焦躁,跳将起来,欲打宋江”。[1]但凡尚礼之人,哪怕一般平民,与人素无恩怨,被人无意触到也不能说翻就打的。
二是武松自述酒后与人殴斗,以为误伤人命,投奔此间。醉酒后殴斗,“误伤人命”,不管原因如何,也非寻常良民所为。
三是武松来柴进庄上后,初时被待为上宾,但因酒后性刚,常出手打人家庄客。寄人篱下,被待若上宾,不感激尚且罢了,还要拿其家人出气,动辄拳脚相向,即便性格再为刚烈,哪怕淤积满腔郁忿,此举也有失常礼,非君子所为。
或许这是武松后来个性完满的一个潜在的特质——刚烈直爽,但对于初接触的人来说,未免难以接受并从骨子里认识其人的。此时武松是一个落魄的英雄。
(二)景阳冈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个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转变
落魄潦倒中的武松被作者有意安排与宋江相遇,宋江的侠义豪爽对武松内心的变化应该是不无影响的,这从深层上奠定了武松未来道路的思想基础。从武松对宋江的仰慕之举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英雄相见恨晚的意思。而借助于宋江的端详,武松那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英雄之气跃然眼前,而“万夫难敌之威风、千长凌云之志气”[2]使武松的英雄形象立时丰满起来,为后文武松打虎垫下了坚实的一笔,而作者也有意借助未来梁山之主——宋江这一重量级人物的 “法眼”来点亮处于灰暗中的武松,并濯之于泥淖之中。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先是在“三碗不过冈”酒家的豪饮。这番描写超出了读者的想象,也是作者的神来之笔。既然三碗不过冈,武松非凡人,饮个五七六碗也不过如此,但作者偏偏让武松饮了十八碗,非但没有想象中的烂醉如泥,而且还在酒家的再三劝阻下走上冈去,非但走上冈去,还在酣醉中打死了一条伤人无数的猛虎,怪哉,神也。假若武松没有那十八碗酒垫底,还有景阳冈打虎这一番英雄壮举吗?“酒壮英雄胆”、“以酒论英雄”,换作常人,不用说十八碗酒,就是十八碗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作者借助于酒这一简单的而又带有神秘色彩[3]的介质,将武松超乎常人的神勇合情合理地描绘出来,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的个性纤细的表现出来:
一是武松见店家不给筛酒,以为自己赖酒喝,索性拿出银子喝个痛快,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
二是店家一再说明“三碗不过冈”,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个痛快,且要证明给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还能过冈。表现了人物不拘一格,争强好胜的个性。
三是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冈,这时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细,敏锐地觉察到店家有谋财害命之意,这虽毁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却说明武松精细的一面,同时这一情节进一步描写了武松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铺垫。
四是在看到真正的官府榜文之后,武松虽有惧意,但怕人耻笑,即使为大虫所伤,也不能反转回去,将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的个性坦露无疑,也体现了当时的豪侠盛行的社会风气。
五是在结果一条老虎的性命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难以应付再出现的老虎,果决下山,表现了武松虽直爽豪侠,但却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
景阳岗一役,武松由一个混迹市井的“小民”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来,并因此谋了个差事,为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一)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西门庆与潘金莲私混,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行为规范,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罪恶,武松公出回来后,对哥哥的死产生怀疑,展开调查,真相查明之后,在灵台前愤斩了潘金莲,于狮子楼怒杀了西门庆。武松替亡兄报了冤仇,消除了自己及读者淤积于胸的一口恶气,表现了武松爱憎分明的豪侠之气。其间通过桩桩事件将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一是具有一身凛然正气,守礼法纲常,非好色之徒。武松与武大相比,无论外形与能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艳动人,若如西门庆之徒那里会兼顾是否自家兄弟,早会坏了纲常,行了乱伦之举。而武松对于嫂子潘金莲的诱惑却是义正词严,怒而斥责,愤而离去。守礼法纲常,给了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其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为武大后期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二是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干练。武松公出归来,发现愚兄亡佚,顿生疑惑,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汉,而是智勇双全。接下来查案一节更体现了武松的精明干练,一桩复杂的谋杀案,被武松迅速查个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径如此之简洁,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决,若换作常人,怕会是一桩永远也无从查起的冤案了。
三是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决,但知县包庇西门庆,换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含恨终生了。而武松断了这条路之后,替兄报仇之念未息,亲自手刃了谋害哥哥的奸夫淫妇。报了深仇并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
(二)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武松杀了奸夫淫妇之后,虽犯了杀人罪,但受知县庇护,被从轻发落到孟州牢城,而在此间义助施恩一节则通过几个事件表现了武松仗义直爽、神勇豪侠、知恩图报、疾恶如仇的个性。
一是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武松起初蔑视那一百杀威棒,但对于替自己说情的人却感记于心,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最初虽不明就里,但知道其意后,却执意要替施恩出气。这里边不免使人产生了知恩图报的想法。(这在当时牢中其余犯人对杀威棒所描述的种种情景的对比下,武松将这一百杀威棒的免除看作是恩惠也是情有所缘的了。)既然武松全然没有将那一百杀威棒放在眼里,那么施恩的说情也只能算作点水之恩了。但武松将这滴水之恩看得很重,明知是受施恩父子利用,却仗义直行,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出了施恩一口恶气。
二是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一节,是作者有意渲染的又一重笔,意在突出武松的神勇,仗义。其描写与景阳冈打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重写了武松醉酒的场面,而醉打蒋门神不过寥寥数笔,但人物的神勇却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武松与施恩商定,在去快活林的一路上有多少酒家就喝多少酒家的酒,每家三碗,而一路上共有酒家约十二三家,总共要喝三十五六碗酒,这在施恩看来,简直是不可能,但武松却说明正需要这三十多碗酒,自己才能将十分力气都使出来。果不其然,武松带着十分醉意,大闹快活林,闹得十分开心惬意,打服了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与景阳冈的十八碗酒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发配之人,其间经历了许多侠义之事,替人报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点送了卿卿性命。
醉打蒋门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恶气,自己却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计。被张督监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礼遇,武松不知是计,反倒心存感激。甚至有些惶恐。此时便全没了戒心,也没有理智地分析受此礼遇的原因。张督监的一番甜言蜜语之后,武松就对其深信不疑,且心怀感激之意,寻机报答。
不曾想,张督监受蒋门神贿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设好了圈套,等待武松中计。武松中计后,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识破奸人诡计,大发神威灭了欲杀自己的几个恶人,幡然悔悟,返回鸳鸯楼,亲自手刃了蒋门神及张督监全家,解了心头大恨。此举也表明武松至此开始认识到在“人间正道”上已无容身之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终于投二龙山落草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为众多英雄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在血溅鸳鸯楼一回中,武松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认识到了封建官府的黑暗,也彻底对封建王朝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是武松这一人物思想转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打虎之后,投身县府谋事到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再到遭张督监谋算 ,武松曾一路隐忍,任凭官府发落。说明他对封建官府还是存在一定幻想的。但社会的重重黑暗,使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从最初的发起就存在着它的懦弱性,不彻底性,或者说存在着未来梁山走向灭亡的思想根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武松在落草之时就受宋江指点等待招安的那一天。这还是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心存幻想,还是一种“良民”思想,这也就注定梁山起义不够彻底,终将走向失败。
四、辩证看武松
《水浒传》用十回的篇幅对武松进行了描写,通篇都透着刚毅、神勇、豪侠之气,作者是以一种赞美的笔触对武松进行了刻画,然而在围绕着武松进行的描写中,作者体现出了一种“人非完人”的较为辩证的思想,现就武松在小说中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加以分析。
(一)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接下来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对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宋江也想出手相向。
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
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武松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是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或许“酒”正是武松这一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根源,没有“酒”、没有醉酒后的“张狂失态”,也就没有了武松。
(二)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4],武松未免有些嗜杀。
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三)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或者说世道黑暗,但也全没杀人越货的理由。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
这里使人想到了《水浒传》开篇,洪太尉在上清宫伏魔殿揭开了镇魔的石碑[5],放出了一百单八个魔君,也就是梁山的一百单八位英雄。既然是 “魔君”,那他们身上存在的那些缺陷,如孙二娘、张青的杀人越货也就成了可以容忍的缺陷,或许是社会现实注定了一群人生存的方式,而他们生存的方式也正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是合理的。
(四)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最后招安时也许受很多事情的干扰,武松没有投靠朝廷,而是走上了出家的道路。从最初的期望招安到最后的看破红尘,似乎转变很大,但从武松在梁山上的曲折经历来看也是不难理解的,尤其在全文接近尾声的部分,接受招安经历了许多曲折,也使梁山许多好汉看到了朝廷官员的腐败黑暗的丑恶嘴脸而最终没有接受朝廷封赏,或隐居山林,或远走他乡。这些在后来的结局中使人看到了这简直是一种明智之举。宋江等接受封赏的人最终都遭人暗算,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而武松的选择虽是避世之举,但却免了灭顶之灾,后八十寿终而寝。
武松的身上集中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双重色彩,每一个方面都闪现着耀眼的光芒,在无数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幅光辉的英雄形象。甚至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将行为举止英勇的人称为武松。虽然本文中作者谬论列举了武松身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举动或许是合理的,带有当时社会的色彩,“时势造英雄”,在当时的社会武松就是英雄,是社会造就了一个人、一代人的思想氛围,这些东西或许不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社会是循序渐进发展的,发展至今日,昔日武松的行为已不适应社会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在认识武松这一人物时,就要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加以合理地分析。此一时彼一时也。
正直、豪迈的性格,再由于武松对黑暗腐朽的封建王朝看得透彻,对黑暗现实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他有抗争现实、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使 得武松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于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一路上杀将下来,使他的侠义形象一步步地得到充实,变得丰满。
首先是醉打蒋门祌。武松被解到平安寨后,却听得施恩的许多冤屈。那施恩原有一座快活林,却被那蒋门庆给强夺了去。“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武松平生最是侠义心肠,专爱打抱不平,听了以后,不顾身体状况,当即要前往。你听:“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到了快活林,先是故意找茬,然后将蒋门神的老婆一下子扔进酒缸里。那酒保,“提”过一个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都装在了酒缸里了。另一个酒保,也落得个同样的命运。可谓打得淋漓尽致!蒋门神来了之后,你看武松:“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
。这是武松身上我们看到的局限,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因此而否定了武松的侠义。武松的侠义,历来是人们所公认的。他的这种侠义,就是他的闪光点。正是他的这种侠义,使得人们可以看清社会的黑暗腐朽,封建制度的虚伪和残酷。使得人们可以看到革命的火炬燃燃升起。他完美义侠的形象.
wo 想答案应该很简单!爱憎分明;勇敢.正义;武功高强,是一个感想感作的英雄!!
谢谢!
偶们没有武松真人的照片。不然就发给你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