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24-11-11 00:46: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是世界上具体记述食、药用菌最多的国家,也是有关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距海远近差异很大,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是菌类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其中人工栽培和菌丝体发酵培养约100种,药用蕈菌及试验有效的500种(卯晓岚,2001)。按照Hawk Worth(2001)提出的估计方法估计,我国蕈菌可估计为13000种,占全球估计数9%,食用蕈菌约为6500种。

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中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的第六大类产品,超过了茶业与桑蚕业。多年来,食用菌产业为当地农业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以及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103.87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产值达437.84亿元,出口创汇6.22亿美元,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以上,占全球贸易量的40%以上(中国食用菌协会,2005)。

有些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场”,意思是说食用菌生产能科学而有效地利用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畜禽粪便等“垃圾”,这个比喻很贴切。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禾谷类、豆科类、锦葵类)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数量上亿吨。除用于机械还田、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工业原料外,每年仍有2000多万吨以粗纤维的形式存在,任其在大自然中自生自灭。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影响交通……,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角度看,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光、热、水、肥、气,所积累的光合产物却有75%~90%是不能被人体所直接利用的秸秆和糠壳。而食用菌生产正是将这些“垃圾”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食用菌菌丝体在纤维酶的协同下,将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分解成葡萄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最能起到降解作用,并将碳源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氮源转化成氨基酸,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分解后的废料施入大田后,可大大提高地力肥力,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同时,这些废弃的培养料因含有大量蘑菇菌丝体,散发着浓郁的蘑菇香味,营养丰富,经处理后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来培养甲烷细菌产生沼气,用来养殖蚯蚓,蚯蚓又可作为家禽的饲料,鱼、虾的饵料,家禽的粪便又可栽培食用菌,进入了新的生物循环(图1-1)。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如每年发展双孢菇棚1万个,每棚实用面积为200米2,就能使1万个家庭脱贫致富,可消耗废弃秸秆1亿多千克,解决2万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总产值可达7千万元人民币,而且生产完双孢菇后的废料还田后,可节省复合肥 1500余吨,使每千克秸秆增值10倍以上。这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图1-1 食用菌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蔡德华,1995)

所以说,食用菌产业是生态农业的典范。不仅如此,由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需水量很少,又是典型的节水农业;由于它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栽培场所灵活,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又是一种高效农业;又由于食用菌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优势及“美味、保健、绿色、安全”的产品特点,在国外被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它又是一种创汇农业。

2003年12月,国家领导同志在视察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双孢菇生产基地时,对该县以食用菌生产为突破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姜春云同志在考察了北京市朝阳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后强调指出,“食用菌在我国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应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