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资,学记中庸都有哪些内容常考

2024-12-14 14:19: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学教资,学记中庸常考内容如下:
《学记》成书于我国战国时期,全书一千多字,全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或者称其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含义是教化百姓,使其形成良好的风尚,一定要通过教育,本句中的“民”是指全体国民,化全体国民成“俗”,必然有利于国家建设;“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的含义是治理国家管理人民,首先要通过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所阐述的都是教育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
第一句的大致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学习,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第二句中,“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指教师的在课上的讲解要与个人在课下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因此,这两句都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本句的大致含义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本句体现的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不躐等”和“不凌节而施”
第一句是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第二句是指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也就是说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有次序地进行教学。因此,这两句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原文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因此,本句体现的是教学相长原则。
6.“豫时孙摩”
原文是“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关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即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因此,“豫时孙摩”体现的分别是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二、《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