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是指交流电路有功功率对视在功率的比值。用户电器设备在一定电压和功率下,该值越高效益越好,发电设备越能充分利用。
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
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使用了70个单位的有功功率,付的就是70个单位的消耗)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0.7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扩展资料
畸变功率因子(Distortion Power Factor)量度电流的谐波畸变对其平均功率的影响。
为负载电流的总谐波畸变。上述定义假设电压仍维持正弦波,没有畸变,此假设接近一般实际应用的情形。为电流的基频成份,而为总电流,二者都以均方根值表示。
若将畸变功率因子乘以位移功率因子(Displacement Power Factor,简称DPF),即可得到总功率因子,也可称为真功率因子,或直接简称为功率因子。
一般的三用电表无法量测非线性负载的输入电流。
三用电表会量测整流后波形的平均值。若使用量测均方根(RMS)值的电表,可以量测实际电流及电压的均方根值,因此也可以计算视在功率。若要量测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需使用针对非正弦波电流设计的瓦特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因数
电路中的电流包含两部分: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有功分量是可以转化为其他如热能、机械能等,是对电器直接起作用的那部分,而无功分量是在线路中来回走动,什么事也不干的那种,它仅仅起到建立电场作用,对电器是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的。这好比,你在一平面上以与该平面成45度角的方向推动一个物体向前平移那样,你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前和垂直向下两个分量,其中水平向前的分量对物体时起到推向前的作用,而垂直向下的分量是对物体前移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所以用向前推得力的分量除以45度的力就等于“功率因素”了。功率因素越高表明你所用的45度的力起到的效果更好。就这意思,明白吗?口水有点干了,给点分吧。
作为一个交流电路,其交流电源的容量是一定的,其大小是用视在功率S=IU来表示的。由于不同的交流电路其负载参数(R、L、C)是不同的,因此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也不同。于是,电路中的负载就不可能完全吸收电源的视在功率,其可利用的功率就是有功功率P仅是视在功率S的一部分,这就涉及到交流电源的利用率问题,功率因数就是反映这种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在单相交流电路中,已知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的概念是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即:COSφ=P/S
这对三相交流电路同样也是适用的,只是此时的COSφ是指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P和S是指三相交流电路总的有功功率和总的视在功率。由此可见,功率因数越大,表示电路中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越大,也就是电源的利用率越高。
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视在功率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无功实际上就是损耗掉了。
我喜欢简单的方法 给人回答问题:
这么说吧,我们所用的电网,无论是三相的 还是单相的,都是正弦电压。
这个你清楚吧?
那么好,那么我们从电网取出来的用的电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般来讲,我们也可以近似的看成正弦(畸变严重的将限制并网)
那么好,两个正弦信号在一起,V *sin(wt + a) 和 I *sin(wt + b)
会怎么样呢?
如果它们是同相的,a=b,就是纯有功
如果它们相位相差了90度,即1/4个周期,那么就是纯无功
问题就是 这个角度不可能是纯0,或者纯90度的,
那么就是有功和无功并存了。
更简单的讲,电压 和电流 相位之间的角度差 a-b,
cos(a-b)即代表了功率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