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operation)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他把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四岁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中的想象思维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4岁儿童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二),幼儿的思维在这个阶段还没有真正的普遍化,没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
(三),在这个阶段幼儿还没有掌握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常常运用"转导推理"。
(四),象征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为"自我中心思维"。在这个阶段儿童在同一时间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种特征,不能同时照顾两种特征,不能依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关系来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或所谓"信号物"进行思考。
特点:1、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2、幼儿的思维在此阶段还没有真正普遍化,没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3、此阶段幼儿不掌握部分雨整体的关系,常常运用“转推理”。4、象征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此阶段儿童在一个时间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种特征,不能同时照顾两种特征,不能依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关系解决问题,只凭自己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或所谓“信号物”进行思考。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