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没有这个消息,我个人认为应该不可能,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出并部署了四川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以确保当地通信网络基本正常。6月17日22:55,长宁发生了6.0级地震,四川省宜宾市焦深16公里,云南,重庆,贵州等地都感受到了地震,地震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迅速采取行动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基础电信企业通宵开展应急通信保障。
据统计,地震共造成3次光缆中断,包括环路保护措施,但并未影响业务,共有133个基站退役,全部因断电,占本地基站总数的2.5%,约17,000用户受到影响,截至18日08:30,已有39个基站得到修复和恢复,94个基站已经退役,各基础电信企业及时派出329名安保人员和96辆汽车进行紧急救援,救灾和通信安全。
目前,当地通信网络基本正常,没有乡镇一级通信完全封锁,现场抗震救灾调度指挥通信畅通,18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委公司秘书,苗圩部长赶到该部应急通信指挥中心,连接灾区,了解灾害情况和通信破坏情况,并提出要求,首先,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要尽一切努力确保灾区救援沟通。
确保前线指挥的沟通顺畅,确保民生沟通顺畅,通过对话进行合理咨询,二是做好一线救灾和抢修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人身安全,三是及时提交最新通讯和应急信息,苗圩他强调,全国企业在救灾和应急通信保障过程中要及时提出困难,工信部将迅速协调。
关于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地震抢险救援领域吗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嗯嗯,可以的。当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发生时,一线救援队员常常面临现场基础设施损毁、公网通信系统瘫痪、道路不通等难题,海能达可提供从终端到指挥通信平台的完整应急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时时掌控救援现场,提高救援抢险工作效率、保证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挽救损失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在震后迅速有效的恢复应急通信,这样才能了解灾情,统一指挥,为在灾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更好的组织协调,因此灾后应急通信的恢复显得至关重要。
福
建信息化局介绍,地震发生时,通讯企业都面临两大考验:一方面,通信网络因灾害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信息通信服务保障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灾害发生
后,政府和公众均十分迫切地想了解灾情,通信业务“井喷式”增长,形成通信阻塞。面对这两大难题,有人提出要开展重要线路第二路由的建设、通过主干线路的
备份建设来提高抗灾能力;还有提出要建立起天地结合、模式多样的应急通信手段。
然
而这些仅仅只是从线路的建设和途径的多样化上来进行防范,面对灾后应急通信的巨大信息流量,这些线路是否能承受的了如此大信息量?是否会因此又造成通信堵
塞?认知无线电技术从解决高频段频谱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出发,使得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接入授权的高频空闲频谱,并动态的利用频谱,有望缓解现有通信线路的拥堵
问题,为应急通信的建设展开了另一种技术前景。
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为震后应急通信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和技术前景
为了在震后即时开展救援工作,尽快恢复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福建信息化局“搜赢”介绍,根据应急通信的特殊性和要求,在分析了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通信模型,提出了解决震后通信线路拥堵并提高频频谱利用率低下的新思路。
如
图所示,表示了一个基于认知无线电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模型,其中模型的设计就是对被测信号空间进行信号处理,从噪声背景下发现信号和提取信号所携带的信息,
并制定检测估计准则,做出有无授权用户存在(或频谱空穴)的检测报告,这就是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过程,然后将频谱空穴所在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并把基带
信号调制到空隙频段上,实际就是频谱搬移,将相对较低的频谱搬迁到较高的频谱上,这样信号就可以在这些高频信道上进行传输了。
运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频谱感知技术,解决了应急通信中的中频信道拥堵而高频段频谱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使灾后的通信线路得到了最大化的改善,应急通信系统的建立为救灾工作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发展和建设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和技术前景。无线生活零距离——“搜赢”活动是近期福建省信息化局为普及大家无线电知识所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时间从5月17日至9月30日,每周都有160名左右的幸运者可以获得精美的礼品,每月还会特别抽出一名幸运朋友获得平板电脑!答题简易,乐趣多多,又可以了解无线电知识,又可以拿大奖,“搜赢”等你来!
这种通信的方案当然可以利用于抢险救援的领域。并且起到主导的作用,它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这个我觉得他是属于属于那个救援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