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绿色食品产业得以飞速发展

2025-02-02 23:44: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绿色(有机)食品的内涵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有机食品是按照国际有机食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并通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须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者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无污染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性的生产管理系统,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由于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质下降,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实现卫生无污染。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市场预期期望指数较高。传统食品大多数都供过于求,而绿色(有机)食品适应人们追求安全、无污染营养食品的需求,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很快,明显呈增长趋势,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存在比较优势。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采用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可减少甚至不施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加入世贸组织又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
四是有机农业生产比传统农业生产更有利可图,绿色有机食品不仅减少了人们对价格昂贵的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依赖,为农民节省了一定的费用,而且它的产量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更加稳定。
三、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建立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要紧扣这一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实现农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崛起新跨越。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绿色食品总量增长,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绿色有机水产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为黑龙江农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建立适当的农业规模经营体系
农业生产就体现出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同时因为有了规模,也就比较容易推广新的技术。经营规模的扩大,大多是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实现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谓农业产业化,其本质就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来经营农业。我们应该把农业视为食品工业的原料产业。为了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品质(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业希望降低控制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是任何原料产业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对农业生产来说,就牵涉组织化程度及其管理的问题。
(三)要突出区域特色搞开发
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选准优势项目,开发主导产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避免结构趋同和产业趋同,形成独有区域产品特色,不仅要打好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这张牌,更要打好绿色品牌这张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比如绥滨场龙圆米业采取订单经营模式,坚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开发系列绿色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厂在保证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与农户签订合同,利用其种植的优质绿色水稻、玉米、高粱,实现产品的品牌效应。
(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绿色(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应与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在生产、加工、储存等诸环节中尽可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粮食,要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技术、膜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增加绿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绿色食品的包装储运环节也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高质量要求。
(五)树立品牌意识,创造绿色(有机)食品的名牌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法宝。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看有没有名牌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这种意识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之中。绿色生产企业应注重绿色食品的深加工,并由目前主要生产A级绿色食品向AA级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的企业加快名牌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应在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创造更多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名优产品,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近年来,绥滨农场大力扶持以绿色食品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北大荒这样的大型企业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我场的大成酒业、龙圆米业更是其中的领头羊,为本场的食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针对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贸企业参与产品开发和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看好、产品开发带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要通过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争使我农场现有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达到或接近省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标准。对其它一些中小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品优势,切实搞好企业重组联合、改制改造和实行股份制经营,壮大企业经营实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强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要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实行集中开发、连片发展、规模经营。要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步伐,重点建设集科研、良种繁育、生产、加工、交易、产品开发、综合服务于一体,且地域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带动功能较强的百万亩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基地,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综合市场,以此带动整个农场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奠定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发展基础。
(八)加强绿色(有机)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要根据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不同层次的技术要求,分品种、分产业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拢。重点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绿色有机食品质量,准接轨步伐,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创造条件。
(九)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一方面,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来我农场参观,用我农场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广泛吸引外资企业投向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货源,千方百计扩大我农场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我场还尽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项目,真正做到绿色循环。绥滨农场土地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年产各类秸秆30万余吨,同时带动周边农场、乡镇也产出各类秸秆100万吨。发展秸秆饲料产业原料非常充足,我场正积极与多方洽谈,等待全国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商讨,合作此类项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当前,制约我农场绿色食品开发的突出问题是绿色食品开发投入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努力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辅的多元投人机制。要本着有利于强化绿色食品开发与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和完善市县两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建设,设置相对独立的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把绿色食品开发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理顺管理主体,增加人员编制,配置专职人员,从组织机构上保证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建设需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