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病人应该多说一些关心、鼓励的话,让病人感到愉快,淡化病痛带来的苦恼,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
不要问:“你怎么啦?”最好问:“今天感觉好多了吧?”不夸夸其谈。闲谈中始终让病人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可让病人多说几句。要有分寸地用乐观的话语鼓励病人。
不可提及使病人不愉快或伤害病人自尊心的事情,因为病人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
不宜拖沓探望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探望病人要选择合适的礼物。
就先发微信说对不起,今天才知道他家的情况,问他在哪个病房?带些礼物去看看她!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病情,以及后续的恢复情况,再问问朋友,是否需要你的帮忙?口头上的安慰比不上实际的帮忙,孩子这个时候正处于脆弱的阶段,他能否恢复的快,取决于父母在他面前要表现的坚强与否!如果在孩子面前总是那么愁眉苦脸的,任何一个病人心情都不会好的,不管碰到多大的事情,坚持都会挺过去的
我才知道孩子手术了,已经手术了就会好的,慢慢恢复吧,别着急,咱们积德,菩萨会保佑您们一切顺利平安。
可以这样安慰,某某,今天我从某个人那里听说你的孩子昨天做完手术了,手术怎么样啦,什么时候出院,别太担心,手术做完了就说明做的很成功做的很好,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恢复健康,活泼可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熊彼特的 “经济发展理论”,或者说他的“创新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第一,熊彼特非常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并把这种 “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是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因而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既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更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一看法颇有其可取之处。因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就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来就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革命的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即使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也仍然应该是这样。
第二,在分析中熊彼特极力强调 “变动”和“发展”的观点,强调并采用了历史的方法;同时认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一种变动,从而又强调了社会经济制度“内在因素”的作用。这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中,是不多见的。
第三,熊彼特还非常强调和重视 “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这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中,也是不多见的。
当代西方的一位著名的进步经济学家,保罗 ·斯威齐,早在40年代就说过:“现代正统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系统理论分析中,从不试图分析[资本主义的]演进过程。这点可说已成定论。但有一个重要的例外,那就是熊彼特,他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在这方面离开传统标准的一个突出代表。”特别是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从不涉及生产方法的变更,而他们所说的“经济发展”,主要甚至完全是指人口、资本、工资、利润、地租等等在数量上的逐渐变迁。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则在于用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过程,以图把历史的发展和理论的分析两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