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基因的缘故,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自私的基因理论是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Dawkins)1976年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运载体。每个运载体——动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基因的寿命却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终结,个体完成职责后就被抛弃在一旁。有机体只是DNA制造出更多DNA的工具,即鸡只是鸡蛋为了再生鸡蛋的一种途径。基因的另一个天然特征就是自私。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存下来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非利他的基因。因此,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在生命运动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 虽然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但有时也会导致个体的利他主义行为。达尔文在其进化论中把自然选择的对象视为物种的个体,按其“适者生存”的观点,则无法彻底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而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也不是种群或群体,甚至不是个体和染色体,而是作为遗传物质基本单位——基因。在基因的层次上,则很容易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 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连生物的利他行为,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基因为达到生存的目的会不择手段。动物照料它的后代,从生物 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种利他行为。但是正是因为基因控制着 这种行为,它才能通过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利他行为完成自身的复制, 使其自身得以生存。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 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 但作为人,我们有机会作出选择,大脑给予我们摆脱基因统治的选择 大脑也是繁殖自私基因的机器的一部分。但是在基因生存变得效 率越来越高的过程中,大脑获得了反抗能力,并且开始按照自己的方 式行事。在有头脑的人相互接触,互相交流的文化环境中尤为如此。 人的交流与联合将使进化沿着和有利于基因复制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 也许这就是某些人无私的原因吧
其实,这句话说得很片面,人类中真的有不自私的,比如雷锋。 再有,不知是人类,所有地球生物的本性中一定会有自私这项,生存本能而已。人类只不过表现更复杂些。
因为人有思想 有欲望! 自认为是最高级的动物!