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很丰富,经常发朋友圈,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2025-01-25 09:26: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心情很丰富,经常发朋友圈,并非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他们表演欲比较强,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朋友,他们都是朋友圈的常客,恨不得每天发十条左右。往往在这个时候,有人说他们并不成熟,否则为何要频发朋友圈。其实这样的人,我认为他们在生活中,属于活泼开朗的性格,至少是内向型的。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实中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这样的类型。每天都在发朋友圈,买了一盆花,他要发上一条,今天吃哪些美味,也要发个不停,总之可以刷爆你的朋友圈。但是我却不同,因为已经好几年没有更新朋友圈的动态了。由此可见,这主要是性格的关系,外向的人特别喜欢发,但是对于内向的人而言,还是喜欢安安静静的。换言之,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并非是心智不成熟,是因为他们活泼好动,而发朋友圈,就像是将充足的精力消耗掉,不然就会影响生活。

他们喜欢在人群中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这个举动,能够获得朋友的认可,尤其是自己的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总之希望这条朋友圈,能够引发他们的关注,这个是相当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大家的开心果,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他们的叽叽喳喳。这种性格,显然是属于一刻都不停歇的,恨不得每天都能玩个不停。他们发朋友圈,除了性格的关系,就是想让朋友注意,这样见面的时候,双方会有很多话题。

如果这个朋友圈,能够引发朋友的留言,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又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因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见到了回报。同时他们发朋友圈,也是因为记录自己的生活,毕竟生活应该具有仪式感,这个是相当重要的。当他们发完一条又一条的朋友圈时,就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记录生活。他们希望有一天,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就能看到自己的生活轨迹,这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相当有纪念意义的,所以经常发朋友圈,也就在情理之中。

其实发朋友圈,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把朋友圈当成一种宣泄途径,这样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就会侧面发泄情绪。所以看似简单的朋友圈,其实暗藏许多秘密,通常他们发完之后,心情会好很多,而这就是他们发朋友圈的原因之一。综合汇聚在一起,不难看出发朋友圈也有许多趣事,并非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反而是热爱生活的表达。

回答2:

我们的朋友圈中似乎总是有几个“常客”,基本上只要一有人发朋友圈,我们就知道肯定是那几个人。

有些人喜欢分享生活的快乐,他们爱美食、爱旅游、爱户外,也喜欢与人交往;有些人喜欢分享自己的思想,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能够给人以启发。

对于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来说,他们已经把这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或许他们的动机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但近来有一种论调,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心智不成熟。

对此,很多人都感到不满——发朋友圈什么时候跟成熟有关了?难道成熟的人都不发朋友圈?


为什么经常发朋友圈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当一些人人为地将对方看作是“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或是“朋友圈常客”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将对方进行了分类。

社会分类是人们认识环境、控制环境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分类人们可以快速地对他人进行认知,从而进行自我行为定向。

最低限度群体范式告诉我们,仅仅是群体划分本身就能引起群际冲突。

因此,当人们划分出“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和“不发朋友圈的人”两个群体时,就意味着这两个群体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了对立。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不发朋友圈的人觉得自己稳重成熟,情感和情绪比较内敛而不露于外,同时觉得那些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做作、矫情,连一丁点事儿都要发个朋友圈。


一方面,社会分类导致了群际间的对立,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认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我们收敛、内敛、沉稳、冷静、含蓄等等,因此中国人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含蓄,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一些人才会认为那些天天发朋友圈表露情绪的人显得很做作、矫情,相反,在欧美国家等倾向于自我表现的文化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由于社会比较机制的存在,天天分享美食、旅游等令人愉快的事物会让一些人觉得很难堪,认为对方是在炫耀自己的财富,显得比较高调,因此便通过评价别人心智不成熟来保护自我价值。


为什么有些人经常发朋友圈?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认为,一切的行为都可以用S-R公式来解释,即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特定的刺激。

他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实验,即小阿尔伯特实验,他让小阿尔伯特(一个婴儿)与一只兔子玩耍,刚开始婴儿能够与兔子欢快地玩耍,但随后每当他们玩耍时华生就人为地制造一声巨响。

久而久之,巨响与兔子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结,婴儿一看到兔子就会全身发抖,后来甚至泛化为对所有带毛的东西都感到恐惧。

发朋友圈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之所以产生,也是因为受到了某种特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到底是什么因人而异。


按照华生的观点,只要弄清楚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可以由刺激推知反应,也可以由反应推知刺激。

按照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些人之所以喜欢发朋友圈,是因为当他们发朋友圈之后,很多朋友都会来“捧场”,他们获得了与朋友交流打趣的愉悦感。

发朋友圈这一行为与这种愉悦感之间建立了联结,这种愉悦感或者说满足感作为一种正强化物,增加了发朋友圈这一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换言之,因为人们知道发朋友圈之后会带来一些“好处”,否则便不会去发了。


再回到之前的问题,经常发朋友圈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吗?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人发朋友圈是因为受到了情境中的某种特定刺激,亦或是受到了强化,因此才会表现出这一行为。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一些人,他们发朋友圈只是为了炫耀,也有些人“无病呻吟”,天天传播负能量。

正如前文所说,人们发朋友圈的动机各不相同,我们没办法很好地分辨他们的动机,我们能做的只是尊重每个人的行为,而不要妄加揣测。

回答3:

不能这么说看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或者说看你怎么理解发朋友圈这件事情,有的人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但有的人觉得这只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开心就好。

回答4:

我觉得这样的人并不能说是心智不成熟,只能说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把心中所想用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回答5:

确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成熟的话就会把自己的很多心情和感受到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