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的四个阶段
过剩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上半叶银根放松曾导致短缺市场环境下出现恶性通胀;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中到03、04年,这个时期产能和供给的提升使得通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纳了过剩的流动性,资产泡沫并未大规模出现;
第三个阶段是05年之后,出口部门、传统制造业领域投资回报率开始下降,资产价格急剧膨胀;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资产泡沫和高通胀,同时,流动性泛滥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日益显现,资产泡沫和高通胀反作用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政策开始面临持续的被动收紧压力。
货币超发现象日益加剧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从90年代初的2万亿扩张到70万亿的水平,货币总量膨胀了35倍,年平均增速高达21%,是实际GDP增速的两倍。09年之前国内广义货币M2相对名义GDP的规模一直维持在150%左右的稳定水平,2009年以来的财政、货币大放松导致M2相对规模上升至175%,既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也高过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以及同样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日韩地区。从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对投资和信贷依赖度上升,政府对社会信用总量主导能力仍然很强的现实情形推测,中国并不会出现日本那样的信用停滞、通货紧缩局面,未来货币规模继续扩张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直接危害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其隐含的意思是,只要货币发行超过全部商品的市场价值,那么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对于中国而言,货币过度发行显然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日渐严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接危害二:CPI上涨
瑞银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CPI通胀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推动,而并不明显是货币超发的结果。瑞银预计11月CPI同比增长率将达5%左右,但到12月份将小幅回落。
为了控制通胀预期、防止食品价格上涨扩大到经济全局,加息和流动性,管理可以也应当发挥关键的作用。瑞银预计还将加息一次,而2011年将加息两到三次,并且预计央行将会加大对冲操作的力度并且适当降低信贷增长目标(新增贷款6.5-7万亿元)。瑞银认为,到目前为止,CPI的上升主要受食品涨价推动,而非食品价格与“核心”通胀率依旧平稳。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尤其是蔬菜,因此蔬菜价格在过去几周内大幅上涨。此外,柴油和运输成本的上涨(拉闸限电措施使许多企业改用柴油发电机,由此带来了“柴油荒”)导致其他农产品也出现涨价。
货币超发是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在社会发展中会发生改革、经济建设等现象,往往会导致市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出现过快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的恶化,这对于社会民生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这说明通货膨胀和货币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只要市场货币发行超过了流通商品的市场价值,将会直接引起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高通胀的背后将会引来资产泡沫,随着物价的过快上涨,对于社会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不好的负面作用。
通货膨胀快速增长后,将会导致物价上涨、房价上涨,从而影响房租上涨,生活消费上涨,然而企业的利润也并未在短期内提高,工资不一定会上涨,这就在短期内形成了生活压力,对于社会民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从历史经验来看,恶性通货膨胀会导致更加快速的超发货币,钱币的数额越来越多,面额越来越大,那时将会出现象邻国日本和韩国一样,几千元才能买一碗盒饭,这一现象是经过长期的通货膨胀之后,突然有一天发现无法回到“过去”,印刷的钱币甚至出现了1亿面值。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为了让资产泡沫不会快速放大,资产不会过度贬值,最关键的是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的发展,将出现一定的益处,是可以“接受”的供需关系,但是严重的货币超发往往会导致更加严重地恶性通货膨胀,资本泡沫无法抑制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