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成就

2024-10-29 22:25: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回答2:

  1、成就: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2、简介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3、代表人物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

回答3: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阅读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回答4: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活跃在词坛的是第一代词人群体,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珠、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大都比较显达。此期的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这个时期的词人,创作上可分两个阵营:范仲淹、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修、宋祁等为一个阵营。这个时期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具体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连词调、词体一的选择和运用都踉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一、 晏殊
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他进一步发展了冯延巳词的自然圆润,俊美雅洁,深深影响着稍后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乃至整个宋代词坛,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二、欧阳修
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其艳情词也有的婉约缠绵,不失雅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云:“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而论,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精读作品:晏殊:《浣溪纱》欧阳修:《踏莎行》《采桑子》

第二节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一、 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词见于《全宋词》仅5首。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二、 张先
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创作的慢词,今存18首,数量仅次于柳永。他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为词进入文学的殿堂铺平了道路。
三、 王安石
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精读作品:《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张先:《天仙子》王安石:《桂枝香》
第三节 柳永
一、才子词人,双重人格
柳永是个本色的词人和才子,个性浪漫,真率狂傲。和封建社会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柳永的人格结构也是复杂的,双重的。不过,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儒道互补,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而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市民的享乐意识的互补,是进则庙堂,退则青楼,达则兼济,穷则享乐。
二、创体创调,发展慢词
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调。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作有87调120余首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三、开拓词境,雅俗纷陈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在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上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数量虽不多,却是对宋词内容境界的一大开拓。他的羁旅行役词,生动展现了“升平”时代一位落魄文土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的苦闷心态,堪称雅俗共赏。
精读作品:《雨淋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前期诗文
第一节 宋初诗文
一、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王禹偁是宋初文坛最为优秀的作家。白体诗人模仿唐代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风格浅切清雅,以王禹偁为代表。
精读作品:王禹偁:《对雪》《村行》《待漏院记》。
二、林逋和晚唐体诗人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包括惠崇、保暹等僧人和林逋、潘阆等隐士。他们喜欢以苦吟的方式,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观,表达或失意惆怅或闲适旷达的隐逸情趣。其中以林逋成就最高。
精读作品:林逋《山园小梅》
三、西昆体
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台阁大臣酬唱诗歌约250首。此派创作上学习李商隐,以五、七言律为主。诗歌内容多为咏史、咏物或流连光景,形式上讲究对仗、用典和声律。西昆体的出现,是宋初诗人反拨白体,探索新的诗歌审美范型的必然结果,但其自身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第二节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文学思想
一、诗文革新的背景
北宋诗文创作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后,经历了五代体、白体、晚唐体,再到西昆体,却都一直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新文化建设的需要。
早在宋初,就有柳开、穆修和王,大声疾呼复兴古文,继承韩柳的道统和文风,有效打击了五代的卑弱浮艳的文风。但柳开、穆修和王相继去世以后,西昆体风靡文坛,走上了片面追求词采华艳、堆砌典故、讲究声律的道路。以石介、孙复为代表反对西昆体,但他的爱好怪异促进了生涩怪僻的太学体的形成。这些都不利于北宋的封建文化建设。
二、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在文道关系上,一方面强调道的主导作用,注重文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因道废文,维护了文学存在的权利和价值。
创作上提倡各种风格,推崇简而有法,但反对险怪。提出“穷而后工”的诗歌创作主张。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欧阳修是一个全能型学者型作家,一生创作繁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散文成就
在各体文学中,欧阳修以散文成就最高,为一代宗师。他的创作进一步确立了以抒情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散文的审美范式。他改造骈文,奠定了散体文赋的格局。他的散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二、诗歌成就
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精读作品:欧阳修 《戏答元稹》《朋党论》《五代史伶宫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第四节 梅尧臣、苏舜钦
他们都是欧阳修变革文风的其重要羽翼,认同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在诗坛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人齐名,人称“梅苏”。不同的是:
梅尧臣诗歌创作成就更突出,存诗2800多首,在众多方向上开启了宋诗的道路,苏舜钦存诗仅200多首,但他兼做古文,同时还是一个书法家。
梅苏诗风迥异:苏舜钦粗犷豪迈,梅尧臣委婉平淡。
精读作品: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梅尧臣:《汝坟贫女》《鲁山山行》。
第五节 王安石及其他
一、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家,诗文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文为主,尤其以议论国事的政论和表现自己远见卓识的杂议为多,很少写景和言情之作。风格是文如其人,处处显示出大政治家的真知灼见和胸襟气度。
二、曾巩以古文著名,为文主张先道后文,文风自然淳朴,简洁严谨。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精读作品:曾巩:《墨池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题西太一宫壁》《明妃曲》其一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生平与性格
一、历尽升沉的一生
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
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元佑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旧党分裂,连放外任。
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贬至岭南海南,徽宗时被赦北归
二、宏博通达的坡仙性格
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于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态度和任职时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谪时期多取佛道。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总之,他有极其实际的一面,又有非常超脱的一面;既有十分认真的一面,也有十分随和的一面,在矛盾的统一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
第二节 “自是一家”的学士词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精读作品:《江城子》《定风波》《水龙吟》
第三节 苏轼的诗
苏轼创作数量最多最丰富的是诗,约2700多首。叶燮《原诗》云:“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其诗继承了唐宋两代的优良传统,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充分表现了他动荡的一生,杂糅的思想,博爱的精神,豪放的才气,旷达的性格,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精读作品:《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第四节 苏轼的文和赋
苏轼有各体文章4000多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其议论文雄辩滔滔,而又明快畅达。记叙文随意挥洒,姿态横生,自由通脱,平易晓畅。充分表现他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和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随笔小品涉笔成趣,触处生春,最能表现他富有魅力的性格和富有情趣的人生。
精读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全面的文艺才能,出众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最喜欢的作家、最亲切的朋友。处在任何一种境地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在他的影响下,苏门作家成就斐然。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三章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黄庭坚是一个既有创作个性又有独到的文学见解的作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死后被人推尊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
理论上他肯定诗歌的怨刺作用,但反对愤激怒骂,提倡温柔敦厚。崇尚学问,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大力主张学杜甫,把他作为诗歌审美理想的参照典范。这最能代表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强调创新,创作上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在创作实践上,他大量使事用典,而又力避陈熟,务求新奇。讲究法度,尤其黄庭坚对诗歌的音律,句法、结构极为讲究。他喜欢作拗律,故意改变律句的平仄,改变诗句的节奏和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不平衡不和谐,给人以奇峭倔强的审美感受。意象的构成组合上追求创新。这些都给人以陌生化的、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使他的作品不同于唐诗的圆润自然,情韵丰沛,而显出理性的思索安排和文人的书卷气息。由于黄庭坚诗风自成一家,当时即被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黄庭坚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绩,典型地反映了宋代诗歌创作的理性精神,也便于学习和操作,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精读作品:《登快阁》《寄黄几复》
第二节 江西诗派及其他作家
一、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观念性诗歌创作群体,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由于此派以学杜甫相号召,宋末方回就以杜甫为此派之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诗派之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形成期,代表人物是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他们虽未称派,但他们的诗学理论和创作范式却成为后人的楷模;第二期是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表,他们虽未列入25人的诗派图中,但他们上承第一期,下启第二期,体现着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是真正典型的江西诗派;第三期是衰落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最终都摆脱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江西诗派也到此结束。
二、陈师道 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他长于苦吟,其《春怀示邻里》语言简古,风格瘦硬,典型地表现了作者“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的主张。
三、吕本中、陈与义和曾几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逐渐形成自己轻快圆美的新风格。
陈与义和曾几是南宋初年诗坛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陈与义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沉郁、壮阔的风格,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曾几师法吕本中,诗歌清新活泼。
精读作品:陈师道:《春怀示邻里》陈与义:《伤春》
第四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苏门词人和与苏门过从甚密的词人,或雅或俗,风格多样。黄庭坚、晁补之师承苏轼而自成面目。晏几道沿着“花间”词的道路,以杰出的小令创作卓然自立。秦观情韵兼胜,成为宋词典范之一。贺铸也以独特词风成为宋词名家。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群,则凭借其在词艺上的成就另开新派。
第一节 晏几道(1030——1106)
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他的词艳而不俗,语淡情深。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精读作品:晏几道:《临江仙》《鹧鸪天》
第二节 秦观(1049—1100)
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所以一向被看作婉约派的典型标本。就词史上看,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唐、五代词的成就,也接受了宋代前期晏、欧、张先、柳永等人的影响。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婉约正宗地位也在词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周邦彦致力于词的典雅工丽,这显然是接受了秦观的影响。陈廷焯说:“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道其先路。”(《白雨斋词话》卷一)李清照尽管在自己的《词论》中批评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但她师承秦观的痕迹却是很明显的。
精读作品:《鹊桥仙》《踏莎行》《浣溪沙》
第三节 贺铸
贺铸是北宋后期几乎唯一一位自觉接受了苏轼“诗化”变革的影响并付诸实践的词人。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词人,贺铸最突出的特点是风格多样:豪放处直承苏轼,绮丽处有似花间,伤情处几近秦观。故陈庭焯《白雨斋词话》说他的《东山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贺铸不仅在词风的多样化方面学习苏轼,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些发展。善用比兴,爱用典故,“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与同时期诗坛的“点铁成金”异曲同工。
精读作品:《青玉案》
第四节 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继柳永、苏轼之后,从歌词内部之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为南宋词人之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以他的创作为“范式”的清真词风,在南宋词坛最为流行,并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雅词”创作潮流。
一、生平经历 周邦彦有着出色的艺术天赋、生性浪漫疏放、早年不被乡里所重,这一切都与柳永相似。但他幸运地遇上了注重个人才华的神宗,他对新法的颂扬投合了皇帝的脾胃,随着哲宗、徽宗年间新党的得势,周邦彦在仕途上要比柳永顺畅通达得许多。
二、传统题材的回归 “柳敧花嚲”的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周邦彦词所涉及的题材,几乎被严格地牢笼在传统的范围之内。
三、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有:创体创调,调美律严;结构繁复,章法多变;体物细腻,善于点化。
精读作品:《六丑》《兰陵王》《苏幕遮》
第五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词人这一概念古今不同。前人的南渡概念与南宋一致。今人的南渡词人一般指出生于北宋而后渡江南下并以词名家者,时间上跨徽、钦、高三朝,终止于这批词人中最后一名去世(116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词人在北宋末年多写一些富艳婉约之作,但靖康之难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词坛的色彩。因此,与北宋基本上是婉约词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同,南宋词坛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刚性美和柔性美的双线交织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词人数量可观,以群体的力量和优势推动词坛的发展。虽却没有产生如苏辛甚至周姜一般开宗立派的大家,但李清照以其温柔清新的中音和明亮优美的高音,使南渡词坛大放光彩。
第一节 “压倒须眉”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一、蚌病成珠——李清照的身世
二、词以外的创作 诗和文体现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深刻思想。李清照的《词论》。
三、闺情绝调——李清照词的内容特色
四、别是一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李清照的词具有天然的清丽柔婉细腻的女性特征,这在男性词人的代言之作泛滥的宋代词坛,显得别具一格,极为可贵。她的语言,清新朴素,流畅浅易却又不失精致优雅,她能把俚俗的语言用得雅致,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加上独特的意象组合,使她的词具有清丽动人,自然优美。令许多男性作家深深折服。从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艺术风格而作词,号称“效易安体”
精读作品:《醉花荫》《声声慢》《永遇乐》
第二节 其他南渡词人
一、朱敦儒 早年狂放不羁,词风婉丽明快。中年飘泊流离,词以悲慨为主。晚年基本上过着隐逸生活,词以清疏晓畅见长。
二、张元干、岳飞等 南渡以后,柔丽婉转的词体变成了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在这一词风的转变过程中,张元干最为典型。他和岳飞、李纲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精读作品:张元干:《贺新郎》岳飞:《满江红》
第六章 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南宋中期是宋诗的又一繁荣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第一节 陆游
陆游是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早年师丛江西诗派,中年以后自出机杼。从戎巴蜀后,确定了他宏肆奔放的主导风格。晚年又造平淡。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二、陆游的诗歌成就
陆游的诗歌最突出的是贯穿始终、如火如荼的爱国激情。闲居时隐逸情怀十分突出。爱情诗虽不多,但其哀艳与凄婉,古今罕见。
陆游诗渊源各家,风格多样,而以雄浑豪健为主导。善于想象、夸张,善于概括性抒发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感。尤其擅长七言诗,其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精读作品:《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关山月》《游山西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陆游的影响
陆游不仅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 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二、范成大 弥足珍贵的使金纪行诗。全方位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
精读作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第三节 南宋的散文
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朱熹等人的文论。汪藻和南宋的四六文。
第七章 辛弃疾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道路
英雄的出生与成长。英雄的的受困与消解。英雄的闲置与结局。有将相之才兼李杜之风的综合素质。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
第二节 辛词宽广的题材
辛弃疾空前地拓展了词的审美领域,挖掘了词的表现功能,使词真正无意不可入,无时不可言,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身世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大到复国大计,小到身边琐事;豪如“挑灯看剑”,婉如“儿女灯前”,事无论巨细,情无分刚柔,都有表现。英雄词悲愤激烈,农村词清新朴素,爱情词妩媚缠绵,还有许多吟赏烟霞的闲放词。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善于创造雄奇阔大、气势磅礴、富有动态的审美意境,创造出了一类有着强烈使命感、气势豪迈而又倍受压抑的悲剧的英雄形象,和一系列的战争和军事意象,他为词世界里审美意象和抒情形象的转换做出了贡献。
辛弃疾的词洋溢着英雄气、豪杰气、刚正气,主旋律是豪放雄壮,苍劲悲慨。因此,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区别是苏轼豪放中包含着学士的洒脱,而辛弃疾的豪放则包含着末路英雄的悲壮。
更新表现方法,在东坡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大量使事用典。独创了多彩多姿、不拘一格的稼轩体。在其影响之下,形成辛派,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读作品:《水龙吟》《菩萨蛮》《永遇乐》(千古江山)《西江月》《祝英台近》《青玉案》
第四节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的共性与个性。
辛派前驱张孝祥 张孝祥上承苏轼的才情横溢,豪放清旷,下启辛弃疾的慷慨豪壮。
辛派中坚陆游 陆游的词主要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风格多样,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精读作品:张孝祥《六州歌头》《念奴娇》陈亮:《念奴娇》 刘过:《沁园春》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
从共时态的角度看,南宋中后期词坛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创作阵营:一个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群,一个是姜夔、吴文英为代表风雅格律派词人群体。
第一节 姜夔
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游士的身份和贫寒的一生,襟怀淡泊洒脱,志趣高雅。难得的文艺全才。感时伤世和恋情、咏物题材。喜自度曲,喜为词作序。其最大成就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词风,在柳腻、苏豪、周律之外,别立清空一宗。空灵冷隽,刚劲挺拔。史达祖和高观国。
精读作品:《扬州慢》《暗香》
第二节 吴文英
独特的江江湖游士。爱写幻觉,结构绵密曲折,爱用丽字,词境奇丽凄迷。
精读作品:《八声甘州》《风入松》
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
宋末词坛,词人喜欢结社唱和,词法取径一致,审美趣味相同,使他们的艺术风格大体相近。周密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词风清丽。王沂孙工于咏物,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张炎备写身世盛衰之之感。蒋捷另开生面,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辛派后劲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和文天祥。
精读作品:张炎《解连环》蒋捷《虞美人》刘克庄《沁园春》
第九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
第一节 南宋后期诗歌
一、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 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赵师秀、翁卷、徐玑。因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故被称为“永嘉四灵”。他们作诗宗晚唐贾岛、姚合,以反对江西诗派相标榜。
江湖诗派 因杭州书商陈起刊刻交游诗人诗集合为《江湖集》而得名。这批诗人其实是一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成员众多,流品复杂。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其他诗人多以绝句见长。江湖派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二、文天祥和宋末其他诗人
宋末诗人在宋亡前后采取了两种抵抗方式:一是民族英雄,奋起抗敌,以死殉国,以文天祥为代表。二被称为遗民,隐居守节,不仕异族,以谢翱、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为代表。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