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介
“新疆阿勒泰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与矿业经济区研究”项目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工作项目。
工作起止年限:2007年1月~2009年6月
组长:张照志
副组长:张涛 唐正国
成员:鹿爱莉 刘永团 王雯婧 董颖 赵江泽 王军 范春丽 王燕东
单位负责人:仲玉银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提交时间:2009年6月
工作项目名称: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
二、项目研究情况
本项目是由阿勒泰地区第五批援疆干部、原地委副秘书长唐正国同志于2007年1月申报的项目,因其在援疆工作结束时尚未完成,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第六批援疆干部完成上批留续工作。2009年3月,经请示阿勒泰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同志,并得到地委委员刘斌同志的同意,该项目由第六批援疆干部、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同志负责。鉴于当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地质矿产勘查、矿业精深加工等研究背景与2007~2008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地区研究人员比较缺乏等条件限制,项目组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组成员由北京和阿勒泰地区两地的领导及专家组成,在阿勒泰地委、行署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具体研究工作由北京的专家学者承担,阿勒泰地区相关人员协助;二是根据阿勒泰地区实际,新成立的项目组全面调整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等,这些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从开始到完成历时6个多月,经过了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评审验收等阶段。报告初稿完成于2009年6月底,送审稿于8月完成,9月通过评审。报告成果14万字,建立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数据库,附图1张。
三、评审验收
2009年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提交的“新疆阿勒泰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与矿业经济区研究成果报告”(隶属“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2006~2007年工作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审阅了成果报告,听取了专题组的汇报,经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1.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为阿勒泰地区资源接替区和矿业经济区选区奠定了基础。
2.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阿尔泰铁铅锌铜金资源勘查开发区和乔夏哈拉铜镍金铅锌资源勘查开发区两个资源接替选区。同时,从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入手,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评价,提出了勘查开发建议。
3.开展了建设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区相关政策的探索,为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4.成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权威,结论可靠,为编制阿勒泰地区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及“十五二”相关规划奠定了基础。
5.存在问题与建议:①补充矿业经济区量化指标;②对附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总之,专题组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成果实用价值强,是一份优秀的研究报告。评委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相关部门使用。
四、成果报告主要内容及认识
项目主要内容及取得的重要认识有:
1.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阿尔泰铁铅锌铜金资源勘查开发区、乔夏哈拉铜镍金铅锌金勘查开发区和两个资源接替选区。为阿勒泰地区的4个勘查开发区和资源接替区列入国家的西部资源接替区提供了依据。这4个勘查开发区和资源接替区也是“358”地质勘查项目的重点投入区域。因此,本研究成果也为阿勒泰地区“358”地质勘查项目的落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从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入手,进行了地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评价,提出了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建议。
3.对阿勒泰国家级黑色有色稀有金属矿业经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划分依据、目标任务、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在空间布局上,研究提出了阿勒泰国家级矿业经济区由以下5个组团构成:①富蕴黑色有色稀有金属矿业经济区组团;②福海有色金属矿业经济区组团;③哈巴河有色金属矿业经济区组团;④吉木乃能源矿业经济区组团;⑤富蕴-福海煤电化工矿业经济区组团。这5个组团在空间上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物质流(矿产品)、能源流、信息流等的交换。在地区对优势矿产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的条件下,各组团为矿业经济区内矿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各组团的协调发展也将促进阿勒泰国家级铁铜多金属矿业经济区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矿业产业发展的高地。
4.开展了建设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区相关政策的探索,为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研究提出如下政策措施:①尽快编制地区、县(市)级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为统筹安排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②在煤炭等矿种的矿业权审批上向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适当倾斜;③在政府层面上积极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优先保障矿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④在申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时,向矿业经济区内矿业企业倾斜等。
五、成果转化应用
1.报告研究提出: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为阿勒泰地区资源接替区和矿业经济区选区奠定基础。如:研究提出了阿尔泰铁铅锌铜金资源勘查开发区、乔夏哈拉铜镍金铅锌金勘查开发区和两个资源接替选区,为阿勒泰地区的4个勘查开发区和资源接替区列入国家的西部资源接替区提供了依据。这4个勘查开发区和资源接替区也是“358”地质勘查项目的重点投入区域。这在2010~2012年阿勒泰地区找矿实践中已有体现。又如富蕴县通过加强矿业经济区合理布局,实施相关政策,不断推动矿产资源和现有矿山向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优势企业对其他矿业主体进行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支持优势矿业企业取得后备资源,着力提高矿业经济集中度,逐步形成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2.报告提出尽快编制地区、县(市)级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为统筹安排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作为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副组长,笔者指导并亲自参与了规划编制工作。为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先后为其提供了由笔者负责完成的《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探索与研究》、《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赴蒙古、哈萨克斯坦考察调研等成果。回京后,又向其提供了《阿勒泰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可利用性研究》等成果,并就规划(征求意见稿)反复提出书面修改完善意见。这些成果和建议有力地支撑了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358”项目等内容纳入其中,使规划具较强的可操作性,且特色鲜明,对促进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轮《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规划(2010~2015年)》荣获国土资源部地市级优秀规划成果一等奖。
3.报告提出了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如在申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时,向矿业经济区内矿业企业倾斜等,其中部分政策已变为现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